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教材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歷史學科也不例外,它是歷史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基礎,所以優秀的歷史教材對于學生學好歷史和幫助教師的歷史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基礎教育;歷史教材;知識載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08-01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教材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歷史學科也不例外,它是歷史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基礎,所以優秀的歷史教材對于學生學好歷史和幫助教師的歷史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本世紀初,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2003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它對高中歷史課程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內容標準和實施過程等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進行,到2004年,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了四個版本的新課程歷史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人民出版社版、岳麓書社版以及大象出版社版。這四個新版本的歷史教材跟以前的老教材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以前的老教材用的是自有現代歷史教材以來都流行的通史提綱式編寫模式,而現在的新教材采用的是專題式和中外歷史合編的編寫模式。雖然四個版本的歷史教材在具體內容的選取和章節結構的安排上各有不同,但是它們無一例外的都采用了專題式模塊教學的編撰原則,這也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地方。
中學歷史教師對專題式歷史教材進行研究的必要性:
1、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很多理論和問題被提出來,但對于教師來說,對教材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之一,教師不能離開教材來進行教學。它對于教師能否完成教學目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在當今的教育制度下,基礎教育以高考為中心,高考是圍繞著教育部頒布的歷史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等核心準則出題的,而歷史教材正好也是圍繞《大綱》和《課程標準》編寫的,在內容上有很大的重合性,教材還是學生參加高考的第一手資料,歷史教材編撰的如何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情況下,深入研究新版專題式歷史教材,特別是探討這種專題式教材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對于指導歷史教師如何正確的使用和理解教材,把握歷史教材的內容,保證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隨著新課改的持續進行和不斷深入,中學歷史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教育界特別熱的教師專業化的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教師專業化的目標是教師通過接受專業訓練和自身主動學習,逐步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和研究型教師。在這種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師不應該只是教材使用者,更應該是教材的研究者,甚至是創作者。對于這種新版專題式歷史教材的出現,作為中學歷史教師不應該被動的接受,而應該主動的研究它,特別是把這種教材包涵的專題式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研究透徹,從而克服對教材的依賴,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從教科書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中可以看出中學歷史教育的變革方向和教師需要做出的哪些改變,有助于教師對教科書和課堂教學產生新的看法,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新版專題模塊式歷史教材的弊端:
新版歷史教材使用以前專題式教學就已經在中學歷史開始前復習的時候廣泛應用,中學歷史教師也漸漸開始重視專題式教學。自從新版專題式歷史教材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逐漸取代老版教材成為主流歷史教材以來,對它的研究和爭論就沒有停止過。但總的來說,以前對教材的研究重點全都放在教材具體每一單元、每一課的子目等細微之處,研究的都是教材的“形”反而忽略了歷史教材的“神”,對教材本身所包含和反應的教學思想和編撰原則沒有足夠的重視,這就造成了舍本逐末的現象;對專題式歷史教學只認識到它的優勢和在中學歷史考試復習中起到的效果;提出的缺點都是無關痛癢,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專題式歷史教材本身的缺陷,這也是本文進行研究的重點。
自從各個地區逐漸使用新教材以來,特別是2008年河南省開始采用新版教材到如今,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新教材對于廣大師生來說,教材形式多樣化,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使教師教學思路和方法更加靈活,也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某一專題的相關歷史知識。但是,新版歷史教材也不是完美的,有其缺點和不足之處,因為歷史事件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發展的,每個歷史事件并不是由一種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包括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諸多因素造成的,對于某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往往會體現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面,而專題式教材中,每個專題模塊相對獨立,這樣就破壞了歷史的內在聯系和整體性,特別是割裂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的相互聯系和影響、破壞了歷史事件的整體性、造成時間順序上的混亂,這就使學生對歷史脈絡的掌握比較混亂等等,這些因素深刻的影響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對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增加了學生學習歷史的難度。作為一名即將進入教育第一線的準教師來說,想要教好歷史這門學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單純的依靠教材,一味的覺得新版教材比老教材相比更進步,沒有一點缺陷,這種思想是非常可怕的,教師缺乏主動性而成為教材的“奴隸”,只有深入的了解使用的歷史教材,對歷史教材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包括編寫的原則、思路等,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教材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揮教材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深入了解現在通用的新版專題式教材,包括了解歷史專題式教學的優勢在哪里?這種教學方式有何不足之處?如何利用教材的優勢使自己的教學如虎添翼?面對教材暴露出的不足之處如何來彌補?
此外,歸根到底教育始終都是面對學生的,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作為教學體系中重要一部分的教材也是如此,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教材只有符合當時學生學習的具體要求,才能算作一種好的教材。現階段,對于高中生而言,特別是河南省的高中生,新版專題式歷史教材跟初中的通史提綱式教材相比是兩種風格迥異的教材,所以怎樣使剛升入高中的學生迅速進入專題式歷史教材的思路,以及如何在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克服專題式教材相對獨立的模塊教學方式,加強歷史的整體性和相互聯系,也是歷史教師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對新版專題式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水平,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