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濤
?
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
熊 濤
目的 探討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患者11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傳統針刺法治療,觀察組實施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和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和治療效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14%。結論 醒腦開竅針刺法能夠有效治療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現象,治療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醒腦開竅針刺法;中風;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
中風在臨床中是一種多發病癥,其中假性球麻痹是中風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而吞咽困難又是假性球麻痹的主要臨床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醒腦開竅針刺法以其規范化、量化等諸多優點[1],逐漸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現針對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患者112例,按照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56例。其中,對照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50~71歲,平均年齡(62.4±5.7)歲,病程46~70天,平均病程(56.1±2.4)天;觀察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62.8±5.3)歲,病程44~71天,平均病程(62.8±5.1)天。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的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2]選取的112例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中關于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的臨床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排除感染性皮膚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嚴重感染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過敏體質患者以及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針刺法治療,首先選取患者完骨、旁廉泉、天柱、風池和廉泉5個穴位為主穴位,選取金津和玉液為副穴位,其次在天柱、完骨和風池三個穴位進針,刺入1.5~2寸,并以100r/min的速度進行捻轉,每個穴位捻轉15s,留針30分鐘即可,此時患者對針刺的感應十分強烈。最后以相同的刺入深度和捻轉速度向廉泉和旁廉泉兩個穴位進針,15s后出針,同時對金津和玉液兩個穴位采用點刺放血。患者每日治療2次,1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治療6天,休息1天,共治療1個周期即4個療程。觀察組實施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首先選取患者人中、內關、三陰交、極泉、風池、完骨、天柱7個穴位,人中向鼻中斜下刺入0.5寸,內關直刺1~1.5寸,使用雀啄瀉法捻轉1min,三陰交穴位采用提插補法向后斜刺,進針1~1.5寸,患者肢體抽動3次即可停止進針,風池、完骨和天柱三個穴位進行高頻率小幅度的捻轉補法針刺1min,最后取患者極泉穴位進行抬臂針刺。治療時間同對照組。
1.4.2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吞咽情況,并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吞咽功能情況進行評分。0分為無吞咽困難;2分為吞咽輕微困難,不影響正常生活;4分為吞咽較為困難,飲水和吃飯緩慢;5分為僅能吞咽特殊食物;6分為無法吞咽。
1.4.3 療效判斷標準[3]使用實驗法對患者的吞咽功能情況進行判定,分為五個等級:一級為順利將喝下的水咽下;二級為需要分兩次將水咽下,吞咽無困難;三級為一次性將水咽下,但會出現輕微吞咽困難;四級為需要分兩次將水咽下,吞咽較為困難;五級為不能將水咽下,吞咽十分困難。實驗結果一級為有效,二級為顯效,三級及三級以上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吞咽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吞咽功能評分情況對比 (例,±s)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1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例,%)
中風又稱為腦卒中,一般指內傷病癥的類中風,多因患者氣血內亂、腦脈痹阻或血溢于腦所致,以突然昏厥、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腦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變化快的特點[4]。假性球麻痹是中風后的一種常見癥狀,是由于雙側上運動神經元病損,使得延髓運動性顱神經核失去上運動神經元的支配,進而發生中樞性癱瘓,與球麻痹病癥十分相似,但并不是由延髓本身病變所引起的。一般來說,中風后經常會出現假性球麻痹癥狀,而假性球麻痹癥狀又會導致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傳統針刺治療方式雖然起到了的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況并不理想,而醒腦開竅法是二十世紀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所提出的一種新型針刺治療中風疾病的方法[5],所選取的穴位中,人中穴、三陰交穴能夠刺激患者大腦血液循環情況,內關穴能夠有效調整患者心臟的輸出功能,最終實現醒腦開竅的效果。由于醒腦開竅針刺法具有嚴格的組方原則和特殊的操作規定,因此該方法的治療效果顯而易見。臨床主要應用于所選主穴,具有提神開竅之功效;醒腦開竅針刺法的主要特點如下:可迅速恢復肢體、語言功能,縮短康復期,降低致殘率,延長生存率以及提高生存質量。中醫認為,“神”不單指人的意識、思維和智慧,更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具體表現。若“傷神”或“失神”,其必然會發生病態,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對此,需對其進行安神及調神治療,以達到氣血調和、機體功能恢復的效果。醒腦開竅針刺法的原理:促進血和腦組織內NO合成,以提高NO的含量,改善微循環;再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從而降低過氧化脂質的含量,達到減少腦組織損傷的目的;除此之外,減少鈣離子細胞內流,對腦組織鈣離子的超負荷起到改善作用。醒腦開竅針刺法的針刺穴位一般為陰經和督脈經血,在傳統針刺方法的基礎上,使針刺方法規范化和量化,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大腦的生理功能,起到活絡通經的作用。
本研究中,通過不同治療方式的分組對比可知,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患者實施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14%,觀察組治療后吞咽功能評分為(1.2±0.7)分,對照組治療后吞咽功能評分為(2.8±0.8)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療療效和吞咽功能評分,組間對比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根據研究結果得出,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難患者使用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療效果,有利于促進患者更快恢復身體健康,臨床中應廣泛的推廣和使用。
[1] 欒曉康,倪光夏.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3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4,46(7):61-62.
[2] 郇靖,宋艾云,石煥霞,等.通關利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98例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4):72.
[3] 葛俊領,田建軍,沈風枸,等.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吞咽困難50例[J].河南中醫,2014,34(12):2319-2320.
[4] 王文剛,張惠利,李淮安,等.三部開竅利咽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吞咽困難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7):1242-1244.
[5] 屈春艷.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在臨床的應用及思考[J].中醫臨床研究,2014,6(20):31-32.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XIONG Tao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Xiang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bei, Xiangyang 441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Methods 1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6.43% and 82.1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treat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very ideal, and has highly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Dysphagia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襄陽市中醫醫院腦病科(襄陽 44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9.038
1003-8914(2016)-19-2855-02
?蕾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