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波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劉紅波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我國體操運動員主要來自優秀運動隊、體育運動學校和業余體校,另外,武漢體育學院體操隊、李寧體操學校等其他體操學校也是我國基層體操運動員培養的重要分支。體育運動學校、業余體校和各類體操學校培養的基層體操運動員(屬于業余運動員),是各體操省隊運動員的直接輸送來源,也是培養體操國家隊高端競技人才的重要保障。除優秀運動隊外,此次調查幾乎涵蓋了所有其他基層體操運動員培養單位,如體育運動學校、業余體校和多數體操學校。
此次調查,安徽、北京、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云南、浙江、吉林、遼寧、武漢等體院都在其中,共計23個代表隊(省、直轄市、其他單位),1 755名業余體操運動員。其中,男運動員826人,占總人數47.1%;女運動員929人,占總人數52.9%。總體而言,業余體操運動員數量較少,在多數地方的市、區、縣分布的體操運動員數量也較少,這很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難以體現基層的優質選才。
由表1可知,我國男子業余體操運動員年齡分布為4~15歲,共805人。5~9歲年齡段運動員人數最為集中,有658人,占全體業余體操運動員的81.7%,5~9歲男子業余體操運動員分別占12.4%、14.8%、18.1%、20.1%和 16.3%,其中8歲年齡段的運動員最多。而10歲以上的運動員僅142人,占男子總數的17.6%。我國業余女子體操運動員年齡分布為4~15歲,共907人。人數較為集中的是5~8歲,分別有169人、227人、195人和137人,分別占女子總數的18.6%、 25.0%、21.5%和15.1%,其中6歲年齡段的女運動員最多。而10歲以上的運動員僅96人,占女子總人數的10.6%。男女運動員人數較多的年段分別為6~7歲與7~8歲,而人數高峰值之間只相差2歲。

表1 業余運動員年齡分布
由表2可知,男子業余體操運動員訓練1年的人數最多,共183人,占總數(788人)的23.2%。訓練時間由短至長的年齡段分為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和6年,基本反映了競技后備人才梯隊結構特點,需要注意是4年訓練年限的運動員偏少。依據人才培養的“金字塔”式規律以及競技淘汰規律,訓練半年左右的運動員數量應該最為龐大,但調查顯示僅有78人。另外,6年訓練經歷以上的男子業余運動員數量也較少。女子業余體操運動員訓練年限1~10年的人數分別為235人、186人、122人、66人、57人、28人等,分別占總數(783人)的30.0%、23.8%、15.6%、8.4%、7.3%和3.6%,突顯出金字塔式規律,但有半年訓練經歷的人數偏少(僅76人)。男女業余體操運動員均是1~2年訓練經歷的運動員數量最為集中,占總數的53%~57%。

表2 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訓練年限分布

表3 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學歷分布

表4 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訓練時間

表5 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訓練態度
由表3可知,由于各地方體校的體操運動員年齡較小,所以學校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學前班。小學教育成為業余體操運動員最主要階段,男、女小學階段人數分別為577人和562人,占總數(751人和851人)的76.8%和66.0%。男女運動員相比較而言,男運動員小學人數比女子運動員比例高,原因是女運動員參訓時間相對較早。
由表4可知,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訓練時間差異較大。周訓練次數最少2次,最多18次,每次訓練時間在1h~7h之間,這主要是因為各地區對于訓練時間安排并非統一要求。相比于專業隊訓練,此階段的體操運動員訓練表現出典型的業余性。經過對業余階段的633名男體操運動員和717名女體操運動員進行調查得知,男子平均訓練時間為6.4次/周,每次3.04h,每周共19.46h;女子平均訓練時間為6.47次/周,每次3.18h,每周訓練20.57h。從業余階段可以看出,女運動員比男運動員每周多訓練1.12h。
從表5可知,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訓練態度較為積極。男、女運動員訓練能夠堅持主動態度的人數分別為375人和480人,占總數(718人和845人)的52.2%和56.8%;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定數量的運動員(男34人和女49人)在被動的堅持訓練,個人主觀能動性和訓練興趣不能很好地被調動起來;男、女運動員訓練態度一般的人數分別為43.0%和37.4%,訓練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于個人競技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1)積極發展體操群眾基礎,特別應增強青少年對體操運動項目的喜愛以及參與積極性,鼓勵各地方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體操活動,吸引廣大青少年參與到體操項目中來。(2)注重各業余代表隊自身的建設,構建自身合理的人才梯隊,加強10歲以上運動員培養。另外,關注男、女運動員自身年齡的結構特點,從中找出適合此年齡段運動員提高訓練水平的方法。(3)合理規劃訓練時間,根據運動員和運動隊的自身實際特點,適當縮小范圍進行自我調整。(4)加強運動員良好訓練態度的培養,強化訓練目的性和目標性教育,合理安排訓練內容,采用多樣化、趣味性的訓練手段和方法,深入了解青少年運動員的心態和需求,以此調動其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能使運動員更好地投入到訓練當中,提升自身訓練水平。
總體而言,業余體操運動員數量較少且缺乏積極性。所以,應充分調動我國業余體操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提高其訓練時間效益;其次,應通過擴大體操項目的普及率,以促進人民群眾參與度,這能夠更好地為業余體操運動員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后備人才支持。
[ 1 ]聶應軍,呂萬剛.我國11~12歲優秀男子體操運動員力量素質的評價與診斷[ J ].體育學刊,2014(3).
[ 2 ]聶應軍,呂萬剛.我國 12 歲組少年男子體操運動員身體素質評價指標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
[ 3 ]郭秀文,田麥久.難美項群女子運動員身體形態學分類及不同競技能力發展模式研究——以體操、蹦床、跳水、藝術體操為例[ J ].中國體育科技,2014(1).
G83
A
1674-151X(2016)09-120-03
2016-08-10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1YJC880067)。
劉紅波(1980~),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體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