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艷
摘 要:幼兒健康主要是指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理的健康,沒有疾病,體質好;二是心理的健康,包括語言、行為、習慣等,有良好的心理。兩者對于幼兒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不可或缺。本文主要就幼兒健康領域教育活動實施的有效途徑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生理;心理;性格;意識;健康知識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30-01
幼兒是人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是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基礎,在家庭的影響和幼兒園的教育下,幼兒逐漸養成勤洗手,飯后刷牙,不偏食,不暴飲的好習慣,培養開朗、大方的性格,對今后的成長大有益處。從大量的調查資料來看,有的幼兒身體虛弱,常感冒,經醫生診斷是由于偏食、挑食引起的營養不良,膳食不合理,營養不平衡。幼兒還不注意刷牙,容易患齲齒,牙齒有病會影響咀嚼,加重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有的幼兒不善于與人交往,比較內向,存在一定的自閉心理,也不利于成長。因此,注重幼兒健康教育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開朗大方的性格
健康的心理,積極的情緒可以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和能力;病態的心理,消極的情緒會使人感到難受,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動效率。幼兒是人生的基礎,因此,培養其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夠促進健康成長。要使幼兒養成健康的心理,必須有一個使其養成健康心理的客觀環境,無論是家庭啟蒙教育還是幼兒園的集體教育,都要圍繞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創設教育環境,要用稱贊的眼光發現幼兒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和成就,用熱情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和游戲、歌唱;始終保持“太好了”“我能行”“我能幫你嗎”的快樂健康環境,使幼兒的身心受到積極健康的熏陶,逐漸養成健康的心理。
二、參與健康教育活動,增強健康意識
多渠道、多種形式地組織幼兒參與健康教育活動,能夠增強幼兒的健康意識,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一是組織幼兒開展爭做“小醫生”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制作一些微課短片,選取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營養不良的動物圖畫故事,讓幼兒給患有齲齒病的動物,判斷牙疼的原因等等,練習幼兒的觀察、判斷和表達能力,從而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二是做健康教育游戲。 做游戲是幼兒園組織幼兒開展的主要活動,健康游戲是培養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活動之一,因此,在日常活動中,幼兒園老師要有針對性地編排一些有健康教育知識的游戲,在歡快的游戲中,使幼兒益智、明理、健身,打造良好地成長基礎。三是健康教育要與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無論是集中活動還是自由活動,課間休息還是吃飯午睡,幼兒園老師都要把養成健康習慣作為教育的具體環節,通過溫馨提示,個別關心等搞好隨機教育。
三、普及健康教育知識
健康知識與幼兒的玩耍、上課、做操、舞蹈、吃飯、睡覺等,無不相連,幼兒園老師要借助各個機會,普及和傳播健康教育知識,使幼兒從生活實踐中,感知健康的概念和意義,體驗健康的重要性。
1、了解生理機能,體驗健康常識
一些生理機能和健康常識隨時貫穿于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視覺、聽覺、消化、運動等生理機能都是幼兒熟悉卻不認識的事情,比如,吃,為什么要吃?是餓了,餓了要吃。吃什么?怎么吃?吃得過多有什么感覺?吃的時候是囫圇吞棗好?還是細嚼慢咽好?老師通過與幼兒共同探討,借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幼兒了解簡單的生理機能,體驗必備的健康常識。
2、規范健康行為,養成優良習慣
行為決定結果,不良的行為,如果得不到規范和糾正,任其隨便發展下去,就會釀成不可收拾的惡果。幼兒的有些行為是不健康的,必須加以糾正和規范,比如,任性和霸道。不僅對不良行為幼兒本人造成危害,還影響著周圍的幼兒。因此,幼兒園老師,要引導幼兒養成優良的生活習慣,注意遵守紀律,講究衛生;不亂丟垃圾,樂于助人,勤于奉獻、吃虧讓人等。掌握簡易的眼睛、口、鼻、耳、舌、牙齒和手、臂、腿、腳的保護方法,懂得自信、堅強和勇敢的意義,不斷規范健康行為。
3、注重生動活潑,啟迪健康生活
開展積極地健康教育活動,要生動活潑,貼近幼兒的生活。對于陌生人的態度,一般的幼兒,都存在膽小懼怕的心理,老師要編制“假如生人來敲門”的微課短片,利用動畫故事中小動物自己在家,機智勇敢地對待外來狡猾兇惡動物的各種行為,讓幼兒做思考,加入這個小動物是自己該怎么做?利用“今天我幫媽做飯”的動畫故事,教育幼兒了解家用電器的使用常識,懂得基本的規避危險的技能,讓幼兒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懂得自我保護技能,學習心理健康常識,確保身體健康的做法。幼兒需要普及的健康知識,就其內容來講非常廣泛,包括心理、行為、語言、習慣等諸多方面,老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和教學條件,準備相應的教具和設備,讓幼兒了解簡單的健康生活需要的條件和行為習慣。認識一些常見的易燃易爆品標識和交通安全標志,懂一些傳染病的危害,強化幼兒的預防接種意識,最主要的是教育幼兒,健康的生活來自自己的行為習慣,講健康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要堅持做健康的好孩子,有堅強的心理,開朗的性格,樂于助人的思想,注重奉獻的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開展幼兒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年03期
[2] 俞 紅 吳 清 龔研寧,幼師和家長有關兒童心理行為問題KAP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