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覬婧
工程管理專業就業質量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淺析——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為例
王覬婧
近年來,隨著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日漸嚴峻,廣大應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崗位需求數量減少給就業帶來的沖擊。但是,工程管理專業不僅沒有出現崗位需求減少的窘境,反而需求量逐年增加。本文通過對近三年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了工程管理專業目前的就業現狀、畢業生發展情況,分析了制約該專業就業質量的各類因素,提出提高就業質量的可行措施。
工程管理;就業;滿意度;制約因素
工程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畢業生除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之外,還必須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及信息技術等基本知識,掌握工程項目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使其能在工程建設及相關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實施全過程管理。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特點,使得近些年在各個行業對其專業人才的需求較大。
近幾年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較好,從土木建筑業、電力行業到銀行業,需求工程管理專業的行業很多,數量也較多。特別是男生,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從以往單位國慶之后來校招聘,提前到9月,再到以招募暑期實習生的形式與畢業生達成簽約意向,每年工程管理專業的招聘時間都在提前。單位之間更是出現“搶”畢業生的情況。

表1 近3年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
畢業生中,10.95%的同學選擇繼續深造求學,選擇就業的同學占總人數的89.05%,4.01%的同學選擇暫時不就業。
從工作單位行業分布來看,選擇就業的學生中,84.93%的畢業生在土木建筑工程相關企業就職,電力行業有4.12%的畢業生,科研院所有4.11%的畢業生,其他各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占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的6.85%。
已就業的學生中,跳槽的比例為13.33%左右,影響跳槽最大的原因分別為工作地點、個人發展受限、工作氛圍環境,所占比例為33.33%、26.67%、26.67%。
從近3年的畢業生發展情況來看,一般員工的比例為92.5%,中層管理人員比例為7.5%。37.5%的畢業生工資收入多集中在3500~5000元,收入2500~3500元和5000~8000元的比例均為20%,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7.5%。
通過對近3年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發現,簽約率較高,但就業質量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1.個人綜合素質
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基本條件,同時在就業質量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個人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往往更加具備發展潛質,深受單位領導重視。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涵蓋面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專業技能。專業技能無疑是用人單位考察、聘用畢業生最大的條件。將專業技能學習有效地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去,并加以理解、發展,為單位創造更高的價值。
(2)其他學習技能。除專業成績外,英語、計算機也成為單位選擇畢業生的硬件條件。普遍來講,單位要求英語過四級,計算機過二級,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地要求更為嚴格。
(3)綜合素質技能。個人能力的反饋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成績上,良好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嚴謹的做事態度、高效的執行力、強烈的責任意識都是職業生涯獲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素質。此外,自信心也是就業過程中增光添彩的重要因素。
⑷其他。在被調查對象中,中共黨員比例64.44%,擔任過學生干部的比例為75.56%。用人單位往往認為,黨員和學生干部是優秀學生群體的代表,對這部分畢業生更加青睞。
2.個人期望及就業心態
除了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個人期望對就業質量的好壞也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在畢業生看來,個人發展機會、薪酬福利、地域、專業是否對口都是他們的考慮因素。
(1)個人期望。談到個人期望,首先就是個人的發展機會,占到調查結果的37.84%,緊隨其后的是薪酬與福利,比例為22.97%,地域和專業對口分別占17.56%和16.22%。單位性質的要求是畢業生期望相對較低的,僅為5.41%。
(2)就業心態。盲目、攀比、受他人影響是應屆畢業生求職中最常出現的心理狀態。不少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并沒有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認真考察用人單位,也沒有全面細致地了解用人單位。而盲目就業、跟風就業往往導致就業滿意度低。尤其是剛畢業的畢業生更是頻頻跳槽,稍不滿意就另找單位,寧愿不就業也不待在不滿意的崗位上工作。從跳槽的情況看,畢業1年時間的畢業生跳槽的比例相對最高,占50%。由此可見,大學生走出社會后,對自己職業定位不明確,缺乏整體規劃,或者是對自己職業理想值太高,沒有結合當前社會形勢和個人自身情況合理定位。個別學生在選定職業時依賴心理較強,這種“過分依賴癥”嚴重影響了就業質量,他們在走上就業崗位時,自身的不足很快就暴露出來,工作能力也遭到用人單位的質疑。[1]
3.用人單位因素
就業質量的好壞一方面由畢業生決定,另一方面由用人單位決定。將合適的畢業生放在適合的崗位,并明確規劃出發展方向,企業和畢業生雙方獲益,就業質量自然就高。
(1)需求數量。從需求數量來看,工程管理專業的需求數量逐年增加。被調查的畢業生所在企業有80%仍對工程管理專業有需求,學歷要求多集中在本科。需求數量猛增及涉及領域的擴大也導致了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放寬要求,對就業質量產生一定影響。
(2)崗位與專業是否對口。在對近3年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進行工作狀態調查時,50%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崗位與專業非常對口,42.5%的畢業生工作崗位與專業有一定關系,需要用到專業知識,7.5%的畢業生工作內容與專業關系甚微甚至毫無關系。這表示在畢業生中有一部分人沒有學以致用,或者他們在大學期間專業學得不好,找不到與本專業相匹配的工作,這不僅是學生本人在學校學習不精的問題,而且也是企業用人的問題,也與學校教育教學與當今社會需求切合程度有很大關聯[2]。
(3)企業培養體系。企業福利制度不夠健全,對員工沒有規范的培養發展體系,提升空間和晉升機會不大也是影響就業質量的重要因素。從數據上看,超過半數的同學對目前的工作呈現出“無感”的狀態,除了畢業生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企業本身制度等無法滿足員工的需求。
4.學校就業指導
在73.33%的畢業生看來,學校(學院)提供的就業指導用處不明顯或者沒有作用。46.94%的畢業生認為學院的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院就業指導與畢業生的個人咨詢和溝通指導不夠,22.45%的畢業生認為學院的就業指導人員與用人單位溝通不夠,對單位情況不熟悉,無法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建議。52.17%的畢業生反饋大四時才開始真正關注就業,41.3%的畢業生大三開始關注就業,關注時間較晚亦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充分地了解企業就必須擇業。

圖1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滿意度
根據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的建議,對工程管理專業就業質量制約因素進行分析,通過以下途徑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1.改革課程設置,適應崗位需求
工程管理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的優勢主要集中在知識面和綜合能力上,但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均有不足。校友們提出,工程管理專業應加強土木類、計算機類、經濟類、管理類、人文類等學科的培養。其中,畢業生對土木類的知識需求最為強烈,建筑類、機電類專業課程也十分重要。
56.25%的畢業生認為實踐教學對就業的影響最大,其中包括實習、課程設計。從低年級開始引入單位和校友對課程設置、專業技能的建議,多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由任課教師帶隊,走進企業一線,真正了解行業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知識的實際運用情況,提高工作認同感。此外,還應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合理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切實可用的課程教學,加大與當地企業產、學、研相結合的力度,建立有效健全的綜合能力培養制度。
2.培養綜合能力,全面協調發展
調查中發現,除了實踐教學以外,對就業影響最大的因素為社會活動,包括勤工助學、校內活動等。大學期間,應多鼓勵在校學生提高綜合能力,特別是溝通協作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充分利用班會、沙龍等小團體活動增加自信,鍛煉口才;參加戶外拓展,提高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加文學閱讀,提高公文寫作等文學素養;積極在學生社團、各類科技競賽、文化活動中表現自我。
3.改革就業指導,提高學生滿意度
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滿足不同情況的學生需求。對待不同的專業、個性特長,設計不同的職業規劃,對畢業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就業指導[3]。就業指導老師應該對行業發展熟悉、了解,多走進企業與用人單位溝通,掌握企業發展情況、用人需求以及對教學內容的調整要求。邀請企業、校友走進校園,介紹行業發展現狀、企業概況、用人需求及企業培養體系。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建設,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人力資源供需情況,便于雙向選擇。
4.明確個人規劃,找準發展目標
畢業生在校期間及就業后沒有對個人的職業生涯有長遠打算和規劃,自我滿足感降低。由此可見,職業正確定位非常重要。因此,畢業生要全面了解自己,合理評估自己,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和當前就業形勢尋找就業崗位,找準發展目標,從而提升個人工作滿意度。
[1]肖燕福.高質量就業視野下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探析[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6).
[2]冷紅.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與原因分析[J].文教資料,2014(5).
[3]馬杰.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滿意度調查與實效性分析[J].西部教育,2014(15).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