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軍
在俄羅斯在安理會否決了法國等國提出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后,網上有人就此評論說,不愧是“戰斗種族”。不過,很多人只看到了俄羅斯否決法國等國提出的決議草案,卻沒有看到,同一天,同一個場合,美英法三國也對俄羅斯提出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動用了否決權。
這是一場看上去針鋒相對的外交角力,而在其背后,則是一次劍拔弩張的直接對立。要知道,在法國等國提出的決議草案中,提出了在敘利亞最大城市阿勒頗設立禁飛區,并停止對阿勒頗的空襲。如果以為設立禁飛區是為了和平,那不妨再回顧下當年在利比亞設立的禁飛區。
2011年3月17日,安理會通過“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并要求有關國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在設立禁飛區之前,由于卡扎菲政府軍擁有空中優勢,在與反政府武裝的較量中占據上風。禁飛區設立之后,卡扎菲的空中優勢化為烏有。而在利比亞禁飛區問題上,俄羅斯當年投了棄權票。
回到敘利亞問題上。當前,敘利亞戰場正進入一個關鍵階段。阿勒頗,這個敘利亞最大城市,也正在經歷一個決定戰局的轉折時刻。在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軍空中力量的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正在阿勒頗戰場占據上風。法國等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在阿勒頗設立禁飛區的。對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來說,此時所謂設立禁飛區,無疑是為了束縛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的手腳,消解它們的空中力量優勢,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阿勒頗戰場的力量對比。
僅從軍事角度而言,這一點與利比亞當年設立禁飛區頗為相似。不同的是,在利比亞,俄羅斯投了棄權票,而這一次,俄羅斯動用了否決權。可以說,俄羅斯此次動用否決權,很符合“戰斗種族”的做派,那么,當年在利比亞投下棄權票,又是什么做派呢?
或許,以“戰斗種族”來描述和評論俄羅斯有些失之簡單。“戰斗種族”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會表現出“戰斗”姿態的。比如,對俄羅斯來說,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價值就不可同日而語。俄羅斯在敘利亞設有軍事基地,而在利比亞則沒有。更為關鍵的一點是,以當前俄羅斯軍隊的實力,以軍事手段介入敘利亞局勢在其能力范圍之內,也是“物有所值”;至于出兵利比亞不僅相當吃力,而且也沒那么大的必要。
再想想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俄羅斯政府和軍隊的表現,恐怕都配不上“戰斗種族”的稱號。
所有說,要想成為“戰斗種族”,至少得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具備戰斗的實力,這不僅包括軍事實力,也包括外交、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實力。畢竟,當今時代,打仗就是在燒錢,沒有相當的家底,想都不要想。當然,僅僅有錢,有了武器,也還不夠格成為所謂“戰斗種族”,還得具備第二個條件,即戰斗的決心。簡單說,就是敢于出手,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俄羅斯武器的威力,而且有助于樹立俄羅斯不好惹的形象。
當然,有實力,有決心,還不足以說得清普京時代的“戰斗種族”的做事風格。必須再加上一條:有頭腦。也就是說,不蠻干。事實上,縱觀普京時代以來俄羅斯的歷次軍事行動,又有哪一次是蠻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