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晶
摘 要:輔導員助理制度是近年來國內高校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有益補充。筆者所在院校創造性地提出:在包含本、專科兩個層次學生的高校,可以跨學歷地選拔本科生作為專科層次的輔導員助理,以此來提高輔導員助理制度的有效性。
關鍵詞:輔導員助理;跨學歷;專科層次
一、引言
輔導員助理制度是指從高校高年級學生中選拔出優秀的學生干部,協助新生輔導員,對新生進行學習指導、思想引導、生活向導和心理輔導。該項制度既滿足了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的教育、管理的新要求,也符合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教育精神。
輔導員助理制度在筆者所在的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執行多年,取得了較好成效。筆者對此也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校具有本科及專科兩個學歷層次的學生,根據對比發現專科層次的輔導員助理制度的施行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分析問題及成因,并探索創造性的解決辦法是當務之急。
二、原有制度在專科層面效果不佳的原因
近年來,筆者對比本科和專科班級的輔導員助理制度的實施效果。相較之下,專科助理制度執行的效果和助理個人的成長程度等多個方面均與本科有較大差距。筆者認為原因如下:
(一)助理輔導員自身能力有限
專科學生學習能力較弱,部分專科輔導員助理更容易陷入學習和工作之間的困境。他們可能工作業績突出,但專業成績卻岌岌可危。如果成績成為了軟肋,那么在學習方面的權威性將大大削弱,這種權威性的削弱勢必會泛化到其他作用層面,影響輔導員助理制度的成效。
(二)專科學制受限
專科學制往往是三年,由于大三學生將離校進行畢業實踐,所以輔導員助理的候選人往往只能從專科大二學生中選拔。因此,輔導員在選拔助手的時候,不得不“重使用,輕培養”,啟用培養時間較短的大二學生。由于輔導員助理培養時間短,直接影響管理成效。
(三)管理對象引發管理難度
90后的大學生思想主流繼續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他們思想早熟卻辨別能力弱,他們思維活躍卻容易偏激,他們勇于抗爭但抗錯能力不足。相較于本科生,90后專科學生更表現出自制力、服從力和學習能力較弱的特性。無論是輔導員還是任課教師,均表示專科學生的教學、管理需要更多技巧。所以,輔導員助理管理專科層次的同學也是更具難度的。
三、跨學歷輔導員助理制度創新及優勢
鑒于專科層次原有輔導員助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筆者所在學校本、專科共有的特點,跨學歷地選拔輔導員助理是一種有益地創新嘗試。
(一)學習指導作用突出
學習指導作用是輔導員助理首要職責。本科生相較于專科生的學習能力或者掌握的學習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于此同時,有一部分專科同學渴望提升自己的學歷。由本科生作為輔導員助理,有利于正確引導專科學生們通過專升本或者本科自考進行深造。
(二)孵化過程長
普通本科學制四年,為輔導員助理提供了較長的“孵化”周期。通過大一、大二的培養,大三的學生干部各個方面都比較成熟,更能夠勝任輔導員助理一職。本科大三年級的輔導員助理候選人,無論是思想政治、學習能力還是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培養、鍛煉與考察,更能勝任輔導員助理一職。
四、跨學歷輔導員制度實施建議
(一)注意部門間的協調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在選拔跨學歷輔導員助理的過程中,可能涉及多個院系,所以在制度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部門間的協調。在院系領導層面,要做好前期的溝通工作,為跨學歷輔導員助理選拔和執行工作提供便利;在輔導員層面,新生輔導員要與輔導員助理自己的輔導員進行溝通交流,共同幫助輔導員助理在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輔導員助理制度的成效。
(二)施行組合式的團隊建設
一名輔導員往往會配備多個輔導員助理,形成輔導員助理團隊。輔導員應該合理配置這一團隊,不能因為跨學歷的本科助理更具優勢,而全部選用本科生輔導員助理。因為,同專業的高年級專科生可能在專業學習上更能貼近新生的學習習慣與風格。所以在打造輔導員助理團隊時,最好是本、專科輔導員助理協同辦公、互補所長。
(三)執行長效培訓機制
雖然輔導員助理從本科學歷中的佼佼者選拔而出,但學生本人對于學生管理認知模糊。在往年,無論是本科還是專科輔導員助理,均有因為對于工作的勞動強度和難度預估不足、半途而廢的同學。所以要執行新的輔導員制度,要特別注意:前期的崗前培訓、中期的跟蹤培訓指導以及任期期滿后的總結。
參考文獻:
[1]余樺,姚植興.高校學生助理輔導員制度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5(024):60-62.
[2]紀曉黎.大學生黨員擔任新生輔導員助理制度實踐和意義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9(170):150-151.
[3]蘇旭東.“學長制”:輔導員助理制度的探索[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6(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