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我國語文教育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許多像胡適一樣的教育大家。胡適的語文教育思想不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實踐方面都具有獨到的創新之處,對新時期語文教育的發展有一定借鑒、啟示作用。他的教育思想對新時期的語文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試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性質、理念和教學方法中來體悟胡適教育思想對新時期語文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課程標準;胡適;語文教育思想
胡適的學術研究涵蓋文學、哲學、史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他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胡適的語文教育思想對新時期語文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價值。胡適在很多文章中闡述了自己對語文的觀點。經過總結分析,我得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為《課標》)與胡適語文教育思想在許多方面都有異曲同工之效。現具體分析如下:
一、從語文的課程性質上來看,《課標》繼承和發展了胡適提出的語文的“工具性”性質
胡適對語文學科建設的重大貢獻之一便是明確界定了語文學科的性質,他認為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是它的工具性和應用性。胡適提出語文是“自由發表思想”的工具,“自由”二字,把語文從單純的工具性解放出來了,賦予了語文工具性以鮮活的內涵,強調學習語文的目的是學以致用。
正如現行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表達:“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二、從教學理念上來看,胡適“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當時很具有前瞻性,它為新時期的語文教育指明了方向
早從孔子辦學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國的辦學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私塾教育、書院教育為主,教學方式也基本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而胡適在當時就已認識到,這種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當時的語文教育,尤其在師生關系上,胡適主張以受教育者為中心,發揚教學民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這些教育主張,在當時是極具超前性和前瞻性的。同時對當下的教學也極具指導意義。
胡適的這些教學理念與現代教育不謀而合,如針對寫作方面:《課標》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提倡自主擬題,多寫自由作文”。再有針對閱讀方面:《課標》注重個性化的閱讀,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都是胡適“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在《課標》中的繼承和發展,新時期的語文教育提倡的正是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獨立學習,教師完成由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轉變,而這正是新課改最大的突破。
三、從教學方法上來看,胡適重視學生寫作習慣的養成和文法教學,他的這些主張在《課標》寫作教學中得到進一步體現和完善
1.從培養學生寫作習慣上來看
胡適認為善于積累素材,整理思想情感和經驗是提高寫作水平的良好習慣,他認為寫作教學要重視素材的收集和真實性。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收集材料,并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學識去寫文章。他說,“我們平常所吸收進來的思想,無論是聽來的,或是看來的,不過在腦子里有一點好或壞的模糊而又零碎的東西罷了,倘若費一番功夫,把它刪除的刪除,整理的整理,綜合起來作成札記,然后那經過整理和綜合的思想,就會永久留在腦中,于是這思想就屬于自己的了。”
《課標》沿襲了胡適對寫作教學的教育思想,提倡多讀書、多練習,重視學生的閱讀和積累,主張學生厚積而薄發。在這一目標上,《課標》和胡適是最一致的,目標就一個 ——學會積累和寫文章。
2.從文法教學上來看
胡適重視文法教學,他認為文言寫作不利于學生自由地表達思想,他主張寫作教學應摒棄文言,采用白話,這也體現了胡適倡導的“實用主義”的思想,主張以寫實主義文學代替假文學。
而課標也規定:“對寫作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寫作態度和寫作水平。論述類文本寫作的評價,應考察能否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撐觀點。實用類文本寫作的評價,應考察學生能否根據此類文本中常用問題的特點和要求,完成常見實用文的寫作。”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看到,《課標》繼承和發展了胡適的語文教育思想,胡適作為20世紀初語文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對推進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黃書光.胡適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
[2]蕭麗容.梁啟超與胡適寫作教學思想之比較[J].劍南文學,2013(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