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民
摘 要:充分開發物理實驗功能,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對實驗后要重視方法總結。
關鍵詞:互動實驗;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26-0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它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以物質的結構、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其運動變化規律為研究對象,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等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進行趣味教學教育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改變教學觀念,從實況改變教學方法
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驗證原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觀看”的實驗教學方法。在實驗教學中,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入手,備資料,備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思想處于一個迫切的求知狀態。
二、利用物理趣味實驗,設計教學情境,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對趣味生動的形象的物理實驗都抱有好奇心,實驗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是利用驚奇實驗導入新課。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實驗導入方法。利用學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現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引起學生思考而導入。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引發新的問題。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課中,為了引發浮力的產生是由于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而形成的,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實驗:用一只塑料可樂瓶剪去底部(瓶頸的截面直徑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徑)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內,從上面倒入水,觀察到有少量水從乒乓球與瓶頸縫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設問: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學生認為受到了浮力,有的認為沒有受到浮力。這時我叫一位學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處,可觀察到乒乓球浮起,學生感到好奇,也堅信此時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實驗為什么沒受到浮力?學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導他們,學生很快理解了浮力產生的原因。這樣通過實驗情景,互動的方式提出問題。使教學信息具有新奇性,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化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給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初中物理實驗是學生將來從事科學實驗的起點。因此,在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獨立工作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每次作實驗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弄懂實驗原理,學會正確使用物理儀器,掌握計數、讀數和處理實驗結果的技巧,能夠通過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結論。比如在電學實驗中,教師要反復強調電流表、電壓表的連接特點及“+”、“一”接線柱的接法,讓學生學會用歐姆定律正確估算量程,避免量程過大使測量值的誤差大,又避免量程過小而燒壞儀表。學生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就能獨立動手操作,打好實驗的基礎,有了這種基礎,學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電學實驗。例如,探究水果電池的電壓,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的規律等,這樣通過實驗,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鼓勵學生做好課外小實驗,督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各類物理實驗,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一種實踐,學生在動手完成各類小實驗的過程中,思維活躍,學習情緒高漲,參與意識增強,都迫切地想進一步探索問題。通過實驗,學生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印象就特別深刻,這樣激發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興趣,同時也推動物理教學向前發展,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
四、培養學生的堅韌精神和自制力
中學物理教學,是一個不斷增加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如何以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客觀規律,由表及里,從初中的表面現象到高中的本質特征及內在聯系,這本身就是教與學雙方都得努力才能達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單靠教師的灌輸,通過強制記憶,是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這只是單純的記住,無法掌握和應用,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概念表達清楚。我在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學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訓練快速敏捷反應的能力。
五、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探索求知精神
物理教學要教會學生知識,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要學生會學。創新是一種高層次的知識遷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我注重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機會和廣闊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愿望,逐漸培養學生從全方位推測、假設和構思中“探視”答案以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初中物理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往往給出實驗方案且方法單一,無探索性,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我在教學中,以常見實驗知識為生長點,進行引申,讓學生發掘其內涵和外延,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創新分析,利用盡可能多的方法來設計實驗方案,并對各方案進行評價,選擇最佳方案,以此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我認為新的評價觀點應該重視學生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操作時就應該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創造力的觀點,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