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渠
80年前的金秋十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軍成功會師,宣告長征的勝利。80年后,我們通過當年的只言片語,管窺那一抹壯麗的紅色記憶。
紅軍長征一般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為起點,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告終,期間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行經14省,行程兩萬五千里;紅二方面軍行經8省,行程兩萬余里;紅四方面軍行經4省,行程一萬余里。另外還有紅二十五軍單獨行經4省,行程近一萬里。
在激烈的戰斗行軍中,紅軍將士們也留下了不少關于行軍飲食的記錄,從這些記錄中,我們得以一窺不一樣的長征。
“大家要吃好”
人的生理極限決定了不補充蛋白質和熱量會導致死亡,紅軍長征必然也不是每一天每一頓都是煮皮帶吃野草的,如果只吃皮帶野草恐怕10天下來整個隊伍都會餓倒。
長征時的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李一氓(后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等職)就記錄過長征階段難忘的幾次打牙祭,比如過貴州茅臺鎮時就弄來了不少茅臺酒,到云南宣威時從軍閥和土豪那里繳獲了大批云南火腿,在甘肅臨洮哈達鋪幾個人合資買了一只羊統統吃光了等等。
以紅一方面軍為例,紅軍在長征途中至少有過兩次比較大的休整,一次是在貴州遵義,一次是在甘肅哈達鋪,這兩次休整也都以伙食好而在日后的幾十年里為幸存的老紅軍們津津樂道。
1935年年初四渡赤水期間,紅軍第二次占領遵義城,在遵義城及附近地區停留了10天左右,由于軍事形勢相對有利,紅軍指戰員得以在這里進行了自長征以來第一次較大規模也比較平穩的休整。當時紅軍大學的教員何滌宙曾經記錄紅軍大學干部戰士在遵義最大的飯館川黔飯店集體下館子的經歷,當時他們一伙人湊了三塊銀元,點了辣子雞丁、醋溜魚、血花湯等菜肴,其中辣子雞丁是一大盆端上來的,非常實惠且美不勝收,隨后川黔飯店的辣子雞丁美名就傳揚開來,紅軍指戰員紛紛去吃,一時間供不應求。何滌宙第三次去川黔飯店吃飯的時候,由于辣子雞丁已呈洛陽紙貴之勢,飯館老板已經開始往辣子雞丁盆底塞白菜來充數了。到他第四次去吃的時候,店家干脆端上來的是白菜占了一半的辣子雞丁,等第五次去的時候雞丁告罄變成辣子豬肉丁了。雖然當時紅軍指戰員并沒有計較店家以次充好質量下滑,但是通過留下來的文字記錄,我們依然能感受到當事者的遺憾和氣惱。
紅軍下館子的錢從哪里來的?這主要是來源于紅軍在戰場上繳獲的敵軍物資和打軍閥土豪資產所得。紅軍二占遵義期間沒收的軍閥王家烈等人的財產就不少,還繳獲了軍閥壟斷的價值數十萬銀元的鹽行存貨,紅軍在補充自用之余全部分發給當地貧苦百姓,當地無錢無鹽的“干人”(貴州方言,意為窮人)每人可以免費分到1斤食鹽。
這種情況在甘肅哈達鋪又發生了一次。1935年9月,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擊潰軍閥魯大昌部,進駐哈達鋪。當地是南北通衢,物資豐富且物價便宜,紅軍擊潰敵軍后獲得大批糧食鹽巴等物資并繳獲了一批銀元,經過雪山草地連番血戰的紅軍體力和精力已經達到極限,急需休整,因此全軍每人發放銀元一枚,紅軍總政治部下令:“大家要吃好?!睏畛晌浠貞浾f,當時哈達鋪5塊銀元可以買一頭百十斤的肥豬,2塊銀元可以買一頭羊,1塊銀元可以買5只雞。在哈達鋪休整5天。紅軍抓緊時間殺豬宰羊,每天三餐均是三葷兩素,伙食得到了極大改善。
烤皮帶和“冰激凌”
如果只看到上面的文字,很容易認為紅軍長征是一場美食之旅。人的記憶越經歷時間考驗,越能記住的往往是那些美好的東西,那些殘酷的經歷往往不愿再提。比如李一氓的美食記錄,他對自己經歷的艱難總是輕輕一筆帶過,讀者讀他的文字總會對他筆下的美食流連忘返,甚至于會忽略那些觸目驚心的字句:“準備大餓兩天”。“在長征路上,有時供給好,有時供給不好,這主要看地區了。湖南、四川都不錯,廣西、貴州、云南差一點,當然更差的是川西北和甘肅?!薄安还苌钤鯓?,都過來了,50年前的事,只要是長征,總是一段美好的回憶?!?/p>
李一氓在哈達鋪幾個人合伙買一只羊,一晚上全部吃光。之所以有這樣大的食量,是因為他們剛剛走過草地,那片吞噬了無數紅軍戰士的草地。
李一氓他們是幸運的,紅二方面軍第五師第十五團團長唐金龍,出草地時遇到藏民集市,一次性買了20只雞和兩個鍋盔面餅(每個重5斤)。這么多食物被唐金龍等四個人一晚上全部吃光,剛剛走出草地極度營養不良的人根本耐受不了這樣的食量,當晚四人腹脹如斗滿地打滾,當場撐死一人。
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五連指導員尤太忠,帶著他的連隊106人走進草地,走出草地時還剩下53人。
1935年四五月間,紅四方面軍在西康爐霍縣,籌備糧食主要是搜集野菜,由于不少人誤食野菜中毒,朱德專門搞了一次野菜訓練班,他親自上陣帶人搜集了野韭菜、野蒜、野芹菜等22種野菜,請各個部隊派代表來參觀學習。
紅二方面軍第四師宣傳科長黃忠學回憶說,不知是誰發明了在火中燒牛皮吃的方法。一天一個同志笑著遞給他一片烤焦的東西:“給你吃一塊油炸餅干。”黃忠學驚喜地接過來就吃:“這究竟是什么東西呀?”“什么東西?牛皮?。 彼匦α?。黃忠學的宣傳隊有十來個人,每人都有一條牛皮帶,此后他們除了挖野菜充饑外便是烤牛皮帶吃。
在路過昌德雪山時,紅一方面軍指揮科科長周士第跟蕭勁光、陳賡、宋任窮等人在山頂上吃過一次“冰激凌”。這個“冰激凌”做法簡單,用水杯舀起一杯冰雪,撒上糖精(沒有白糖),就算完成。周士第說比上海冠生園的真冰激凌還好吃。陳賡卻說論起冰激凌,安樂園的比冠生園的還好吃,他的那一杯雪就是安樂園的。
這一杯冰雪足以代表長征的味道。1934年離開中央蘇區時中央紅軍約八萬六千人,雖然經過途中幾次補充人員,但是當到達陜北時只剩六千余人。有學者說,長征路上每七個人只活下來一個。然而,他們依舊豪情萬丈地將這杯冰雪留給了歷史,還有那首不朽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責編: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