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
摘 要:音樂,它不僅能提高人對美的感受,美的鑒賞,美的創造,而且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訓練思維,提高人的生活品位,使人的精神追求建立在高起點上。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所以,將之視為培養少年兒童音樂素質的極好手段,對器樂教學進行探討,將有助于推動小學音樂教育的前進與發展。
關鍵詞:音樂;樂器;團隊;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53-01
為了使學生在兒童時期盡早地接受較全面的音樂教育,器樂引進音樂課堂,已有過多種多樣的試驗形式,器樂引入課堂,不僅豐富了課堂,而且在發展兒童的知識、技能、智力諸方面,有著特殊的功能和效益。隨著音樂教育的深入發展,器樂教學已經逐漸被推廣和普及。世界各個國家都十分重視在小學階段對器樂的教學,而且將之視為培養少年兒童音樂素質發展的極好教育手段。在我國,已被國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成為小學階段音樂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舉措,結束了中國近百年來“音樂課就是唱歌課”的歷史。當前,對器樂教學進行探討,將有助于推動小學音樂教育的前進與發展。
一、器樂教學豐富了音樂課堂
以往的音樂課將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放在第一位,老師不斷重復枯燥的樂理知識,單純地訓練學生的識譜、唱譜能力,學生會覺得毫無樂趣、導致學生喜歡唱歌但是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現象。我覺得器樂教學給原本單一的教學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器樂教學讓學生們更具團隊合作精神
在音樂課堂教學以及學習生活中,團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孩子們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們懂得如何協調自己和他人,使得整體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過器樂吹奏的過程讓他們知道,若要使樂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亂,每個成員的表現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就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學會考慮怎么做才能使團隊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分別練習好了的情況下,進行集體的協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這種合作的方式。對于某些表現欲較強的孩子,他們不愿意默默無聞埋沒在樂隊里,時常在合奏時發出各種怪聲,已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們就有種滿足感。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幾次,可收效甚微,怎么辦好呢?于是,我拿來錄音機,把他們合奏的曲子悄悄錄了下來,當我重新放出了他們的“杰作”時,他們都笑不出來了。于是,我對那幾個孩子說:“我知道你們并不是想破壞我們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聽不清自己吹奏的聲音,才這樣做的,是嗎?”得到孩子們肯定的答復后,我又說:“這樣的音樂你們覺得它優美嗎?如果不優美,你們有信心創作出更加動聽的旋律嗎?”孩子們都興奮起來,表示要團結協作,共同創作出優美動聽的音樂。當他們再次聽到錄音機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時,每個人的表現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那是發自內心的滿足與自豪。讓孩子們知道了個人的利益有時要服從整體的利益,為了整個活動更出色,就要互相團結、相互合作。
三、器樂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
中國孩子具有很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可往往卻不敢大膽的表現出來,然而美國的孩子卻可以很大方的表演自己的拿手“絕活”。我們的孩子缺乏的就是一種自我表現意識。 在我所在的學校,每逢文藝表演幾乎總是那些熟面孔,有些孩子六年來很難登臺表演節目。我將我教的每個班組建一個豎笛隊,成員是班上所有學生,我們的樂隊給了每個同學表演的機會。雖然有的同學只是簡單的打擊樂伴奏,可他們還是表演得非常帶勁。從他們容光煥發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正是小小的樂器,讓他們的表現欲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在排練和表演的過程中,他們的感受樂曲、創作樂曲和表現樂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使得他們的表演得心應手。器樂的演奏讓孩子們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現了自我的表現能力,讓他們的表現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四、挖掘學生的內在創造力
培養器樂學生應尊重作曲家的意圖、尊重那些在音樂作品中所固有的客觀因素和不變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理解和解釋藝術的本質對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非常重要,一成不變地追求那所謂的“正確”表演,很容易走向呆板,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創新精神。實際上,學生需要的不是那些“什么都懂”的教師,而是能傳授探索創造方法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常常會引導學生思考,發揮他們自身的想象力。學生的創作個性都是從知識、文化和生活的學習中吸取營養的,這常常被教師所忽略,一位古代哲學家曾經這樣說到:“學生不是待裝知識的船只,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這話很有哲理性。學生的火把要靠教師點燃,燃料就是知識和文化,就是教師調動學生創造能力的藝術。所有明智的教師在教授技能的同時,更要使學生的各方面知識都能夠得到補充。這才是當代音樂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教學觀念和方法。
器樂在我們小學音樂教學中起到的作用還真不小,它使孩子們從“被動”走向“主動”,自覺拿起這陌生的學具,也使每個孩子有了發揮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盡情表現自己的舞臺,讓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和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孩子綜合能力及人品素質等其它方面的培養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總之,器樂教學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直接進入音樂之中,增強了學生再現音樂作品的能力,促進了知識的遷移,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視奏、視唱等識譜能力,豐富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和體驗,擴展了學生接觸音樂的范圍。如何更好地開展器樂教學,把器樂教學與音樂課其他內容有機結合,建立音樂教學完整體系,為器樂教學跨上新臺階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方法,還有待于我們所有的音樂工作者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