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國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100083)
對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一點看法
王占國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100083)

王占國河南鎮平縣人,半導體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半導體材料和材料物理研究,在人造衛星用硅太陽電池輻照效應、半導體深能級物理與光譜物理研究和半導體低維結構生長、性質以及量子器件研制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
基礎研究通常分為純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者指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動。重大的科學發現常是偶然的或科學家從興趣出發自由探索產生的,探索之初可能沒有明確的目標,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薛定諤的量子論等,這些研究活動是難以用規劃完成的。后者則不同,盡管應用基礎研究也具有長期性、不確定性等特點,但它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民生等重大需求為明確目標,需要從事基礎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緊密合作、協同攻關,“兩彈一星”的成功實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過去的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最近的10多年里,中國的基礎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有了快速的增長,大多學科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中如高溫鐵基超導、量子通信和高性能計算等走在了國際研究的前列。但也必須看到,中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縮小差距,推動中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跨越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任務。筆者以一個從事應用基礎研究者的親身體會,對培養基礎研究人才存在的問題發表一點看法。
人才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關鍵。中國從事科研人員的總數與美國相當,但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理論和原始創新成果少,缺乏在國際上拔尖的領軍人物和科技帥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973計劃”等是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重要舉措,盡管對自由探索項目投入的經費強度逐年增加,但在目前對申報科研項目評價標準(如要求有明確的技術路線等)和評審專家的慣性思維條件下,具有創新活力的青年科技人員的“奇思妙想”卻很難得到經費支持,加之現行的單純依靠科技論文、專利和取得的科研經費多少作為提職晉級的標準,青年科技人才的脫穎而出困難重重。相反,那些跟蹤國際前沿熱點(如碳納米管、石墨烯、拓撲絕緣體等)的申報項目卻比較容易得到批準。筆者不反對緊跟國際熱點領域的研究,而是希望科技人員特別是青年科技人員,發揚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敢于向科技權威挑戰、多做些前人沒有做過的自由探索工作。另外,國家應給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給予長期、穩定的支持,要寬容失敗,為他們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土壤,以期做出具有原創性的重大成果。
建立和諧的“國外引進和自己培養”相結合的基礎研究隊伍。中國在引進國外優秀人才方面,已出臺了諸如國家的“千人計劃”“青年千人”、中國科學院的“百人計劃”、高校的“長江學者”和“特聘教授”等,這無疑是加強中國基礎研究隊伍建設的一條捷徑,但在不同學科交叉融合更加緊密的今天,如果引進的僅是個人,而非一個團隊(或引進單位缺乏相應的研究基礎),即使個人很優秀,也恐難有大的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推出的“杰出青年”“優秀青年”和“創新團隊”基金措施,對培養基礎研究和創新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是應當充分肯定的。目前,在缺乏針對引進人才業績的評估情況下,國家和相關單位對國內自己培養的人才和國外引進人才的生活待遇相比,差距較大,不可避免地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在“杰青”“優青”和“創新團隊”基金評審過程中,拉關系、托人情等違規活動有增加的趨勢,這直接影響選拔人才質量和公平競爭的原則。一些“創新團隊”也存在拼湊的嫌疑,值得關注。
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和碰撞,往往會產生異想不到的嶄新的學術思想,從而提高科研人員的研究水平。然而遺憾的是無論在學術會議上,還是在學術報告討論時,這種交鋒已很少見。有些做基礎理論研究的人員,團隊思想比較淡薄,常是一個人帶2~3個研究生,“單打獨斗”,為了爭取科研經費或提職晉級,甚至同行之間相互保密,更談不上學術交流。
同樣,缺乏科學合理的用人制度也阻礙了基礎研究和創新人才的成長。目前,很多研究機構和高校的領導層都是從做出優異成績的中青年科研人員特別是從取得院士頭銜的優秀中青年科學家中選拔。一旦他們步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要領導崗位,繁忙的行政工作使他們難以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做研究工作,他們逐漸脫離了科研第一線,除了管理者的權利、名氣外,往往在其專業領域的學術地位會漸漸消失,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拔尖”基礎研究人才的成長。
加強科研經費的監管,對創新人才的成長也很重要。以“十三五”某些專項為例,其中一些由科研院所或高校研究人員牽頭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指南要求1:2的資金匹配,這些資金只能從企業來,其中至少國撥經費的1/5左右便流入企業的口袋。如果企業匹配的資金不能到位,加之項目的用房、水電動力、人員工資等都要由項目組承擔,這將給項目研發人員帶來沉重負擔。
總之,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一定能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實現科技強國夢。
—— 摘自《科技導報》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