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韓爽
(合肥市口腔醫院正畸二科,安徽230032)
劉昕,韓爽
(合肥市口腔醫院正畸二科,安徽230032)
目的探討采用正畸治療方法對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患者髁突位置變化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研究組采用正畸治療方法,對照組不給予任何治療,分析兩組患者架構造,觀察患者髁突位置改變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后上、下齒槽座角,髁突高度,髁縱度等變化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矯正效果明顯,發炎、牙齦出血、膿腫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患者應用正畸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發炎、牙齦出血、膿腫等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矯正效果顯著。該療法樹立了良好的健康意識,建立了科學、有效的患者恢復體系。
正畸學,矯正;錯,安氏Ⅱ類;下頜骨髁狀突;牙畸形/放射攝影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正畸矯正技術越來越得到口腔醫生的認可[1]。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作為目前臨床常見口腔畸形之一[2],普遍被認為是直面型。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患者大多數表現出家族遺傳傾向,下頜骨向后凹陷,上頜前部分牙床向外前突。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還影響患者面部外觀,使患者出現自卑、沮喪心理,嚴重情況下可導致唇部,甚至面頰部塌陷和凹凸不平。目前,該病患病率逐漸增加,大約占臨床口腔疾病的10%[3]。為降低采用手術拔牙治療導致深覆嚴重的風險,臨床大多數采用正畸矯正技術,該技術是目前口腔疾病治療方法中具有科學、合理、人性的矯正理念,療效較其他治療方法更佳。該法相對治療時間較少,治療后出現的并發癥較低。本研究針對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患者采用正畸治療,旨在探討其對患者治療后髁突位置變化的重要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經患者或家屬簽字同意,研究方案經本院領導一致通過后選取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要求患者無精神病家族史、藥物過敏反應、心臟疾病等其他禁忌證。平均分配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7~36歲,平均(31.0±2.7)歲;體質量43.8~67.4 kg,平均(55.7±3.4)kg;男5例,女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38歲,平均(28.0±2.7)歲;體質量48.5~71.4 kg,平均(53.8±2.6)kg;男3例,女7例。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性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對照組不給予任何治療,囑患者合理飲食,注意休息,多飲水。研究組采用正畸治療方法,矯正設備選取Dentaurum托槽(登特倫德國),使上、下頜牙齒達到咬合效果。同時對第一磨牙進行矯正,保證牙齒與嘴唇傾斜角度大致相似。進行常規X射線頭顱正位片檢查,制造患者牙齒石膏模版。采用錐體束CT機(NEWTOM意大利)進行影像重建,囑患者取仰臥位,上、下頜維持交錯狀態,CT拍攝時將聽眶線作為基線,上、下縱段掃描。確定臨床所需患者的線、角度。
1.2.2觀察指標治療15 d后觀察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牙齒石膏板模型的差異,比較兩組患者上、下齒糟座角,髁突高度,髁縱度的差異,以及發炎、牙齦出血、膿腫等發生率的差異。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后上、下齒糟座角,髁突高度,髁縱度等較對照組變化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n上齒槽座角下齒槽座角髁突高度髁縱度10 10 t P --79.5±4.7 83.1±2.9 12.09 0.029 80.3±3.7 73.6±3.4 11.38 0.031 45.3±2.7 51.6±4.3 10.44 0.034 5.9±1.5 6.1±1.4 9.56 0.044
2.2兩組患者發炎、牙齦出血、膿腫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發炎、牙齦出血、膿腫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發炎、牙齦出血、膿腫等發生情況比較[n(%)]
正常的咬合是人體咀嚼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其改變肯定會導致人體咀嚼系統破壞[9]。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正畸治療安氏Ⅱ類2分類深覆,療效穩定,減少了對口腔的刺激,使患者口腔系統更加健康,與劉珣等[10]研究結果類似。
[1]李渤,皇家全,柏鋼,等.自鎖托槽結合平面導板在安氏Ⅱ類2分類錯畸形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5,24(1):57-60.
[2]馮貽苗,萬澎湃,婁新田,等.種植體支抗輔助非拔牙矯正成人Ⅱ類2分類錯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2014,34(2):95-101.
[3]陳克芹.Damon-Ⅲ自鎖托槽矯治安氏Ⅱ類2分類錯畸形患者下頜位置及面部比例的變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3):30.
[4]張進軍,張瑩.Twin-block矯治器在安氏Ⅱ1類錯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口腔醫學,2013,33(12):831-833.
[5]張紅,楊更森,馬永平.安氏Ⅱ1類錯畸形非撥牙正畸治療后的穩定性調查研究[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2,26(3):158-161.
[6]王瑜,杜躍華,秦樸.運用錐束CT對安氏Ⅱ類2分類錯顳下頜關節位置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17):2119-2120.
[7]吳海燕,宋建紅,周靜,等.減數上頜第一前磨牙矯治安氏Ⅱ類錯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8):13-15.
[8]賈圓格,徐宇紅.正畸治療中對支抗磨牙移動控制的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4):541-543.
[9]李楠,李新,畢良佳.顳下頜紊亂病與因素關系的研究進展[J].口腔醫學研究,2012,28(2):185-187.
[10]劉珣,杜躍華,秦樸.正畸治療中拔牙與前磨牙牙根吸收的臨床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0):1459-146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2.042
B
1009-5519(2016)12-1891-02
(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