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赟
摘 要:本文主要探索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可以以語篇分析理論為依據來概述語料,以英語閱讀教學PWP三段教學模式為設計思路來進行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語篇分析;高中英語閱讀課;PWP三段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15-02
傳統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課教學以詞匯為核心,注重語法講解,而忽略了對課文的整體分析與學習。也忽視了引導學生對語篇內在的篇章銜接手段和外在體裁結構模式特點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探討嘗試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對說明文采用語篇結構分析模式,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一、語篇分析理論概要
語篇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也包括篇章和話語。語篇分析以語篇為單位,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幫助學生養成通覽全局的語篇意識,并掌握語篇分析的策略和能力。
二、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筆者以浙江省紹興一中英語組出的一張單元卷的閱讀B篇為例,試圖探索語篇分析在課外英語閱讀里的具體作用。
1、語篇內容概述。該文章話題大致屬于healthy life一類,所以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是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合。文章第一段主要講述了當今社會的醫療保健的焦點由治療疾病轉向預防疾病。第二段內容主要對“well”和“wellness”的概念進行了詳細解釋。
2、基于PWP三段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英語閱讀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 reading)三段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圖示理論基礎上的。依據這一模式,筆者把文章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1)、Post-reading
教師通過PPT展示三張做運動的圖片,要求學生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What are they doing?學生也不難猜出:They are doing exercises/they are losing weight/they are keeping healthy。
之后的問題就帶有挑戰性了,Q1:“Why they are doing so?這一系列原因的解答是用句子填空的形式,A1:Since good healthy can have a b____i____/effect/influence on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daily life.(beneficial, impact)
Q2:How could we lose weight or keep healthy?
A1:Doing exercise r____rather than o____(regularly, occasionally)
這樣的導入內容不僅是關鍵詞的首次展現,也為學生提供了一些上課內容的主題信息,具有預測性,為接下去的讀后活動post-reading 做好鋪墊。
(2)、While-reading
學生預測好后,教師用What writing style does it belong to?過渡到while-reading 的環節,要求學生分別找出兩段文字的段落大意,并以首字母填空的形式回答問題。
筆者是由深入淺地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維,逐步靠近各段主旨。現以第一段為例:
針對第二個問題,pursue是一個關鍵詞,因為由它引出第二段的幾個重要問題,所以這個詞需要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筆者打算在traditional和present的前提下,對well和wellness的觀念上做了比較,以及well和wellness之間的異同點也加以區分開來。并且對strive這個關鍵詞也做了詳細的解釋。
(3)、Post-reading
閱讀是英語學習者信息輸入的主要途徑,而寫作是信息輸出的主要形式,是英語學習者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讀寫內容是密切相關的。本環節設計如下:
三、反思小結
成功之處:
1、讀與寫的美麗結合。高中生的智力和認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逐漸成熟,對于語篇的整體性把握有很好的基礎,他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問題的設計有導向性。特別是問題鏈的設計和第一段example的分析。顯得有層次感和深入性,這樣的操作淺顯易懂并且讓人印象深刻。
3、靈活運用閱讀模式。以側重語篇分析的“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為主,必要時采取“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 模式可以相互交織,最終達到建構語篇的目的。
不足之處:1、個體差異的現象依然存在。2、在時間的分配上不是很緊湊,出現了前松后緊的的情況,以至于在最后小組討論時,時間太少,有幾個學生沒能充分的發表自己的看法。3、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小組討論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小組內不可避免地出現能力強的學生控制小組的局面,組員之間也有相互推搡的現象出現,這阻礙了全組成員平等參與小組活動。4、教學的方法欠豐富多樣。
四、改進措施
1、在設計閱讀的時候,應該充分注意對問題難度的控制,把問題設置得更有梯度。2、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講,讓學生探究。3、注意課時容量,適當地減少一部分可有可無的內容,使一些重要的內容更加緊湊,從而一堂課的內容會變得更高效,更有意義。4、定期開展英語活動。在學校范圍內創設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生活,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總之,今后的課外英語閱讀教學中也別要注意對文章語篇的整體性把握和方法的靈活語用,只要教師充分解讀文本,充分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在此基礎上把握文本解讀的有效側重點,就能取得較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董 敏.例析高中英語科普類閱讀文本的解讀與處理[J].中小學外語教學研究,2015(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