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龍
如今,大部分年輕人需要在父母的贊助下才能買得起房,可見,贊助子女買房成了無數父母需要完成的使命。但善良的父母在從自己的積蓄中拿錢贊助子女時,一定要先考慮自我保護的問題。
婚房算不算“彩禮”
案例:小胡和小吳通過相親結識,戀愛結婚。小胡的父母為小胡準備了一套婚房,操辦了婚事。因為同是獨生子女,小胡和小吳婚后常因生活瑣事爭吵,不久就提出離婚??墒切堑募胰苏J為房子是彩禮,堅決不肯退還胡家。
解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等規定,“彩禮”是一種風俗,為結婚的時候男方給女方的錢或物。小胡的父母為兒子結婚出資給兒子買的房子,顯然不是送與女方的彩禮。根據上述《解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家長付首付,房產應有份
案例:陸女士的兒子小鵬結婚了,小兩口決定購買一套房子。由于兩人都沒有積蓄,陸女士就幫孩子支付了16萬元的首付款,兒媳婦的家長也出了錢。就這樣在雙方父母的資助下,小兩口購買了一套86萬余元的房子,首付支付了51萬余元。
兩年后,小兩口感情出現了問題,半年后離婚。在分割這套房產時,陸女士才發現,自己雖然出了錢,但房子根本沒自己的份。于是,陸女士將兒子和前兒媳訴至法院。在法庭上,陸女士說:“當時以為我出了錢,就是共有人,沒想到合同簽下來只有他們小兩口的名字,現在我要求要么就把我列為房產共有人,要不就還我16萬?!?/p>
解讀:就此類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有明確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
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如果陸女士有借條等證據,則應該認定該筆款項為借款;如果沒有確實證據證明是借款,則要分清該筆款項是陸女士對兒子一個人的贈與還是對他們夫妻雙方的贈與,具體應該以“結婚時間”和是否有“明確表示”為判斷依據。
用子女名義買房,風險大
案例:退休教師張先生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前幾年兒子大學畢業去外地工作,并在當地買房結婚。張先生退休后,常年見不到兒子一家人,于是和老伴萌生異地養老的想法。由于兒子房屋較小,且年輕人也不喜歡和老人居住在一起,張先生就想在當地買一套房子,產權歸自己,一旦兒子婚姻出現意外,也不會產生財產分割的問題。但是,由于他不是當地人,也沒有社保證明,根據當地“限購”政策,他不能在當地買房。
后來,有人給張先生獻了一個計策,可以兒子的名義買房,通過兒子向銀行貸款。但提前跟兒子、兒媳說好,產權歸自己,貸款及首付由張大爺負擔,雙方可以簽訂一份協議,并且做個公證。得到這個建議,張先生心里很高興,于是就到公證處去咨詢。沒想到,公證處的一番話,當即打消了張先生的這個念頭。
解讀: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房屋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并對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的唯一合法憑證。我國對房屋所有權實行的是登記制度,所有權人以權屬證書上登記的名字為準。所以,即使張先生和兒子之間有這個協議,從法律意義上講,房產證上的房主才真正是這個房子的主人。如房產證登記的是張先生兒子,則張先生兒子可以將這個房子自由處置。其次,公證處目前對于這種通過公證規避國家購房政策的公證申請一般是不受理的。
其實,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曾有過一對退休夫妻,因為覺得在子女家中過沒有兩個人單過來得自在,在自己無法貸款的情況下,以小兒子的名義申請了貸款,簽訂購房買賣合同。同時他們還與小兒子夫妻雙方訂立了書面出資協議,寫明了房屋由老人單獨出資,明確了老兩口對房產的所有權,并辦理公證手續。后來小兒子因為資金周轉的需要,瞞著父母賣了房,可憐老人還蒙在鼓里。
提醒:給子女出資買房子,如果房產證能寫到自己名下,盡可能不要寫到孩子名下;如果房產證只能寫到子女名下,又要避免子女離婚時對方分走不應屬于他(她)的財產,有兩種辦法,一是讓小兩口一起給老人打借條或欠條,萬一離婚,這是雙方的共同債務;二是辦贈與協議,協議中明確寫明給孩子買房子的錢只是贈與自己孩子一方的,也就排除了對方獲得該項財產的權利。
還有,如果婚前老人把錢轉到子女賬戶后,應帶子女去做單獨贈與公證,即表明這些錢是老人對子女單方的贈與。老人可以將這個證明悄悄收起來,在關鍵時刻可成為“護身符”。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