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如
摘 要:“教學效能”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不同的研究者對教學效能的內涵有著不同的理解,如麥考密克(McCormick)提出教學效能是指教師能夠了解教學內容的結構與知識、了解學生的特性、熟練運用學習原則,借助于相應的策略使教學活動的進行更順利。
關鍵詞:“教學效能”;外語;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78-01
“教學效能”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不同的研究者對教學效能的內涵有著不同的理解,如麥考密克(McCormick)提出教學效能是指教師能夠了解教學內容的結構與知識、了解學生的特性、熟練運用學習原則,借助于相應的策略使教學活動的進行更順利。海埃和凱特恩(Haigh & Katterns)提出有效能的教師必須在教學歷程中承認并沒有一種最佳的教學方法可適用于每一個學生,因而要有效地控制整個教學的情境,教師必須隨時自我進修和研究,提供學生最佳的學習內容和機會,以增進教學效能。
本文就如何把國外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傳統優秀的教學方法及新課程改革下的新思路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談一下本人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專業
教師專業的標準因國情不同而不盡相同。我國的教師專業的標準主要由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和實施建議三個部分構成。如《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其基本理念是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基本內容是專業理論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而有些國家的教師專業的標準主要內容為:鼓勵和支持所有學生參與學習;創設和維護有效的學習環境;理解和組織學科內容;制定教學計劃,為學生設計學習經歷;為有利于學生學習而評價學生;作為專業教育者不斷發展。
二、教學時間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滿足學生自主的學習時間,有自己支配的時間。傳統的學習時間通常是在校時間的學習,尤其是課堂時間的運用。由于教師過多的在課堂上進行灌輸教學,使得學生課后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而無暇顧及自己應該自主學習的時間,如何既要保證正常的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又有課外自己支配的時間?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中小學教育質量的高低與教學時間(在一定量的限時內)的多寡基本上成正比關系,如上表中日本、德國、韓國和以色列等國的中小學生學習天數超過或接近220天,這些國家的教育質量無一例外地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其教學時間比美、英、法等國多出20%。相比之下,那些基礎教育質量差的國家恰恰是學生在校學習天數少于180天的國家。由此,在近年來教育改革中,美國、英國等國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紛紛提出要延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我國中小學每年的學習時間約在200天,但傳統上每天的學習時間約在7-8小時,絕大多數的時間花在課堂上,由此,每天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時間就很少。所以,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既要有充分保證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又要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每天在校除了課堂必修課外,還要進行選修。如何把學生有限的在校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本人認為至少在三方面要解決。(1)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來提高課堂效率。(2)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如分組活動、兩人活動、多人活動、個別活動等)來增加學生課堂的參與率。(3)利用好課時設置,除了必修課,還要有選修課、研究課、地方課、校本課及社會實踐活動等,來讓學生從“做中學”,保證學生在校期間也有自己自主學習的時間。
三、班級規模
國外就班級規模與教學質量的對應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班級規模不宜過大,一般在20—25人間為宜,筆者曾在澳大利亞學習期間,發現澳大利亞的學校,其班級人數在20人以下的由一位教師負責課堂教學,超過20—29人的由兩位老師同時負責課堂教學。由此及彼看出規模小的班級更有利于促進師生雙方的交流,便于教學的反饋,較為容易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學生來對新教材進行適當的刪減或擴充,根據需要進行教學內容順序的調整。此外,許多文章節選自英美國家當代作品,但語法及有關對我國目前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滲透得還不夠多。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與時俱進,補充一些能增強愛國主義,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文章,使學生能有鑒別的學到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的真正新人。這也正符合許多國家在課程設置上遵循的三個原則。一是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即課程內容與社會和人的發展目標相協調,與國家目標相一致,適合當地條件;二是課程設置實用性,即重視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相互作用,把學校課程與職業生活聯系起來;三是課程設置的可接受性,即精選必要的基礎課程,使課程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五、教學方法
無論是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和認知法,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和教學的要求,較為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將國外與國內、新理念與傳統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通過自主學習、探索性學習、激勵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良好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可以將國外小班化教學方法,即多人多次多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傳統的較為精辟的教學結合起來,形成課程改革下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將國外小班化課堂教學方法有機地滲透到國內的大班化課堂教學中來,同時也將傳統的良好的教學方法,如講解法、啟發式教學,與國外的學生積極參與型課堂教學和諧地結合起來。將過去的僅依靠實物作道具或實地考察的學習法、由較為直觀、感觀的教學方法與課堂上運用現代化設備,尤其是課件制作、internet等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的信息容量增大、物體的直觀、教學節奏加快及理性知識一體化、立體化,課堂教學正朝著新課改、新課程、新課標的目標邁進。
誠然,教學時間的合理運用、班級規模的大小、教學內容的適時調整、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以及將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國內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和新課標的要求有機地相結合,使外語教學在新課標下展現出它特有的應有的魅力,出現我國外語課堂教學的又一個春天。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