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11-01
唐詩:中國唐代詩歌的稱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切好詩,到唐代已經被做完。唐代詩歌創作繁榮,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流派眾多、體制齊備,作家作品量多質高,僅《全唐詩》存錄,就有4.89萬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唐代詩歌已經成為中國人不可磨滅的文化基因,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里!那么,為什么唐詩那么繁榮昌盛?它本身又是怎樣發展的?
一、唐詩成就卓著的歷史原因如下
1、經濟基礎。在唐太宗李世民注意發展生產,緩和了階級矛盾,好卡出現了“海內升平,路不拾遺”的太平盛世,在經濟上為唐詩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政治基礎。這有關于唐代科舉制度。唐代以詩賦取士,在唐代寫詩不僅在社會上得到榮譽,而且得到政府甚至皇帝的高度重視,能夠得到很高的政治地位!
3、群眾基礎。當時寫詩不僅是詩人的事,幾乎遍及各個社會階層。
4、歷史基礎。詩人們繼承和發揚《詩經》、《楚辭》以來的優良傳統,前朝四言,五言七言詩的發展程序至唐代就、已經完成。唐人總結前人的創作經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結果。它顯示出中國古典詩歌已發展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二、唐詩的發展過程:唐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個階段
1、風神初振的初唐詩。初唐四杰”是指中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其中最出名的為王勃,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廣為流傳。駱賓王的《鵝》這首詩也是郎朗爽口。
2、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歌。盛唐詩人在陳子昂和沈、宋的基礎上,迎來了唐詩的全盛時代。李白,杜甫就在這個時代。他們的作品精麗華美、雄健清新、興象超妙、韻律和諧,表現了時代共同的藝術特色。邊塞詩和田園山水詩在盛唐詩中比重很大。邊塞詩派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為代表, 其作品氣氛濃郁、情調悲壯,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絕。田園山水詩人以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最知名,他們的詩多反映閑適、退隱的思想情緒,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絕和五言古體。這派詩人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進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維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標志。李白的名作, 以安史之亂前為多。內容、題材豐富,氣勢雄放,想象豐富,風格飄逸,多側面、多層次地反映唐朝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心理。杜甫的詩則是動亂時代的詩史,忠實地記錄了國家的變亂和人民的苦難;博大精深,沉郁頓挫;開新樂府運動先聲。在詩歌語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轉益多師,廣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為后世詩歌發展開辟了眾多途徑。
3、創新求變的中唐詩歌。安史之亂以后,國家衰落,詩壇也不景氣。此期較杰出者是韋應物,其田園山水詩高雅閑淡,而其樂府歌行則于婉麗流美中頗寄諷喻。此外,戎昱、顧況、戴叔倫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貞革新和元和 中興使詩壇重新活躍。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王建一派倡導新樂府運動,寫下大量廣泛反映現實、批評時政的政治諷喻詩,風格舒徐坦易。而韓愈、孟郊、李 賀、賈島一派則以奇險峭刻見長。但韓詩氣豪,孟詩思深,李詩幽麗,賈詩清苦。此外,姚合詩清奇僻苦,盧仝、劉叉等人以奇崛見長。兩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詩或澹泊雅麗,或哀怨激越。劉禹錫的詩精練含蓄,意境優美,韻律和諧。這一時期,詩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個性風格是異常突出的。
4、詩國余暉中晚唐詩歌。大唐帝國已經日薄西山,但是晚唐詩壇仍然余暉絢爛。杰出詩人李商隱、杜牧在詩歌藝術上有獨特的貢獻。其詩聲情流美,但傷時憂國,哀怨深沉,有種沒落感。 例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五絕登樂游原)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七律無題)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七絕夜雨寄北)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溫庭筠才思清綺,詞采秾麗,但格調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總體風格 輕淺纖微。此后詩家多是效法前人,藝術上無重大突破。較有名的詩人有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杜荀鶴、羅隱、韓偓等人。
三、總結
唐代詩歌體制多樣,宋以后的整個中國古典詩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圍。唐人古體詩既可抒情,又可敘事、議論。由于受近體詩影響,唐人古詩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 律,皆不同于晉、宋以前古詩的純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猶承齊梁變體,經陳子昂的變革,張九齡、李白的發揚,至杜甫而堂廡頓開。七言則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詩與 精工整煉、有律化傾向的傳統歌行體的雙軌并行。樂府是古體詩中特殊的一類。唐人樂府多不合樂,或借舊題寫新意,或立新題記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為最高。五七言律詩是唐代新興詩體。五律經王績、初唐四杰,至沈、宋終于實現體制規范化。七律興起較晚,至沈、宋和杜審言始有成篇。經王維、李頎和高、岑等人的發展,到杜甫境界大開。此后,五七言律平行發展。大歷十才子、賈島、姚合、許渾、趙嘏等均是律體名家。至晚唐李商隱,七律的音調美和語言技巧,發展到更為成熟的境地。律詩中又有排律,多數作者往往逞博矜奧,夸多斗靡。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寫重大題材,工整流美,成就較高。
唐人絕句用來和樂歌唱,創作之盛,終唐之世未衰。盛唐前絕句,興象玲瓏,語意渾成,情景單純,韻味悠長;以李白、王維、王昌齡最為擅場。中晚唐絕句含思婉轉,筆意曲折;杜牧、李商隱是其代表。此外,杜甫開絕句中議論一體;劉禹錫、白居易仿民歌作《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風趣活潑,音調往往拗中取峭,添絕句新格。
參考文獻:
[1] 《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
[2] 《中國歷史》
[3] 《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