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里國
摘 要:什么是有效課堂?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我從教以來一直在努力思考,實踐和探索的兩個問題。”對于什么是有效課堂,不少的教育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標準和看法。本人贊同這樣的觀點: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歷史教學之后,學生在知識、心智顯性和隱性等方面多多少少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學生有無收獲、進步或發展(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標。我們現在所講的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不管我們的教學觀怎么變,教學理念或教學手段怎么更新,我們所關注的有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應該始終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更應關注教學中人的生存狀況,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況。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而有效課堂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利用好課堂40分鐘,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于學,自主學,學會學。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
關鍵詞: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維能力;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79-01
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項事物感興趣,就會主動地接近它、思考它,就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的一個重要環節。
1、在實踐中,我常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感和產生興趣的導語或者采用新穎的導入方式導入新課,如講太平天國運動時,請學生回憶初中時學習了太平天國運動后的印象,結果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在講戊戌變法運動時,我則一開始就在黑板上寫了戊戌戍三個字要同學們認,然后導入,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也落實了基礎知識。
2、歷史本身是生動的、豐富的、有趣的,但寫在歷史課本上后,許多東西已經變得十分枯燥。我在講授中國近代史時引入一些聲像資料片段,如林則徐、南京大屠殺,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活躍,把以前被動的學習變成了主動、愉快地參與,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精心設計啟發性問題,創設新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師與學生)的幫助,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一理論的核心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時,教師必須充分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思、想、做、練的過程中提煉信息,掌握方法,學會運用和創造,不斷發展自己。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作為示范;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歸納討論結果,輪流表述,表述時注意史論結合;教師則對學生的思維過程作出評價,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實踐教學雙邊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
三、指導學生編寫學習提綱、歸納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授之以漁”是我國歷代教學的經驗結晶。從現代教學論來認識,“教學”的真正含義應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學習,才是傳授了打開信息之鎖的鑰匙。
閱讀教科書是獲取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科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我規定學生在新課前要預習,并編寫學習提綱;課后,則對全課知識進行歸納小節,明確該節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
由于歷史學科內容龐雜,需記憶的東西多, 學生在初讀時容易遇到許多障礙,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差、閱讀不得法,把握不住要點,該記憶的內容沒有掌握。
在起始階段,我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做出示范,如《五四運動》一節,我先指導學生閱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讀完后,讓學生歸納這幾段主要表述的中心意思是背景。然后再仔細分析每段的中心意思也就是運動的背景包含有幾層。在逐步把握了本節的基礎知識后,引導學生分析該節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并對知識體系進行歸納和概括。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學生逐漸掌握了方法。指導學生整理、歸納歷史知識,可以達到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的目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先仔細閱讀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它們所處的地位,才能把知識點有效排列起來。這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一旦整理出準確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識結構的枝干上,從而使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構成基礎知識的立體之樹。其次,學生在編寫提綱時,必須對教材進行分析、歸納、概括,通過思考使教材內容變得條理化、要點化,這無疑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既閱讀能力、歸納綜合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綜上所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從興趣培養入手,使學生“樂學”、“想學”;要以思維能力培養為主要方法,使學生掌握程序性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想學”的內在動力;要以自學能力的培養為主要途徑,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真正學會學習。只要使學生“樂學”、“想學”、“會學”,就能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完成歷史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