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紅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峽大學試點學院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
羅 紅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還可以在參與過程中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增進友誼。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一部分,如何進行改革與發展值得我們重新認識與探索。作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特別試驗區,試點學院的改革可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推廣提供參考與借鑒。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作為湖北省試點學院之一,在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的自主改革方面還處在探索與試驗階段,所以針對相關方面的調查與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1.1 研究對象
三峽大學試點學院課外體育活動現狀。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對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600名學生(男生
355人,女生235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大一200人,大二240人,大三150人。在總發放的600份問卷中,實際收回590份,回收率達98.33%。
1.2.2 數理統計法 借助SPSS 11.0 和Excel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2.1 學生身體素質情況以及健身意識
2.1.1 試點學院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 在問卷調查中發現,26%的學生對自身的身體素質很滿意,47%的學生對自身的身體素質比較滿意,27%的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不滿意。其中,新生滿意度的比例遠遠高于老生。也就是說,大學生自身身體素質滿意度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與本校只在大一、大二學期開設的體育必修課有很大關系。
2.1.2 學生的健身意識 體育活動的參與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健身意識。在調查中發現,42%的學生認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一定會有利于學習、工作和生活,35%的學生認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可能會有利于學習、工作和生活,23%的學生認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對其學習、工作和生活并沒有幫助。
2.2 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參與現狀
2.2.1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人數參差不齊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體現了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相關調查表明,經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男生占42%,女生僅占21%;偶爾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男生占53%,女生占46%;從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男生占5%,女生占33%。由此可以看出,男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率高達95%,而女生對其的參與率僅為67%,男生參與率遠遠高于女生。
2.2.2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態度不一致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355名男生中,69%的學生非常喜歡或喜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在235名女生中,62%的學生非常喜歡或喜歡課外體育活動。這說明三峽大學試點學院的學生對體育的態度總體上呈積極支持與肯定的態度。當然,還有少部分的學生對體育活動持反感態度,這就需要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改變其自身的體育意識與態度。
2.2.3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設施不齊全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受大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前5位的依次是跑步、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但類似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由于學校室外場地不足以及室內場地采取收費的方式,大大打擊了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對于一些有技術要求的體育項目,由于缺乏教師的正確指引與指導,使得學生運動技術改進效果較差。
2.2.4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時間不統一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每周鍛煉次數能達3次及以上的學生占25%,鍛煉時間持續在40min以上的學生占68%。這說明學生每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并不多,但可喜的是每次持續的時間還較長。總的來說,男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遠遠高于女生。
2.2.5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方式不同 從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結果來看,近60%的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方式都希望與同學或教師一起。是否有同學或教師一起也成了學生是否愿意進行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2.2.6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不同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試點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增強體質、健美體型、豐富生活情趣,也包括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個性需求和競技比賽。從男女生具體對比來看,近30%的男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而近40%的女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獲得健美的體形。
2.2.7 阻礙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分類多樣 從數據中可看出,阻礙三峽大學試點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受學校場地、設施限制的占24.7%,缺乏學校的組織引導的占22.2%,受自身惰性影響的占2.05%,沒有同伴陪同的占17.1%。
3.1 學生實際參與體育的情況不容樂觀
近82%的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參與課外活動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很積極的影響,但實際上真正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并不樂觀。有36%的學生不愿高年級繼續上體育課,這說明學校在提高大學體育課程設計以及學校整體運動氛圍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3.2 場地設施是阻礙試點學院學生參與體育的主要因素
學校場地設施是影響三峽大學試點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主要體現在場地設施數量不夠、場地設施環境有待改善等方面。目前學校領導層對場地設施經費投入力度不夠重視,是影響場地數量的原因,因此學生降低了對于體育活動參與的程度。
3.3 學生健身意識有待加強
三峽大學公共體育課目前僅在大一、大二開設,其課程內容只涉及基礎性理念,大部分教師的教學也只停留在基本技術教學上,并沒有專門開設健康理論課程,使得學生對健身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健身方法比較缺乏,導致健身意識比較薄弱。
3.4 學生體育的參與缺乏引導
大部分的體育運動項目都需要集體參與,學生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時一般都傾向于和同學一起進行。而三峽大學的體育教學除了在大一、大二每周必修的體育課外,對課外活動沒有明確要求,也沒有相應的指導,使許多同學想運動但由于缺乏引導、機會與條件而不得不放棄。
4.1 加強學校室外與室內體育場地與器材的建設和管理
針對三峽大學室外體育場地與健身器材嚴重不足的問題,學校應加強體育相關方面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已存在的羽毛球場地應重新進行地面的修整,還應增加室外乒乓球臺的建設。三峽大學對室內體育場地的收費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可采取半開放半收費的方式,每學期每一個在校大學生可獲得一定的虛擬貨幣專門用于進入室內體育場館,等到虛擬貨幣用完,學生可選擇用真實的貨幣進行充值或選擇放棄不再進入室內體育館,這種參與方式可提高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但要注意對室內體育場館的保護,學校可采取每天限制人數的措施。
4.2 改變體育教學模式,加強學生自主式學習
進一步加強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理論知識和健身方法的的傳授。通過課外作業或小論文的形式讓學生去完成,作業或論文的完成質量可納入課堂考核,這樣能讓學生在查閱資料的同時主動地去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健身意識,可將學生被動參與課外活動的現狀轉變為積極主動與樂意參與。
4.3 建立微信、QQ體育興趣小組
針對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學生習慣或喜歡結伴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學校可在新生開學時在網上建立多個不同的體育興趣組,以不同的體育興趣來進行分類。每周不定時地進行1~2次的教學,一切都由學生自發組織或參加,這既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認識、了解與溝通,又可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減少因沒有同伴或因不會技術而不愿運動的可能性。
4.4 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
從體育參與的形式來說,學校除了正常的體育教學以外,應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來組織和引導學生對體育的參與,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興趣。其次,學校還應該豐富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而不是只滿足于當前的體育設施與器材,放任學生自由參與。
4.5 豐富體育教學
當代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探索與求知欲是十分強烈的,大學體育除了重視對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外,還可以把一些學生喜聞樂見但沒有機會接觸的新興體育項目引進課堂,以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思維,增加新型的體育認識。例如,當前比較流行的戶外素質拓展,可將玩與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參與中得到新的認識,增加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積極性。
4.6 采取定量與定質相結合的方法將體測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
目前,學校采取的一次性體測方法來判定學生的體育成績并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測評的教學模式,很難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所以,學校可以采取定量與定質相結合的方法,即將學生平時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頻率、態度等與學生最終的體質測試成績相結合,這樣不僅不會打擊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反而有利于那些先天身體素質不如別人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中。
4.7 利用手機互聯網,改變傳統體育教學的考核模式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手機下載運動軟件來進行監控。定向運動對學生的耐力及方向性判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體育課全勤的情況下,利用運動軟件進行課外鍛煉。鍛煉方式為每周最少3次,每次最少3km,每公里的時間不能少于10min,一學期要堅持20次及以上等,只要達到這一標準了就可以對學生的考試加分或免考。這種鍛煉方式不僅有利于增加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
[ 1 ]吳鳳杰.關于中國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與反思研究[ J ].當代體育科技,2015(33).
[ 2 ]劉宏,魏亮.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J ].運動,2015(22).
[ 3 ]許微,陳鳳英.女大學生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因與對策研究[ J ].湖北體育科技,2015(4).
[ 4 ]馬丁.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與責任的培養研究[ J ].當代體育科技,2014(27).
G807.4
A
1674-151X(2016)09-122-03
2016-07-29
羅紅(1970~),副教授,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公共體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