溫軍輝
摘 要: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必須以學為中心,堅持啟發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參與,倡導小組討論式教學,促進教學互動,注重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等方式進行改革。
關鍵詞:現代化教育;啟發式教學;體驗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32-01
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必須以學為中心,堅持啟發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參與,倡導小組討論式教學,促進教學互動(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愛心、尊重個性、追求自由、體現平等、強調法治、倡導寬容、講究妥協、激發創造),注重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等方式進行改革。
一、實施教學模式的改革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產生了重大變革。首先,傳統的班級教學已經發展成為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多元化教學、網絡教學等多種組織形式的教學。其次,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講授式教學方法轉變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問題提出”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
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的做法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大屏幕投影、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代替傳統的粉筆和黑板。在課堂上,教師著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著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例如在學習Windows時,每堂課都離不了計算機。例如在講解Word軟件時,首先使每一位學生都面對Word軟件的界面,先讓學生熟悉Word界面,再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幫助”,然后觀看老師操作的基本過程和步驟,最后讓學生做一個老師預先設計好的或者學生也可以自己設計一個操作。學生在剛開始操作時,感到困難重重,每進行一步操作都會遇到新問題,此時教師要親切和藹地耐心指點,鼓勵學生去發現新問題,大膽地讓學生去試驗,并提供可行的處理辦法,使學生在不斷的操作中,總結出有規律性的方法。在設計中,學生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觀、精致,他們成就感很強,學習興趣也濃了。在學習中,學生們不斷進行著自我評價、自我完善,最終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內容,而且對學生來說,感到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一種應用軟件的使用方法,為學生今后能獨立使用其他工具軟件奠定了基礎。
當然教學模式有多種多樣,如講解接受模式、自學輔導模式、引導發現模式、實驗模式等等,在諸多種教育模式中,沒有哪一種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學中,采用那種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總結。
二、實施分層教學,兼顧學生能力差異
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起點參差不齊,而且有的學生由于興趣所在,學習效果差異較大,發展不均衡。目前,我們仍然是實行班級授課制,以大班教學為主,教師的教學設計很難同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因而出現在課堂教學中特有的一個“怪現象”,就是差生不聽課,好學的學生也不聽課。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實行分層施教,效果較好。將起點和能力接近的學生分在一起進行教學,有利于教師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由于班中的優勢和弱勢差距不大,處于弱勢的學生通過努力存在著從弱勢進入優勢的可能,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良性的競爭,實行因人施教。
三、推行互動式教學,調動主觀能動性
互動式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各種教學手法,使教、學雙方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創造和諧的互動氛圍,使教師在“教”中探學求學、學生在“學”中挖潛增智,從而達到相互促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互動”可以包括三個方面: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學生與信息技術媒體互動。在教學中,應將三個方面的互動相互聯系并綜合應用,而不應片面地孤立某一種互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互動,找到他們恰當的學習起點,建構最適應他們需求的教學模式;學生與學生互動,可以互取所長,學習新知,發現新知,彌補了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生與信息技術媒體互動可以創建一個良好的人機互動學習環境。這種教學方式在計算機操作課中效果很好。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計算機語言具有邏輯性強、處理問題周密、嚴謹的特點。根據計算機學科的特點和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抓好課堂教學中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知。可見,營造 疑 與 思 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創造思維的心扉,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計算機教學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還可通過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區,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在教學中,應克服扼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行為,注意挖掘教材內容中潛在的教育因素,采取問題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寬松、民主、和諧;平等、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情境。如在 (基本語言程序設計) 教學中,設計一些易出錯的程序,讓學生自己對這些程序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錯誤,進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其主要途徑有:一是通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指導學生用計算機編輯文稿,用窗口畫筆畫出簡單的彩圖和制作書簽,卡片,用計算機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幫助老師完成考試成績的計算與管理等。二是通過輔助教學,來發揮計算機的工具性優勢,淡化學科本位意識,根據現有條件盡可能地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向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知識和大量材料,這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教學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直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