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競技體育走向世界——第24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寧波舉行

8月24日,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浙江省體育局、寧波市政府承辦的第24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在寧波拉開帷幕。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劉鵬發(fā)來賀信,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致開幕辭,浙江省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代市長唐一軍致歡迎辭。
該運動會于1993年由中、日、韓3國體育協(xié)會發(fā)起,前身為中、日、韓青少年體育交流大會,宗旨是加強3國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的共同提高。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共設田徑、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橄欖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軟式網球、舉重等11個項目,每個國家參賽人數(shù)為239人,年齡限制為18歲以下的青少年學生,時間固定在每年8月23—29日,在3個國家輪流舉辦,承辦城市可單獨組隊參賽,參賽總人數(shù)可達1 000多人。
中、日、韓青少年體育運動會自創(chuàng)辦以來,一直強調文化交流和競技成績并重的原則,只記成績不設獎牌。作為3國之間青少年競技體育層面的較量,其實折射出的是中、日、韓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
本次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劉扶民到日本和韓國進行過調研。他說,這兩個國家對青少年體育都特別重視,他們的青少年不僅體育強,整體素質也很高。以日本為例,他們從小學到中學、大學,每個學校都有體育俱樂部,每個孩子都很喜歡體育運動,并且基本上掌握一項體育技能。韓國也一樣。所以,日、韓在競技體育人才的基礎上比我們強。
正如劉扶民所說,由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日、韓青少年在學校期間,就養(yǎng)成了參與體育的習慣。中國可以在奧運會金牌榜上名列前茅,但在普通民眾喜歡的一些大眾項目上,基礎卻十分薄弱。
劉扶民認為,在現(xiàn)階段,如何把歐、美、日、韓先進的學校體育經驗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是中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所在。比較好的方式,可能是大力發(fā)展社會體育俱樂部。在美國,體操俱樂部就有5 000多個,而中國的社會體育俱樂部才有7 000多個,和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在這一方面需要更好地發(fā)展。現(xiàn)在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如果能大力發(fā)展社會體育俱樂部,不僅可以給很多退役運動員解決出路問題,盤活體育場館,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掌握體育技能,身心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生活習慣。從長遠來看,更多孩子喜歡體育、愛上體育,也是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
劉扶民認為,青少年除了自己的訓練之外,還要通過比賽磨煉意志,積累經驗。青少年需要走出家門、國門,在國際舞臺上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