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守彤
?
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分析
史守彤
目的 觀察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脾胃氣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方式治療,研究組接受四君子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86%,與對照組64%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經四君子湯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10%,與對照組8%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療效確切,并調節脾氣失衡以及胃氣不調,從而減少因脾胃氣虛引發的并發癥,故四君子湯在治療脾胃氣虛證上可以作為首選方藥加以推廣使用。
四君子湯;脾胃氣虛;中醫
脾胃氣虛證主要是由于人們長期心理以及精神上壓力較大,從而造成機體的脾氣不和,進一步導致患者出現胃氣失調,造成脾胃氣虛現象。對脾胃氣虛癥狀如不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以保障患者正常的生活、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成為臨床關注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次研究圍繞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的臨床治療中的效果展開深入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脾胃氣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方式治療,研究組接受四君子湯治療。對照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35~48歲,平均年齡(39.5±2.5)歲。研究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34~48歲,平均年齡(38.5±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方式治療,研究組接受四君子湯治療。首先在研究組中,對患者要實行基礎的治療,并加入四君子湯進行治療。四君子湯嚴格按照《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進行藥劑的配比。具體如下:茯苓(去皮)15 g,白術15 g,人參15 g,炙甘草6.1 g,將這四種藥材水煎12小時后口服,每日3次,服用2周,根據患者的不同的癥狀進行加減,助其安神、調氣。若患者心悸失眠,加酸棗仁5.1 g;若患者痞滿腹脹,中加枳殼10.1 g,陳皮10.1 g[1]。若患者嘔吐,加制半夏3.1 g。若患者有腎陽虛證,加附子8.1 g[2]。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為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其中不良反應包括惡心或嘔吐、腎陽虛證、心悸失眠。
1.4 療效判定 根據《臨床醫藥實踐》制定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其脾氣以及胃氣恢復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減輕,脾氣以及胃氣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癥狀無減輕或加重,脾氣以及胃氣未得到有效的緩解。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86%,與對照組64%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經四君子湯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10%,與對照組8%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社會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等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人們出現嚴重的脾氣失衡以及胃氣不調的現象。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對于這種癥狀記載如下“脾氣之虛形容而枯”[3]。患者脾氣失衡以及胃氣不調會直接反應在患者臉上,患者會出現面色枯黃,沒有精神。長期處于脾氣失衡以及胃氣不調的狀況,會影響其正常的心理調節能力,進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脾氣失衡、胃氣不調的主要原因是其過度憂思及勞累[4],難以保持正常的休息時間,進而使患者各項身體機能下降。脾胃氣虛證患者臨床表現為面色蠟黃、舌淡脈緩、大便較稀、懶言少氣等。患病初期,由于其臨床現象不明顯,導致病癥難以覺察[5]。女性患者在發病初期會白帶異常增多,白帶的顏色較為暗黃,其病癥原因是長期飲食不規律、長期思慮過度。若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其他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出現脾胃氣虛證一定要及時治療[6]。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經四君子湯治療后,總有效率86%,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4%,而在改善效果上則更優于單純采用常規方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在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研究組為10%,與同期對照組患者8%相比較,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性。由此可知,對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使用四君子湯的治療方案能夠發揮出積極的作用,促使患者體內脾氣以及胃氣維持在一個較為正常的水平,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在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上,研究組不良反應并未增加,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因而對患者和臨床治療工作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四君子湯主要遵循中藥的基本治療思想,以藥養氣。充分運用藥材自身的功效對患者進行氣、血的調整,從而使患者氣順脾安,對患者的一系列的并發癥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幫助患者改善氣血不調。
綜上所述,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效果確切,并幫助患者調節脾氣失衡以及胃氣不調,從而減少患者因脾胃氣虛的并發癥,進而幫助患者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恢復健康的狀態,因此,四君子湯在治療脾胃氣虛證上可以作為首選方藥加以推廣使用。
[1] 高永珍,武瑞珍,陳永利.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5):52.
[2] 李麗娟.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12):57.
[3] 馮驥.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J].中醫臨床研究,2014,6(2):46-47.
[4] 富高研.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J].中醫臨床研究,2015,7(29):87-88.
[5] 池紹龍.四君子湯在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213-214.
[6] 喬建鋒.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9):22-23.
山西省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內科(陽泉 045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9.008
1003-8914(2016)-19-2775-02
?蓉芳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