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文
10月8日,由4個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年輕人組成的中國代表隊在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上出乎意料地奪得冠軍。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與中國葡萄酒的崛起不無關系,中國距離成為葡萄酒超級大國又邁出了重要一步。不過,也有葡萄酒專家指出,中國應該更努力地擺脫大規模、低品質的葡萄酒生產國形象。
10月8日,在法國最大葡萄酒莊園之一的佳祿沛城堡,吸引萬千葡萄酒愛好者的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如期而至。與以往不同的是,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成為了今年的主角。中國選手劉春霞、陳子倩、陳希、馬先辰在領隊布里斯·勒布克的帶領下,以高于第二名法國隊6分的優勢首獲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冠軍殊榮,“給葡萄酒界帶來了一聲驚雷”。
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由法國著名的葡萄酒雜志《葡萄酒評論》主辦,參賽隊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代表隊由3~4位選手組成。在3個小時的比賽中,選手們品嘗來自世界各地的6款白葡萄酒和6款紅葡萄酒,以組為單位猜出酒品的主要葡萄品種、出產國、法定產區、酒莊以及年份。5個問題分值不同,總分最高的組獲勝。十多年間,該賽事在世界葡萄酒愛好者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參與的國家也越來越多,到今年已經有21支隊伍參加比賽。
平均年齡不到25歲
自2012年開始,中國開始組隊參加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為了培養出高水平的參賽選手,2014年以來,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中國主辦方開始在法國葡萄酒專業的留學生中挖掘可造之材,比如舉辦“留法中國學子品酒比賽”。劉春霞和馬先辰均是波爾多CAFA國際品酒師侍酒師學院的畢業生:劉春霞是2014-2015屆侍酒師顧問專業的學生,以第三名的成績畢業,在預選賽中總成績排名第一;而馬先辰是2014-2015屆法國葡萄酒詳解與品鑒專業的畢業生。

10月8日,中國隊在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塞上奪得冠軍
1988年出生的陳希年紀輕輕已經是法國國家侍酒師,曾作為隊長參加過2014、2015年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比賽前一周,他和陳子倩在巴黎和波爾多舉辦的兩場選拔賽中總排名前四,得以代表中國隊參加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
出乎意料的是,這四個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中國年輕人以總成績108分的成績擊敗了法國隊、美國隊等20支傳統強隊,要知道去年中國隊的排名僅為13名。他們告訴主辦方《葡萄酒評論》雜志,他們的獲勝一半靠知識,另一半靠運氣。在隨后的報道中,雜志寫道,“令人吃驚”的中國團隊“即使獲勝仍然謙遜”。
法國領隊布里斯·勒布克并不認為比賽結果令人吃驚。他說,對葡萄酒頗有研究的中國人為數不少,要進入中國代表隊必須經歷殘酷的競爭,他們是頂級的品葡萄酒專家。隊員陳希也表示,中國隊是有希望獲得冠軍的。“通常來講,法國隊、比利時隊是傳統強隊,西班牙隊和英國隊也很有實力。”他說,“不過,世界錦標賽還是中國隊的機會比較大,因為中國選手接觸全球葡萄酒的機會比歐洲的對手們多一些。”
葡萄酒業迅速發展
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中國隊奪得葡萄酒盲品世界錦標賽冠軍,與中國葡萄酒的崛起不無關系。隨著更多的土地被用作葡萄種植,中國的葡萄酒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根據國際紅酒組織的數字,去年就有79.9萬公頃土地用來種植葡萄,這個面積僅次于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產國的西班牙。
雖然中國市場仍充斥著“與咳嗽糖漿媲美的葡萄酒”,但越來越多的中國葡萄酒在世界舞臺上贏得了贊譽。2011年,產于中國寧夏賀蘭山的紅葡萄酒干紅加貝藍打敗一系列法國競爭對手,獲得國際金獎。當時雖然有人懷疑加貝藍并非產于中國,但它的粉絲不斷增加。去年,著名葡萄酒評論家杰西絲·羅賓遜盛贊在該地區旅行中品嘗過的兩款紅葡萄酒,稱其“非常有前景”。
位于山西省的怡園酒莊出產的一系列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也獲得了多項國際大獎。怡園酒莊老板陳芳的經歷是中國葡萄酒業崛起的一個例子。陳芳表示,10年前她從父親手里接過生意,第一批10萬瓶紅酒上市只賣出2萬瓶,且其中一萬瓶是贈送的。在提升葡萄酒質量、改變經營策略后,到2008年,怡園酒莊每年生產的200萬瓶葡萄酒幾乎都供不應求。
低質葡萄酒生產國?
不過,不要期待高品質的中國葡萄酒迅速占據中國超市的貨架。英國廣播公司稱,中國更應該努力擺脫大規模、低品質的葡萄酒生產國形象。
住在北京的葡萄酒愛好者吉姆·博伊斯解釋說,很多中國葡萄酒是由低端葡萄釀制而成,這些葡萄不夠甜,無法生產出味道豐富的葡萄酒。“中國生產的大部分葡萄都很干燥、味道單一。” 博伊斯說,“這不是我們期待的好原料。”
在北京經營葡萄酒品鑒學校的英國人博依·沃爾克說,中國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大多數葡萄酒質量不佳。“大多數人認為中國這么大,肯定找得到適合葡萄生長的地方,但這不是事實,”她嘆了口氣說。沃爾克解釋,中國適合葡萄生長的地區冬季極度寒冷,這讓農民不得不把葡萄藤埋到地下,以保證它們在氣溫暴跌時不會死亡。這個過程大大增加了制造葡萄酒的成本,而且縮短了植物的壽命。因此,沃爾克估計中國永遠無法大規模生產優質的葡萄酒。

中國寧夏賀蘭山葡萄種植園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葡萄酒的前景。博伊斯認為,中國前三大葡萄酒制造商長城、王朝和張裕占據著中國國內葡萄酒市場的半壁江山,三者之間的競爭將迫使他們提高標準。“中國酒廠傳統上依靠大型廣告和贊助來促進葡萄酒的銷量,”博伊斯說,“但現在越來越多中國人能判斷葡萄酒的質量,便宜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智利葡萄酒涌進中國市場,他們不得不提高自家產品的質量。”
中國人也懂葡萄酒
一些葡萄酒奢侈品牌相信,在中國土地上生產頂級葡萄酒是有可能的。今年早些時候,生產唐·培里儂香檳王和酩悅香檳的葡萄酒商表示要把生產地搬到中國,希望生產出一種世界級的紅酒。這種售價預計高達175英鎊的紅酒被視為中國高端紅酒界打響世界名聲的新希望。另外,法國著名酒莊拉菲打算和中信集團合作,在云南開發葡萄種植園,不過拉菲還沒確認他們將推出哪種葡萄酒。
雖然短期內中國葡萄酒的質量不一定能夠上一個檔次,但沃爾克發現,報名參加她的葡萄酒品鑒班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純粹出于對葡萄酒的熱愛。不過,她也承認,在選擇葡萄酒時,大多數學生的首選依舊是法國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