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沖
(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湖南413000)
內鏡食管支架與氣囊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療效對比分析
劉沖
(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湖南413000)
目的探討內鏡食管支架與氣囊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臨床療效和并發癥的差異。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賁門失弛緩癥患者98例,按不同手術方法分為食管支架組(50例)和氣囊擴張組(48例),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總癥狀評分、食管最寬處及最窄處變化、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年總癥狀評分、食管最寬處及最窄處變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術后1年均較術前顯著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內鏡食管支架和氣囊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均有較好臨床療效,二者近期療效相近,遠期療效仍需進一步研究,臨床選擇治療方法時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個人意愿,按循證醫學要求選擇相應術式。
食管失弛癥/外科學;賁門/外科學;內窺鏡檢查;食管;支架;氣囊擴張術
賁門失弛緩癥是臨床常見消化道疾病,是一種食管神經、肌肉異常導致的食管容納動力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食管正常蠕動功能喪失及吞咽時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不良,患者自我感覺為吞咽困難、嘔吐、胸痛等[1]。臨床治療方法包括內鏡食管支架、氣囊擴張、肉毒素注射、外科手術等[2]。本研究采用內鏡食管支架、氣囊擴張2種方法治療本院收治的賁門失弛緩癥患者98例,探討了2種手術方式的療效和并發癥的差異,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賁門失弛緩癥患者98例,按不同治療方式分為A組(50例)和B組(48例)。98例患者中男58例,女40例;年齡32~72歲,平均(45.42±8.96)歲;病程6個月至18年,平均(5.76±1.32)年;伴糖尿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等一般性基礎疾病33例。A組患者中伴高血壓8例,糖尿病5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B組患者中伴高血壓9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氣管炎3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例。98例患者均為首次接受內鏡食管支架或氣囊擴張治療。98例患者X射線鋇餐、胃鏡檢查等臨床資料完整,排除伴食管及胃部其他疾病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均衡性較好,具有可比性,見表1。
1.1.2診斷標準[3]有典型臨床癥狀且持續時間不少于6個月,內鏡檢查可見食管腔擴大、賁門口狹窄、食物殘留或食管測壓檢出食管體部蠕動功能不良、食管括約肌松弛功能障礙、下食管括約肌壓力升高等。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1.2.1.1A組采用江蘇西格瑪公司的鎳鈦記憶合金網狀覆膜可取出食管支架,配套器材為支架置入器、導絲、支架回收器等。術前禁食6 h,必要時操作前15 min予以鎮靜處理,口服利多卡因凝膠進行表面麻醉,內鏡下置入導絲,狹窄明顯進鏡困難者先予以擴張,沿導絲推送支架置入器。內鏡下將其送入合適位置(支架遠端略超出賁門口),確認位置妥當后釋放穩定支架,置入成功退出導絲及支架置入器,術后24 h內進流質飲食,術后出現嘔吐、疼痛給予對癥處理。
1.2.1.2B組采用美國Microinvasive公司生產的擴張氣囊,術前處理與A組相同,內鏡下置入導絲,導絲引導下推送到賁門部,逐漸充氣,擴張氣囊,持續時間2~3 min,間隔2~3 min,擴張2~3次后退出氣囊,內鏡觀察若狹窄仍然明顯者則重復擴張數次消除狹窄。術后24 h內進流質飲食,必要時給予抑酸及其他對癥處理。
1.2.2評價標準客觀體征以術后1年X射線鋇餐食管最窄處和最寬處變化進行評價,主觀癥狀依據臨床癥狀進行療效評分,評分標準參照文獻[4]制定。主觀癥狀包括胸痛、呃逆、吞咽困難等胃食管功能不良表現,每一癥狀按照不同程度分為0~5級。0級:無癥狀;1級:每個月不超過1次;2級:每個月3~4次或每周至少1次;3級:每周2~4次;4級:每周5~7次;5級:每天均出現1次以上。每例患者總癥狀評分最高得分為15分。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雙側檢驗。
2.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食管寬度變化及總癥狀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總癥狀評分、食管最窄處和最寬處變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術后1年均較術前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食管寬度變化及總癥狀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食管寬度變化及總癥狀評分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表示無此項。
組別n 食管最寬處變化(cm)術前術后1年食管最窄處變化(cm)術前術后1年A組B組50 48 t/χ2P --總癥狀評分(分)術前術后1年7.68±2.15 8.20±1.93 1.258 0.211 2.78±0.68a3.01±0.75a1.592 0.115 4.52±1.04 4.85±1.10 1.527 0.130 2.61±0.88a2.35±0.72a1.619 0.109 0.36±0.08 0.42±0.10 1.643 0.104 1.65±0.36a1.52±0.34a1.838 0.069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A組患者中發生疼痛17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支架移位2例,脫落1例;B組患者中發生疼痛15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食管穿孔1例。A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8.00%(24/50),B組為43.75%(21/48),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78,P=0.673)。
賁門失弛緩癥是食管下端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Auerbach神經節細胞變性和缺失有關[5-6]。該病由于賁門失弛緩狀態,食物不能順暢通過食管或食管反流,漸進性發展為食管擴張或狹窄、扭曲、肥厚等病理改變,臨床表現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呃逆、食物反流等,重者可因反流胃內容物吸入肺部發生劇烈嗆咳,發生吸入性肺炎[7]。賁門失弛緩癥主要治療目的是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張力,松弛食管下段,解除功能性梗阻。治療方法有多種,目前,以氣囊擴張和食管支架為主,本研究通過比較治療前后食管寬度變化、總癥狀評分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了食管支架和內鏡氣囊擴張治療安全性的優劣和療效的差異。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年總癥狀評分、食管最寬處及最窄處變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術后1年均較術前顯著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2種方法均能顯著改善臨床癥狀,術后1年近期療效相近,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但宛新建等[3]報道,二者雖然近期療效相似,但氣囊擴張的遠期復發率隨時間增長而升高,本研究受條件限制,未能獲得患者術后長期療效比較的結果。
氣囊擴張和食管支架的并發癥主要包括胸痛、胸骨后不適、出血、感染、支架移位脫落、肉芽組織增生、食管氣管瘺等[8-9],其中胸痛為最主要癥狀,與擴張時食管狹窄處組織撕裂有關,經對癥處理多能好轉,部分患者可出現頑固性疼痛。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A組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略高,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2種方法術后安全性相近。
綜上所述,氣囊擴張和食管支架2種方法均有較好安全性,近期療效相近,雖然有研究表明,食管支架遠期療效更好,但食管支架治療費用更高,后續治療及護理要求較高[10]。因此,應明確適應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個人意愿,按循證醫學要求選擇相應術式。
[1]李柯蓓,施瑞華,于蓮珍,等.內鏡下短期放置食管支架與氣囊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療效與安全性比較[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0,27(5):234-238.
[2]Hindy P,Hong J,Lam-Tsai Y,et al.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sophageal stents[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8(8):526-534.
[3]宛新建,李兆申,陸倫根,等.內鏡下三種方法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后下食管括約肌及體部動力學比較[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12):890-893.
[4]朱悅琦,程英升,李明華,等.暫時性賁門支架置入與球囊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比較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20(9):700-705.
[5]O′Neill OM,Johnston BT,Coleman HG.Achalasia:a review of clinical diagnosis,epidemiology,treatment and outcom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35):5806-5812.
[6]Dhar A,Close H,Viswanath YK,et al.Biodegradable stent or balloon dilatation for benign oesophageal stricture: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8):18199-18206.
[7]Dudley MT,Soubani AO.A patient with severe emphysema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J].QJM,2011,104(10):899.
[8]靳海英,霍守義,韓新巍,等.暫時性食管覆膜支架治療食管良性病變的并發癥[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5(5):387-388.
[9]Saluja SS,Puri SK,Arora A,et al.Esophagopericardial fistula:a delayed complication after esophageal stenting[J].Am Surg,2013,79(5):550-552.
[10]黃鹿,擺斌.內鏡下支架置入治療賁門失遲緩癥的臨床效果評價[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3(1):84-8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2.041
B
1009-5519(2016)12-1889-02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