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75-01
文言文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中華民族歷史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豐富的精神資源。
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心,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邁,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蘇軾““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豁達……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獨特的美。篇篇佳作,膾炙人口,傳唱千古,如一朵不敗的花,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然而,到了今天,這朵千年不敗的花卻已枯萎,莘莘學子已感受不到它的芬芳與美麗。成了他們不愿啃的“硬骨頭”。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文言文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學習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甚至談“古文”色變,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千篇一律的“讀—譯—抄—背”的教學模式,把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文質(zhì)兼美的篇章,定格成了生產(chǎn)流水線,最后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學習進程慢,學習效果差。
因此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中,以及言文教學逐步得到關注的今天,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讓文言之花開在學生心田,是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一、 巧設導語,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學生眼中枯燥無味的文言文,運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雖然,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中,老師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初學一篇新的文章,相關的文學常識和背景知識的介紹還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導入新課的藝術是非常關鍵的。
例如《荊軻刺秦王》一課,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知道歷史上的四大刺客是誰嗎?他們各自行刺的對象和結果你們了解嗎?(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荊軻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這樣的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想學這篇文言文。
二、讓位學生,調(diào)動積極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的教法,運用新課程的理念進行教學。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就能讓學生大膽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該嘗試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想學文言文。
我們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由5-6個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課程中,我們一般都是采取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過秦論》一文時,我們班有九個小組,那么每個小組一部分內(nèi)容,根據(jù)分派內(nèi)容的多少,確定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是10-15分鐘,各個小組的同學聚集起來,一起學習本小組的內(nèi)容,因為要評比哪個小組完成得更優(yōu)秀,因此各個小組的學生都會積極地投入學習,這不僅能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文言文打瞌睡,還能激起學生爭強好勝的心,從而積極認真地去學習,整個課堂民主、輕松,且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三、目光長遠,讀思結合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養(yǎng)語感的唯一途徑。只讀名句名篇的“坐井觀天”式誦讀不可取。讀的方式要多種多樣。教師范讀,學生組與組的競讀,生與生的比讀,分角色朗讀,有效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真正幫助學生培養(yǎng)文言語感。當然在閱讀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對文言文就從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從生澀到流暢,再到韻味十足??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睘椴弧柏琛本鸵八肌?。應該努力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既要學會“提玄勾要”,又要學會判斷、推理、聯(lián)想,學古人之縱橫思辨,鑒古人之深邃思想。教師應正確地處理好誦讀與思考理解的關系,二者應該并重,對于難以理解的字詞句應重點講解,反復練習,要讓學生養(yǎng)成看課文注釋的習慣,要引導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背誦,并及時檢查背誦的效果。
四、早作訓練,注重遷移
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學的根本目標。也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遷移。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課文教學要求,幫助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知識積累點和能力訓練點,然后將知識和能力所得作正向遷移,適當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中提高閱讀能力。向與課文難度相當?shù)恼n外文言文遷移,主要從文言文知識或思想內(nèi)容方面遷移,比如學習了《鴻門宴》,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系,積累了其中的文言詞匯,那么做課外文言文《蕭何傳》就可以訓練學生的遷移能力。文中的“先入關破秦者王之”,“謝、信、以”等文言詞句學生都能夠準確翻譯,從而增強了學生對課外文言文的興趣和信心。學生學習文言文最終的目的就是運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識和已經(jīng)形成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來讀懂課外文言文。故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能力為宗旨,設計多變的教學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不僅能真正主動懂得大綱要求的文言知識,還能遷移所學知識,閱讀課外文言文語段。要提高學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在高考中贏得優(yōu)勢,在實際中學以致用,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所以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宜早不宜遲。
總之,高中文言文的教學任重道遠,教師應不斷吸取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因材施教,認真?zhèn)湔n,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文言文教學走出困境,讓文言之花開在學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