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110036 遼寧大學法學院 遼寧 沈陽)
“蝴蝶效應”下的行政法意義研究
王 雷
(110036 遼寧大學法學院 遼寧 沈陽)
本文將從訴訟效益和更好的保護當事人的實體權益的角度分析新修改《行政訴訟法》中“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具有的重大意義,從而更好的發揮其效用。
“蝴蝶效應”;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行政法意義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處于立法的空白狀態,在學術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頗有爭議。“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對實現行政訴訟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以及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本文對該制度其進行淺析,希冀法律工作者能夠給予更多關注。
(一)關于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
“蝴蝶效應”是在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的一篇論文中最先提出。他認為該理論如果準確,那么一只海鷗的翅膀就可以改變天氣。同時他還發現一個細微的差錯隨著不斷變化能夠造成嚴重的后果。于是,人們對于此種現象稱為“混沌”,又稱“蝴蝶效應”。
(二)古籍記載的“蝴蝶效應”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以及《呂氏春秋》記載的楚國和吳國的姑娘在嬉戲,吳國的姑娘一不小心踩傷了卑梁的姑娘,而最終導致兩國之間發生戰爭,使百姓遭受戰火的災難。其一系列的演變發展過程,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使事件陷入了無法挽回的悲催境地。因此古人認為微小的事情就可以改變命運。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在立法上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的司法審判活動,甚至對整個司法領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其不亞于一只蝴蝶所引起的巨大天氣變化,因此,我們應予以該項制度足夠認識和了解。并對此淺略分析以期能夠引起重視。
其一要區分行政訴訟當事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其具體表現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可以是行政訴訟的原告,也可以是其利害關系人或者第三人。但行政訴訟的被告的行政機關不可能出現在民事審判活動當中。其二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由行政庭予以開庭審理,即使涉及民事案件的糾紛也必須由行政審判庭一并予以審理。也可以這樣認為,行政審判庭可以受理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關于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爭議。其原因在于法律規定了行政訴訟案件的專屬管轄權。其三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審判程序可以說是民事訴訟法規則和行政訴訟法規則結合的產物。其通過民,行并用的審判規則對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予以審理,這樣可以查清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法官更好的發現案件的客觀事實,以期能夠作出準確,令人信服的裁判。行政訴訟是作為有著巨大公權力的行政機關及原告之間發生的爭議,其雙方主體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民事訴訟審理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其法律關系主體的相異也決定了兩種訴訟制度的差別,同時也決定了這兩種訴訟也應當分別進行審理。行政訴訟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在,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的訴訟請求具有直接的聯系,行政機關在違反法律規定或者不履行其法定職責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侵權行為。因此將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合并審理,有利于節省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審判效率,切實解決訴訟當事人最關心,最直接,最密切的實體權益。
通過上述運用“蝴蝶效應“的原理對”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具體分析來透視其在行政法領域乃至整個司法領域的深遠影響,筆者將淺析其在司法領域的深遠影響。
(一)效率原則的集中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各市場主體地位平等、機會相同,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是都需通過支付一定的成本,諸如資金,時間,實物等。只有將這些資源通過優化配置才能獲得最大化的收益。同樣司法審判活動也同樣兼顧效益原則。也應當通過對法律制度的制定以期能夠獲得更大的審判效益。對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以往的解決方法是分別立案、審理,但是在實踐中這樣的做法不僅浪費了司法資源,還可能導致循環訴訟,影響司法效率,不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實體權益。為了能夠及時解決行政爭議、節約司法成本,提高裁判效益,可以將利害關系人最關系,最直接的民事爭議一并審理。從而解決糾紛,是效率原則的集中表現。
(二)有益于保護利害關系人的實體權益
當事人通過司法救濟的方式尋求解決其合法權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事實,在相當大大一定程度上,對于訴訟,當事人來說,他們最關心,與他們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還是其民事實體權益。而“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制度模式不僅僅把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違法解決了,而且還把當事人最關心的民事爭議也解決,這樣就改變了以前“官了民不了”尷尬局面。大大加強了對訴訟當事人民事實體權益的保護,切實做到讓每一位公民都能感受到司法案件的公平正義。
(三)確保人民法院裁判結果的一致性
“司法的權威性是司法能夠有效運作,并能發揮應有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對于行政案件的審理是通過對證據所證實的客觀事實的認定而裁判的,如果沒有“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就會造成對附帶民事案件的另案處理。其通過不同的審判規則而最終認定的法律事實會出現差異。這可能造成有著不同生活閱歷,受教育程度,文化素養的審判人員對案件判決中的自由裁量權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從而導致出現相異樣的判決結果。因此,將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一同審理,判決能夠有效保證人民法院裁判結果的一致,有利于樹立司法權威。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填補了法律上的空白,其意義是深遠的。同時,立法機關也應根據司法機關其在審判實踐活動中的反饋,通過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予以規范使其能夠不斷調整和完善,而且法學理論界應加強對其的探討和爭鳴,進一步促進其發展以便更好的實現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1]岳文兵:淺析如何構建司法權威.青春歲月.2014.
[2]劉元美:行政訴訟目的研究.華人時刊.2013.
王雷(1991.10~),男,河南信陽人,遼寧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