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柳燕
摘 要:對于英語課的教學,強調的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而在現實生活中,說占據了尤為突出的地位,因為語言的意義在于交流,而口語交流方便、快捷、有效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交流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手段。從另一方面來看,素質教育也要求學生有更強的實踐能力,要求口語教學要適應當前社會的新需要,側重于對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而且,現在中考英語口語也是考試的一個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口語教學;英語;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54-01
眾所周知,對于英語課的教學,強調的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而在現實生活中,說占據了尤為突出的地位,因為語言的意義在于交流,而口語交流方便、快捷、有效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交流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手段。從另一方面來看,素質教育也要求學生有更強的實踐能力,要求口語教學要適應當前社會的新需要,側重于對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而且,現在中考英語口語也是考試的一個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口語教學的重要性。下面就口語教學這一方面,談談本人的一些體會。
一、打好語音基礎,確保發音標準
正確的語言語調對英語的聽、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要打好語音基礎,必須在學習英語之初,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多模仿原聲語音材料的標準發音,平時多聽聽錄音機、聽聽收音機中的標準讀音,多大聲朗讀,從而保證良好的發音質量,避免將來在語言方面出現問題。
二、努力擴大詞匯,堅持練習口語。
要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積累一定量的詞匯是必需的而且是必要的。英語學習者要注意對日常生活中各個領域詞匯的收集、總結、歸類,并做到經常使用,反復練習。值得一提的是,英語口語的學習應該貫穿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那種等詞匯量大了再重視練習口語和認為詞匯量大口語就好的觀點是錯誤的。口語的練習不在乎詞匯量的大小,它遵循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這樣一個過程。詞匯量的大小和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交流完全是兩碼事。沒有足夠的口語練習和實踐,詞匯量再大也無法保證順暢的口語交流,但豐富的詞匯量可以為練習英語口語和順暢交流做很好的鋪墊。
三、克服心理障礙,大膽開口訓練
成功的英語交際是建立關大量的訓練基礎上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障礙莫于羞于張口說話。我們練習英語的機會本來就不是很多,如果再不敢或不愿意開口,那么要想說一口純正流利的英語是不切實際的。大多數人不敢開口講是怕在表達時犯錯誤,偏偏沒有意識到在學習語言的基礎階段在人稱、時態、用詞及語法方面出點錯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初說英語者不但要開口說,而且要多說,大聲說,多模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的發音,而且要貴在堅持,持之以恒。俗話說“熟能生巧”,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刻苦訓練的過程,需要恒心和毅力。那種希望在短時間內通過某種捷徑取得突飛猛進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沒有一定的語法知識,沒有一定的詞匯量、閱讀量,沒有大量的實踐訓練,是無從談起良好的英語口語交流的。
四、努力創造英語語言環境
我們生活在中國,這決定了我們的語言環境主要是中文。要學好英語,我們必須努力創造英語的語言環境,多接受英語熏陶,養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培養自己的語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
對于學生,利用好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課堂語言教學大多能夠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和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而且教師的英語相對比較規范。學生在課堂上如能積極配合老師多聽、多講,明顯的語言錯誤和不規范的英語都能夠得到及時糾正,從而避免一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有了教師的指導,學生可以大膽開口,學習效果也就會更明顯。
2、聽說結合。
理論上講,聽的技能在英語學習中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為英語的學習首先是通過聽來獲取所學信息的。說是在對所聽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基礎上的信息輸出。多聽不僅能夠獲得大量的語言信息,也有利于對自己語音錯誤的糾正。平時教師上課應該多利用錄音機,有條件的話,可以多用用多媒體或偶爾放一兩部原聲電影給學生看,讓學生感受生動、地道的原聲英語,激發他們說的欲望,調動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3、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
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能夠增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學校可以通過開辦“English Corner”,鼓勵學生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在校園活動中,也可以舉辦英語的演講比賽或英語小短劇等豐富多采的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熱情,為學習英語、大膽開口說英語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五、聽說讀寫結合,全方面學習英語
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四大技能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讀寫的基礎之上的。要想真正有效的掌握英語,最好是聽、說、讀、寫全方面的練習,讓自己盡可能多地處在英語交流的環境中,這樣更有利于英語語感的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