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煒榕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北京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分析研究
廖煒榕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本文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三所北京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為北京市乃至全國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提供參考依據,促進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良性發展。
高校 課外體育鍛煉 管理與評價
課外體育鍛煉作為高校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體育課相輔相成,共同實現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具有深遠意義。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實際開展狀況并不理想,本文通過調查三所北京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找出問題,提出建議,為其他高校提供借鑒。
1.研究對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三所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2)訪談法
對三所高校的大學生、體育教師和體育專家進行無結構訪問,了解三所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
(3)邏輯分析法
對所獲取的資料與事實進行邏輯思辨,運用演繹與歸納方法對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進行分析。
1.三所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
(1)北京大學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
北京大學規定早操時間段為每天早上6點半至7點半;課外體育鍛煉為周一至周五下午4點半至晚上10點半,周末及其他法定節假日早上8點半至晚上10點半,冬季結束時間較早,為晚上9點。早操至少活動15分鐘、課外體育鍛煉至少30分鐘,刷卡考勤,進出館各刷一次。考勤時間段為學期的第3-13周,早操要求每周1次,累計10次;課外體育鍛煉要求每周2次,累計20次。考勤次數不達要求的學生(早操次數可算作課外體育鍛煉次數,但反之不行),學期選修體育課的不能獲得學分,需重修;而未選修體育課的不具備學校各項評優資格。
(2)清華大學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
清華大學主要對大一、大二年級開展陽光長跑活動,活動的時間段為每天下午4點50至6點,要求男生跑3000米,女生跑2000米,
陽光長跑活動采用刷卡考勤,刷卡時需進行頭像識別,并錄入到當日長跑記錄中。長跑規定的速度范圍在2米/秒至5米/秒之間,超出范圍長跑無效,每天只記錄一次陽光長跑成績。在長跑過程中需要刷三次卡,開始、過程、結束各一次。例如:每個場地的南北兩側都可作為起點,如果將北側作為起點刷第一次卡,則中間任意一圈在場地南側刷第二次卡,結束時回到北側刷第三次卡。
清華大學將陽光長跑活動與體育課相結合,規定陽光長跑成績占體育課總成績的10%,如果出現違規行為,如他人替代刷卡,成績按零分計算,并上報學校相關部門。具體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清華大學陽光長跑評分標準
(3)北京師范大學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現狀
北京師范大學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沒有硬性的規定,由學生自主鍛煉,部分學生以參加體育社團的形式進行鍛煉,但由于大部分體育社團缺乏管理制度和教師指導,導致學生參與率低。雖然如此,但北師大將《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計入體育課總成績里,占30%,其中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占20%,男生引體向上和女生仰臥起坐占10%,并將測試成績與保研資格、畢業條件相掛鉤。這種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2.三所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與評價存在的問題(1)對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和投入情況不理想
在課外體育鍛煉的宣傳方面,雖然三所高校的體育職能部門都有自己的專屬網站,但卻沒有任何關于體育知識方面的資源提供給學生。
(2)缺少體育專業教師的指導
由于高校體育專業教師數量有限,加上其自身的教學任務,無法保證其對課外體育鍛煉的監督指導作用,而大多數學生沒有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科學的鍛煉方法,缺少指導阻礙了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學生出工不出力
大多數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出工不出力,為的是應付考勤,為了選修的體育課合格,而那些沒有選修體育課又不想評優評先的學生索性就不參加鍛煉。此外,雖然采用刷卡形式保證了出勤率,但由于沒有教師監督,學生存在偷懶行為,只刷卡不鍛煉。
1.結論
(1)北京師范大學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沒有硬性規定,學生自主進行鍛煉,而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雖然有相關規定,且以刷卡記錄考勤,但管理體系仍不完善,缺乏相應措施來監督學生鍛煉過程中的各種作假行為,使課外體育鍛煉的考核缺乏一定的真實性。
(2)三所高校缺少體育知識宣傳以及體育專業教師指導課外體育鍛煉,使學生得不到科學的鍛煉方法而失去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了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參與率。
2.建議
(1)學校可每天安排1名體育專業教師和1名其他學科教師共同監督指導課外體育鍛煉,避免學生鍛煉過程中的弄虛作假現象,也可培養部分體育專業學生作為骨干,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監督指導。
(2)針對那些沒有選修體育課又不想評優評先的學生,學校可設定課外體育鍛煉的相應學分,例如在學生無選修體育課的學期設置2學分的課外體育鍛煉課程,并將其作為畢業前提,這樣既解決了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參與率問題,也保證了大學生四年體育不斷線理念。
(3)體育測試是檢驗學生體育鍛煉效果的重要手段,并且高校組織體育測試的狀況直接反映著學校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所以除了每年兩次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高校可自行組織幾次體育測試,依托各院系組織管理,具體運作方式:學校體育職能部門安排體育專業教師指導院系體育工作,包括協助制定體育工作計劃,培訓體育骨干,提供技術指導,而測試的組織實施由院系自己完成。
[1]李衛東等.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4):78-80.
[2]蔡瑞廣等.普通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管理模式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5(4):86-88.
[3]郁俊.高校面向未來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4):511-513.
[4]隋曉航.中美兩國大學課外體育管理機制比較[J].教育與職業,2008(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