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如洪



摘 要 目的: 探討運動訓練聯合注射玻璃酸鈉與口服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方法: 選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患者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均給予注射玻璃酸鈉聯合口服氨基葡萄糖治療,而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88.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59%(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VAS疼痛評分和膝關節功能評分分別為(3.52±1.14)分和(81.31±0.74)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5.43±1.21)分和(68.74±0.87)分(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活力、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共8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結論: 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聯合注射玻璃酸鈉與口服氨基葡萄糖治療KOA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值得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 運動訓練 玻璃酸鈉 氨基葡萄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55; R68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19-0027-04
Effects of athletic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and glucos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3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SU Ruh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annian County, Shangrao 335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athletic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and glucos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KOA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research group with 34 patient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and glucosam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athletic training besides the therapies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rate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88.23%)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70.59%)(P< 0.05). VAS pain scores and Lysholm knee scores were (3.52±1.14) and (81.31±0.74)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5.43±1.21) and(68.74±0.87)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bett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Eight dimensional scores including physiological and physical function, body pain, gener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dynamic, emotion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were all high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 0.05). There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both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Conclusion: Kne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KOA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variable velocity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injec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lucosamine, which are 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athletic training; sodium hyaluronate; glucosamine; knee osteoarthritis; clinical effects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難忍、關節活動障礙等臨床癥狀[1]。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重,KOA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我國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和糖皮質激素是治療KOA的重要藥物之一,但隨著臨床應用的增多,其局限性也逐漸顯露。研究顯示[2],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和糖皮質激素只能暫時緩解患者的疼痛,并不能達到遠期的治療效果,且長期用藥,可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報道,科學的運動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膝關節功能,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本研究通過運動訓練聯合注射玻璃酸鈉與口服氨基葡萄糖的綜合治療,旨在探討其治療KOA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6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6例,年齡為42~76歲,平均(55.48±4.43)歲,病程為3個月~10年,平均(5.93±1.53)年。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對照組有男性12例,女性22例,年齡為42~75歲,平均(54.36±4.79)歲,病程為3個月~10年,平均(5.83±1.25)年;觀察組有男性10例,女性24例,年齡為44~76歲,平均(56.68±3.81)歲,病程為6個月~9年,平均(6.01±1.46)年。納入標準:①符合1990年美國風濕病協會(ACR)制定的膝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3],且患者均為單側膝關節發病;②符合ACR分級標準的Ⅱ~Ⅳ級;③VAS疼痛評分≥5分,膝關節功能評分≥40分。排除標準:①合并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以及骨髓炎的患者;②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③嚴重膝關節畸形、膝部皮膚有破損或感染的患者;④具有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等。2組患者的年齡組成、性別結構、病程病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20 mg,1次/周,聯合口服氨基葡萄糖膠囊(浙江誠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24 g,3次/d,5周為1個療程治療。如果患者關節腔存在積液,則應先抽出積液,再行注射。而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GT-150型VVR下肢肌力測定訓練系統(日本歐技公司)并嚴格按照該系統規定的操作進行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先進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等肌力訓練,各10 min,然后再進行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20 min,可根據患者病況給予適當的負荷訓練。
1.3 療效評定
1)療效評定標準[4] 顯效:改善指數≥0.75;有效:0.5≤改善指數<0.75;好轉:0.25≤改善指數<0.5;無效:改善指數<0.25或是病情加重的患者。總有效率=(顯效+有效+好轉)/總例數×100%。(改善指數=治療前的膝關節功能評分-治療后的膝關節功能評分/治療前的膝關節功能評分。)
2)VAS疼痛評分[5] 評分范圍為0~10分,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
3)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6] 采用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進行膝關節功能評價,評分內容包括疼痛、不安定度、閉鎖感、腫脹度、跛行、樓梯攀爬、蹲姿、使用支撐物等8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
4)生活質量評分[7] 采用SF-36量表進行生活質量評價,評分內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活力、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共8個維度,各維度分值范圍均為0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2組定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88.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59%,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VAS疼痛和膝關節功能評分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VAS疼痛評分為(3.52±1.14)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5.43±1.21)分,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膝關節功能評分為(81.31±0.7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74±0.87)分,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 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活力、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共8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的,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個別患者出現惡心、厭食及注射部位的腫痛等輕微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后均得以緩解。
3 討論
KOA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發病率可達38%,且其起病復雜,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8] 。近年來,有關運動訓練改善膝關節功能的說法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并在膝部骨折術后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得以推廣應用[9] 。VVR下肢肌力測定訓練系統是一種具有肌力和肌耐力的測定、訓練、評價功能的膝關節測定與訓練系統,可通過改變可變調節器的開閉程度,調節訓練的抵抗力和速度,從而達到微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肌肉耐力和協調性,減輕膝關節疼痛的目的。VVR肌力訓練,既是“可變速度”,同時亦是“可變負荷”的訓練,給患者提供在關節可動范圍內可持續進行強收縮、高頻度的訓練條件,而適度有效的肌力訓練可促進關節內血液等的回流,同時亦加快了關節軟骨、滑膜等組織的代謝,進而促進了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此外,VVR肌力訓練可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少或避免因關節失穩而致的關節面摩擦,恢復或增加原來的肌容積和肌力,同時亦可增加肌纖維的彈性及長度,減少膝關節運動所產生的摩擦阻力。因此,VVR肌力訓練有助于KOA患者癥狀和膝關節功能的改善[10]。有研究顯示,變速變負荷可動態調節肌肉的收縮和可變負荷訓練,可在膝關節允許運動的范圍內,增強患者肌力和肌肉耐力[11]。與傳統的等速、等長和等張運動訓練比較,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更具靈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玻璃酸鈉是由關節內的滑膜B細胞分泌的一種高分子酸性黏多糖,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顯示,由于KOA患者關節滑膜細胞發生退化、變形、凋亡,一方面使得關節腔液的分泌減少,軟骨間摩擦增大,從而使得活動時膝關節的疼痛加劇;另一方面加重了關節腔液的破壞,使得患者關節軟骨面進一步損傷[12]。因此,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可有效增加軟骨面的潤滑度,減少摩擦,保護關節軟骨,從而起到緩解疼痛、滋養關節軟骨和促進關節軟骨再生的作用。氨基葡萄糖是人體關節軟骨基質和滑液中參與蛋白聚糖合成的必要組分之一,研究顯示,補充外源性氨基葡萄糖可有效減少關節軟骨的破壞和損傷,改善關節軟骨的代謝,促進損傷關節軟骨的修復,緩解膝關節的疼痛癥狀,在延緩KOA病情進展中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13]。
本研究結果說明,運動訓練與藥物聯用可有效緩解患者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原因可能是,玻璃酸鈉和氨基葡萄糖聯合應用,緩解疼痛的同時,亦促進損傷關節軟骨的恢復,二者起到協同的作用。而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可給予患者針對性的運動訓練,在動態調節訓練速度和負荷的同時,讓患者在自然的環境下進行增強肌力和肌耐力的訓練,從而促進了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增強了患者的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聯合注射玻璃酸鈉與口服氨基葡萄糖治療KOA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值得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陳展宇, 周宗科, 裴福興, 等. 玻璃酸鈉聯合臭氧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探討[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4, 24(7): 64-66.
[2] 吳向科, 童培建, 陳志進.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研究分析[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5, 33(4): 999-1001.
[3] Liu J, Sekiya I, Asai K, et al. Biosynthetic response of cultured articular chondrocytes to mechanical vibration[J]. Res Exp Med (Berl). 2001, 200(3):183-193.
[4] 宋文閣. 實用臨床疼痛學[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 27-28.
[5] 楊俊萍, 李春萍. 玻璃酸鈉聯合雙醋瑞因和氨基葡萄糖治療骨關節炎療效觀察[J]. 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 2013, 42(4): 415-416.
[6] 許美娟, 馮獻禮, 林世磅. 玻璃酸鈉聯合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藥房, 2015, 26(21): 2941-2943.
[7] 周小炫, 方云華, 陳善佳, 等. 健康調查簡表和腦卒中影響量表在腦卒中康復臨床中應用情況的調查分析[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4, 29(5): 455-459.
[8] 熊南山, 李建海, 黃念芳, 等. 氨基葡萄糖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4, 34(3): 221-224.
[9] 江紅艷, 劉守正. 運動訓練配合CPM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6, 7(2): 19-21.
[10] 鄭夏茹, 吳洪, 鄧惠文, 等. 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成本-效果研究[J]. 中國康復, 2010, 25(1): 32-34.
[11] 吳洪, 冉春風, 王敏, 等. 變速變負荷運動訓練對膝關節功能障礙患者康復療效的影響[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8, 23(11): 997-1000.
[12] 李冬松, 李叔強, 蔡波, 等. 關節鏡下有限清理術結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近期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6): 3426-3428.
[13] 王迪, 謝學鋒, 劉會琴. 口服氨基葡萄糖、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聯合電針治療肩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28(11): 1094-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