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霞
摘 要:中段習作的重點就是“放”,即讓學生放膽寫文,寫順寫真,寫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看法,把句子寫通順,把意思寫明白就夠了,在孩子作“文”的世界里,應少一些所謂“技巧”、少一些所謂“方法”。想方設法讓學生樂于表達,有自信去表達,這才是最重要的。
關鍵詞:放膽寫文;情境;真情實感;評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89-01
葉圣陶先生說:“小學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無隔閡;樸實說理,不生謬誤。至于修辭之工,謀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為病。”結合課程標準中關于習作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中段習作的重點就是“放”,即讓學生放膽寫文,寫順寫真,寫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看法,把句子寫通順,把意思寫明白就夠了,在孩子作“文”的世界里,應少一些所謂“技巧”、少一些所謂“方法”。想方設法讓學生樂于表達,有自信去表達,這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具體的指導措施:
一、閱讀積累,豐富個人語言儲備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所以,幫助孩子們建立自己的“詞句魔匣”,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將對他們的作“文”大有裨益。肚里的東西多了,表達自然更加精彩自如。而積累的方法自然是誦讀、摘抄。平時老師應提供各類的詞語、句段、篇章供學生誦讀、積累。為了調動學生最大積極性,可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制定“固定作業”,如:周一積累三個四字詞語,周三積累三句名言,周五讀一篇優美習作。由于這是學生自主參與制定出來的,他們一般都很樂意完成。當然,為了切實落到實處,還應與學生一起制定好評價制度。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誘發動口動筆欲望
好奇心是人們對新奇事物積極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而在兒童時期最為強烈。在作文教學中,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誘發其動筆欲望是很有效的。因此,應經常給學生創設新奇、新穎、趣味性的情境,讓學生感到奇怪,產生疑問,引起注意力,使學生觸“境”生情,有話可說,激發學生情致,引發習作興趣,活躍習作思路。
三、走入大自然和社會,使其感受真實,抒發真情實感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真實是作文的生命”。大自然和社會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所以,教師應提倡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寫出真實。教師應更多地走進孩子們的生活,觸摸孩子們的內心,關注孩子們的需要。熱愛生活、善于觀察、思想豐富、快樂自信的孩子,能寫不出好文章嗎?
1、走向大自然。神奇的大自然是美妙的。領著孩子們去大自然中盡情享受,鼓勵和指導他們去觀察、去觸摸,讓學生親身體驗,通過感知、思索,并用語言詞匯表達出來,這是任何書本和課程都無法包含給予的。因為此時的孩子們不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的。
2、跨進閱讀大門。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間接地接觸廣泛的生活,積累豐富的語言和寫作知識,開拓寫作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并在課內外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獨立閱讀的能力。平時注意督促學生多讀書,寫讀書筆記,寫日記,進行聽記、抄記訓練,注重評論展示;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段落和自己認為寫的得意的作文讀給大家聽。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方法。
四、自我修改,相互交流,教師批改相結合的評改方式
作文的批改對教師來說可能是一件費力費時,有時卻不一定討好的活。怎樣才能讓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起到應有的作用?我覺得作文批改應先交給學生,讓學生嘗試“隨貼批改”。同齡人之間是最容易找到共同興趣和愛好的,同學之間的感情和信息也很容易溝通。學生在互相交流、批批改改的過程中,受益匪淺,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都會有很大提高。當然,這需要教師事先詳細地指導,怎樣圈圈畫畫,怎樣寫評語,怎樣旁注,怎樣在文后總評,應先給學生幾條標準,還要做好對學生評改的評價工作。每次應對他們批改的質量進行評議,并挑出優秀評語進行專門的展示。學生參照同學及老師的評改意見進行修改后重新謄寫,讓學生在反復的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只要教師做到善于調動、鼓勵學生;時刻注意抓住時機點撥、滲透、交流;注意積累經驗,大膽實踐,就會讓學生熱愛作文,挖掘出學生內心的創作源泉,使每一個學生心底的琴弦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