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大法,1946年12月生于江西萬安縣,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任井岡山市文聯主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擅長中國山水畫、花鳥畫,作品主要以井岡山為題材,畫風渾樸、蒼郁、厚重。作品多次入選全國重要美術展覽并獲獎。曾為中央軍委大樓、江西省委省政府會議廳、北京京西賓館等單位創作多幅大型山水畫。2000年《井岡深處秋熟時》入選全國第四屆山水畫邀請展,同年獲中國畫200家榮譽稱號;2001年《勝地豐碑》入選全國建黨80周年“偉大豐碑”書畫藝術展;2002年《山路魂》獲中國美協紀念“講話”60周年美術展覽優秀獎;2003年《山谷云起》獲“百年開端——全國書畫作品聯展”優秀獎。出版有《當代畫家——石大法畫集》《江西當代美術家精品集》《當代中國杰出山水畫家石大法專集》。
我從小酷愛涂鴉,愛山畫山成了一生的情結。我生長在風景秀美的大山之中。家住的小山村叫大坑口,房后的大山叫仙人峰,上下15里的山路,我爬過無數回。登上山頂極目遠眺,一覽眾山小,心曠神怡的感覺無法言表。
小時候因家境貧寒,買不起學習用品。后來,我考入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井岡山分校學習農林牧專業,才開始接觸到筆墨紙硯和畫冊。教科書里的插圖作品成了我繪畫的啟蒙老師。每當我的植物標本繪畫作業受到老師表揚時,我就多了一分自信,畫畫的興趣也愈加濃厚。
畢業后我進入井岡山桐木嶺林場當了一名工人。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文化的象征。這里群峰矗立、萬壑爭流、蒼茫林海、飛瀑流泉,革命勝跡與壯麗河山交相輝映、光照千秋。每一位走進這座大山的人,都會為其磅礴的氣勢和雄奇險峻的自然景觀而震撼。我在井岡山生活工作40多年,與大山朝夕為伴,走遍、畫遍了井岡山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井岡山給了我無盡的藝術靈感,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也成為我一生最主要的繪畫主題。
20世紀50年代,傅抱石、李可染等先生開始以革命圣地為主題創作出一批中國山水畫經典之作,此后不斷有來自各地的畫家來井岡山寫生創作,這使我有幸結識眾多著名畫家。我曾陪同張仁芝、溥松窗、龍瑞等多位先生寫生。有機會在名師身邊學習取景、構圖和筆墨技法,受益匪淺。在名師的言傳身教和寫生實踐中,我逐漸領悟到中國畫的真諦和博大精深,懂得了繪畫不是簡單的模仿照搬生活,而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重在表達內心的感受和對大自然的感知。
1985年,我考入廣州美術學院進修。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使我的視野更為開闊,繪畫技巧也逐漸成熟起來。我潛心研習范寬、石濤、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潘天壽等前輩的積墨畫法,學其筆墨的厚重、靈動和大氣。積墨作畫易傳山水渾厚蒼茫之氣,畫面耐看但難以掌握,這是水墨山水畫的一道難關。我的山水畫大多以墨色為主,為了表現山體的厚重,有時積墨七八層。潘天壽先生對積墨的闡述,讓我很受啟發,他說:“積墨須在雜亂中求清楚,清楚中求雜亂?!蔽颐糠e一層墨,心中更明確,層次越分明。我力求筆墨的樸茂凝練、蒼潤兼濟、疏密得當。我一直堅守著這種筆墨追求,逐漸形成了我的山水畫風格。
我在創作《山谷云起》《山路魂》《井岡山高》等作品時,在借鑒前輩經驗、承襲傳統筆墨的同時,融入西畫的造型技法,努力開拓新意,營造強烈的視覺效果。畫面中,山雨云霧從深谷中冉冉升起,雨后天晴,山體厚重如同鐵鑄。作品較好地表現出雨后井岡山的自然大氣、蒼勁雄渾、雄奇博大、崇高壯美的意境。這些作品先后入選了全國重要美術展覽并獲獎,受到同仁的認可和好評。
我是幸運的。我愛井岡山,畫井岡山。生于斯,長于斯,我是大山之子。我不追潮流,也不求名利,我把對山川的熱愛和眷戀全部傾注于畫中,這是我一生最快樂的事。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