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弛
有這樣一群80后、90后,他們喜歡賣萌裝嫩,熱衷動畫片,不愿意結(jié)婚生子,站在上個世紀的尾巴上。時光的列車呼嘯而過,在一片揚塵中,他們驚慌失措,無所適從。處于起承轉(zhuǎn)合的軸心,面對承擔責認與放下稚嫩的矛盾中,表現(xiàn)出年輕一輩的選擇與思辨。
作為年輕的一代,為什么拒絕成長,難道僅僅因為“長大后就沒有童話”嗎?人要長大,要成熟,然而有時身體成長了,年齡添加了,靈魂反而萎縮,人格變矮,夢想溜走了。在一檔電視節(jié)目中,播放了記者暗訪一家特色菜館的影像,當一只帶鐵鏈的幼猴面對屠刀驚恐萬狀,拼命地向后掙扎時,演播廳中最先動容的是孩子,表情最驚駭?shù)氖呛⒆樱曕ㄆ囊彩呛⒆印2豢煞裾J,在很多良知判斷上,成年人已變得失聰、遲鈍了。一些由孩子們脫口而出的常識,在成人那里已變得囁嚅不清,模棱兩可,含糊其詞。
但是成長是必然的。成長不是磨滅童年的美好與真心,成長是一個肩膀愈發(fā)堅實,可以承擔起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及更多責任的過程。如果成長的代價是用孩童珍貴的寶石去交換巫婆手中的玻璃球,那就真如塞林格所言,“成長,人必經(jīng)得潰爛”了。要相信縱有猛虎,它也會細嗅薔薇。
林語堂曾說:“二十歲到三十歲是一個具有公共精神的成年人漸漸學‘乖’的過程。”多么可悲又可憐啊!吾輩為中國的中流砥柱,世界的明日三朝,如何學“乖”呢?用木心的話說:“我正升焰,萬木俱焚。”
成長必然,請攜責任而行。如果一個國家僅有道德精神而無理性認知,僅在時時叫囂話語權(quán),而無一己之見,這正常嗎?它該去向何處呢?責任,有如林覺民慷慨陳詞:“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死之日距光復之期必不遠矣。”
成長便是豐滿自己的羽翼,深入世俗的淵藪。拒絕成長多么可笑!時光逝去,卻仍要“老黃瓜涂綠漆”,不過是自我心理安慰罷了。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就是“我不是孩子”,的確,從自己是孩子到自己養(yǎng)孩子是個漫長的過程,但你若想成長,必然要接納成長的艱辛。
以獨立之精神做合群之事業(yè),做一個真正有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擁抱成長,在羽翼日漸豐滿時,心靈的偉岸更加重要。
責任很重,道路更長,負重前行,登高望遠,亦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