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琳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
眾籌互助模式下的類保險平臺發展初探
袁嘉琳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

今年4月,中國保監會《建議關注互聯網公司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存在的風險》的文件一經發出,便在保險業內引起了熱議。隨著“互聯網+保險”的不斷發展,在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眾多類保險平臺層出不窮,從“E互助”到“保保集”,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成為一種新興的保障模式。本文從類保險平臺自身定位的確定入手,提出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平臺應區別于保險產品,提升規范性與管理性,推動相關監管制度的建立,成為保險市場的有益補充。
當前,互聯網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各類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平臺也逐步興起。隨著保監會批準三家相互保險公司成立,互保模式的保險公司也逐漸進入人們視野。作為不同于傳統保險以及相互保險的類保險本應成為保險市場的有益補充,但由于處于監管的空白地帶,部分類保險平臺逾越了保險與非保險的邊界,擾亂了保險市場的正常秩序。
所謂相互保險,是指具有相同風險保障需求的投保人,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礎上,以互相幫助、共擔風險為目的,為自己辦理保險的保險活動。而相互保險的保費繳納、賠付比例都是通過精算進行風險定價和費率厘定的,遵循等價有償的原理。保監會2015年出臺了《相互保險組織管理暫行辦法》,截至2016年6月,首次批準成立信美人壽、眾惠財產、匯友建工三家相互保險公司。對于傳統保險市場,相互保險這一新的組織形態主要是補缺、補短板,而不是爭搶傳統保險服務領域。相互保險不僅能夠補充現有保險市場的需求,而且能夠更新保險市場結構,促進保險組織形式的多樣化發展,更好地滿足投保人的需求。通過保監會批準成立的相互保險公司將在規范的監督下有序運作。
相比之下,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則是通過繳納會費的方式吸納會員參與到互助計劃之中,若會員中有一人發生了事故,則其余會員平攤賠償金的給付。不同于相互保險,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的成立由于不受到監管,運作環境更加寬松,導致資金的安全度以及保障力度上均弱于相互保險。
類保險對于相互保險的作用類似于相互保險對于傳統保險市場的作用,都是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市場上的傳統保險產品,在產品定價以及風險范圍設計方面具有一定的非自主性。以車險為例,如果車主想要購買剮蹭險,就需要購買帶有其他風險責任的車損險主險。相互保險則不同,它是具有同類風險保障需求的人群形成團體共攤風險,使得保障更具有個性化。而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則以其低廉的價格、便利的在線組織方式成為許多中低收入者和新新人類的選擇。
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組織打破了地域限制,營銷、“理賠”等環節線上化,降低了管理費用,從而能夠以低會費的方式吸引到更多參與者加入其中;并且借助互聯網快速傳播的特點,推進互助產品進一步擴散。但是在資金的安全性以及監管的空白方面,互助組織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隱患。
市場上諸多類保險平臺,借著民眾對于相互保險的不熟悉,打著“保險互助”的名義籌集資金,然而此類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平臺在經營規模、資金安全以及監管方面都遠遠不及相互保險。
例如,在《建議關注互聯網公司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存在的風險》文件中,保監會點名批評了夸客聯盟。夸客聯盟推出的一款“駕駛風險互助計劃”,會員在起初繳納了9元會員費后,若發生交通事故,則在交強險和三責險賠付后,將獲得最高80萬元的賠償。文件指出,該行為“符合商業保險特征,以保險費以外名義向社會公眾收取費用,承諾履行的義務中含有保險金賠償、給付責任或者其他類似風險保障責任的活動,可考慮認定為非法經營商業保險業務行為。是否認定,應結合案件具體情況予以明確”。夸客聯盟此次通過眾籌方式進行“互保”,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開展車輛風險保障業務,擾亂車險市場經營秩序,產生監管套利風險,逾越了保險與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的邊界。
結合當前互聯網風險保障業務考慮,現行的一些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平臺可能存在侵害消費者利益、涉嫌非法吸收公眾保費的風險,因此厘清互聯網風險保障業務是否構成非法經營保險業務十分必要,界定保險與非保險的邊界,才能夠使得雙方在規則范圍內更好地運作。而作為眾籌互助類保險平臺,不應該逾越保險的邊界,打著保險的旗號從事所謂的眾籌互助。
第一,保證合法性,防止出現非法經營商業保險業務行為。由于本質上的差異,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平臺應當在推廣、辦理等過程中明確表明非保險屬性,不應造成消費者誤解;嚴格按照《廣告法》中的相關規定,防止與相互保險等正規保險產品產生混淆。此外,應嚴格禁止類保險逾越保險與類保險的法律邊界,明確類保險作為一種民間的風險分攤手段是保險市場的補充,而非同類產品的競爭關系。
第二,確保安全性,加強資金風險管理。由于類保險不同于保險產品,因此在監管方面處于空白。諸多互聯網公司在不具備開展保險業務資格的情況下,為了迎合市場、增加營收渠道而開展眾籌互助模式下的類保險業務。很多眾籌互助模式下的類保險平臺只關注了前端的客戶需求,而中端的準備金提取、風險控制,以及后期賠償服務等問題并沒有加以完善。因此,類保險平臺想要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大力發展,需要加強資金的妥善管理與發放,可以考慮引入資金托管方式,如參照P2P監管導向要求資金存放于第三方銀行監管賬戶。
第三,增加持續性,保持渠道透明、程序妥當。眾籌互助作為一種重要的商業模式,建立組織方與投資人、客戶、員工的信任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引進區域鏈的方式加強安全管控,保證渠道的透明以及程序妥當,以此增強互聯網時代的虛擬信用。同時,還可以借鑒如壁虎互助平臺中的會員自我仲裁模式,化解眾籌互助群體內部的糾紛。通過內部透明的體制以及外部的信心打造,不斷增強眾籌互助模式下的類保險平臺的可持續性。
第四,加強監管,建立多方合作機制。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平臺應當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以及社會機構的合作,打造多方合作、信息互通的機制,凝聚各方力量,積極推進制定類保險平臺的規范規章,推動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的相關法律制定,為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時,應該鼓勵產品創新,激發保險市場的改革活力。
在共享經濟的大趨勢下,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將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推動保險行業的重大變革。一方面,眾籌互助模式的類保險不僅能夠推動保險回歸其本質,滿足經濟社會日趨個性化、碎片化的風險分散需求;另一方面,它還能夠改變傳統保險的格局,作為保險市場的有益補充,倒逼保險產品和服務的不斷創新,推動保險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