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10月12日,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3777,股票簡稱“來伊份”)正式掛牌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公開發行6000萬股,發行價格為11.67元/股,迎來企業發展的嶄新里程。該股首日上漲43.96%,隨后連獲11個漲停板。截至10月26日,報收于43.59元,總市值達到104.62億元。
如果沒有“蜜餞事件”,來伊份的上市之路或許要提早4年——早在2012年,來伊份就曾謀求中小板上市,但因當年的食品安全丑聞影響,IPO一度停擺。4年后的10月21日,來伊份聯合創始人、總裁郁瑞芬出席2016中國新三板投資峰會并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時,用“海嘯般的洗禮”來概括了這一事件對來伊份上市之路的影響。她表示,值得欣慰的是,來伊份僅僅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快速恢復到危機發生之前的水平,并隨即啟動了上海主板上市進程,歷經4年取得成功。
“蜜餞事件”影響了10 億元銷售,
首次IPO折戟
17年前,來伊份在上海成立,以“打造中國休閑食品第一品牌”為愿景,開啟了匠心美食之路。此后,這家俗稱“夫妻老婆店”的街頭零食小店發展為華東乃至全國最大的休閑食品連鎖店,產品覆蓋炒貨、肉制品、蜜餞等九大類,共計900多種。郁瑞芬曾公開表示:“我一直不太承認來伊份是家族企業,我們(郁瑞芬與來伊份董事長施永雷)雖是夫妻創業檔,但在整個公司中用的都是職業經理人,而且職業經理人、高管和其他管理者中90%是上海人。”
來伊份的IPO之路歷時4年之久,中間過程并不順利。2009年,來伊份正式計劃中小板上市,發展最快的是2010—2012年。“2012年,是來伊份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年,也是互聯網轉型最關鍵的一年。因為‘蜜餞事件,來伊份的戰略布局全部打亂 。”
2012年4月19日來伊份IPO披露,根據當時政策,披露滿一個月就可以掛牌。然而一周后即4月24日晚,央視二套《消費主張》欄目《3·15在行動——美味蜜餞這樣生產》報道了蜜餞加工中小工廠中存在的原材料品質差、加工過程不規范、衛生條件不達標、生產資質存疑等現象,涉及蜜餞原料、加工、銷售企業共計22家。節目中提到杭州靈鑫、杭州梅園、杭州永海3家企業(報告期內均為來伊份的供應商),認為杭州靈鑫的“風味陳皮”產品甜蜜素超標。
“播了33分鐘,和我們相關的有1分鐘。我當時就到品控中心,把我們10年的數據都調出來,里面的數據顯示是100%合格。我們5小時內通知了100多個供應商,到了70多家,我們請了復旦大學的危機管理專家給大家作了報告,雖然我們沒有問題,但是作為食品行業的從業者應該從本事件吸取教訓。”郁瑞芬告訴記者。
隨后,全國各級工商部門對來伊份500多家門店及倉庫抽查550余次,產品合格率100%,而且來伊份并沒有被工商部門處罰。但不少消費者及部分媒體誤以為是來伊份產品出現問題。這個事件影響了來伊份10億元的銷售,電商的業績跌了70%。
就是因為短期內業績下滑,讓離資本市場僅一步之遙的來伊份與上市擦肩而過。同年8月,證監會拒絕了來伊份的IPO申請,并回復:“報告期內你公司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被有關部門處罰。你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且對你公司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節目播出后,你公司銷售收入明顯下降,第二季度處于虧損狀態。”
上市很重要,但是企業經營好才是根本。郁瑞芬告訴記者,一個卓越品牌,只有經歷風雨才會更加強大,企業要善于化危為機。這個事件進一步檢驗了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也讓大家在風雨中開闊了格局和視野,能夠更加從容、淡定地做好工作。同時,來伊份更加注重品牌建設,由以前的“只做不說”到“邊做邊說”,利用自媒體去強化和捍衛品牌。“此外,我們現在正在建設全球首家零食博物館,做工業旅游項目,每年堅持讓消費者、媒體全面參觀我們的工廠,始終保持對外界的透明度,也是我們從此次事件中學習到的。”
未來會著力門店、電商和移動APP三個方面
“現在還是有5%~10%的消費者因為2012年的事件不會‘回來了。”郁瑞芬及其團隊憋著一口氣,“我們要上市。”
財務數據顯示,來伊份近年來保持了較快的業績增速。據其公布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16年1—9月營業收入為23.36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加6838.21萬元,增長3.02%;凈利潤為8016.96萬元。
上市是來伊份發展的一個嶄新里程碑。從2008年籌備上市以來,8年長跑、歷經波折,來伊份開盤首日就上漲43.96%。在此之前,洽洽食品(002557.SZ)、好想你(002582.SZ)等零食品牌均通過中小板上市,來伊份此次A股IPO成功,成為主板“零食第一股”。
郁瑞芬在2016中國新三板投資峰會上與新三板企業家分享上市心得:“第一天到10點瘋漲了近44%,10點暫停了半個小時,因為漲得太快,也證明資本市場對來伊份是肯定的評價,對于我們17年來堅持用心做好每個產品、服務好每個消費者的肯定和回報,在座各位把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做強了,一定有更多機會。”
休閑食品現在有1800多億的市場容量,年均增長16%以上。中國消費市場正在從“溫飽型”向“享受型”邁進,消費者喜歡快樂、輕松的休閑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步接受“主食偏零食補”的健康觀念,未來還會更加注重健康類的產品。
郁瑞芬告訴記者,上市后,來伊份會加大市場開拓的力度,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其一,門店擴張:來自門店的銷售一直是來伊份非常強勢的領域,尤其是第八代門店推出后單店產值平均增長20%以上。此次募集資金將計劃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北京共1158家現有門店進行升級,同時在上述地區尋求最佳地理位置新建275家連鎖終端門店。其二,發展電商:17年來伊份累計服務4.7億人次消費者,具有很強的品牌效應。來伊份電商雖然這幾年發展速度比較快,但跟來伊份當前的品牌實力及市場地位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上市后,來伊份肯定會加快電商的發展。其三,移動APP:目前來伊份的移動APP,無論是裝機人數還是產值方面,均在休閑食品行業名列前茅,“我們發展很快,但還需要做到更好,這塊我們也會加大投入。”
據了解,來伊份每半年對供應商就會進行考評,“我們把所有供應商老板當成車間主任,是我們帶著他們在成長。” 郁瑞芬表示,“某山楂供應商在上世紀90年代非常輝煌,快速發展造成了它當時與賣場間回款特別困難,現金流斷了,跌到谷底后1元被政府收購,最后2003年與來伊份合作時連收購原料的錢都沒有,我借錢給他。我主要看老板很勤勞,產品很好,我沒有理由不幫他。現在這家山楂供應商與來伊份合作好幾千萬訂單,我們是他的核心客戶,占40%。此外他還出口,年銷售額過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