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盛
“求證新聞”在傳統媒體中的出現,是網絡時代的必然。因為網絡時代給人們帶來了海量信息和自由表達的同時,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排除造謠誹謗、人身攻訐等少數惡意信息之外,那些道聽途說、主觀臆想、演繹夸大的所謂新聞,以及以不實新聞為由頭所生發的言論,把受眾的認知搞混、是非搞亂、生活搞糟。
網上的這些不實報道如果僅停留于紙上談兵,倒也罷了。可是,那些被炒作的事往往與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前段時間,北京遭遇了大雨,在網絡上瘋傳的一些北京積水或者是自然災害的圖片。7月20日央視新聞頻道東方時空就報道了《北京:有不實圖片和視頻在網絡流傳》的新聞,內容是居庸關發生山體滑坡、北京地鐵一號線公主墳站四號線陶然亭站進水被淹、公共自行車車樁漏電有人被電擊等,而且還配有視頻或者照片,不得不讓很多人信以為真。央視記者經過多方核實這些照片或是假的,或是畫面和所配文字不符,及時澄清回應了虛假信息。這是傳統媒體記者在新時代的一種媒體責任感,也是我們記者應當具有的基本素養。
報道新聞事實,揭示公共事件的真相,是記者的天職,“求證新聞”由傳統媒體記者來做也最為合適。眾所周知,傳統媒體特別是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是黨委、政府的權威信息發布的首選媒體,使得傳統媒體在權威信息資源的擁有上遠遠超出新媒體。因此,一名新時代的傳統媒體記者不應該只是簡單的記錄者或人云亦云的跟隨者,而應是一位善于交流的訪問者,反應敏捷的運動員,嫉惡如仇的俠肝義膽壯士。哪里有真相,哪里就是記者激情“戰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