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建軍
(鹽池縣花馬池鎮,寧夏鹽池 751500)
?
農業機械化對鹽池縣糧食產量效能的貢獻分析
溫建軍
(鹽池縣花馬池鎮,寧夏鹽池 751500)
農業機械化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因而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就鹽池縣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作出的貢獻進行探究:1980~2010年鹽池縣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為 26.265%,說明農業機械化對鹽池縣糧食產出效能作出了積極貢獻,因此應該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管理和生產。
農業;機械化;糧食;效能
近年來,寧夏農業生產技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糧食產量也在不斷上升,這得益于農業機械化的有效實現。一般來說,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是指:由農業機械化生產和管理創造的利潤占農業總利潤的比重[1-4]。筆者針對鹽池縣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進行了分析,從數量關系上認識農業機械化對鹽池縣農業增產、增收帶來的實際作用的大小。
1.1測算模型的選擇依據針對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貢獻的分析,就要選擇合適的測算模型,這樣才能確保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1]。效能貢獻的測算方法涉及到經濟學、農學和系統工程等方面的知識,測算的過程不僅要簡單易懂,而且要可操作性強。因此,在測算的過程中要注意[2-3]:首先,在測算的過程中要切實做到效能貢獻的定性和定量的有機結合,先要進行定性分析,然后才能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基礎;其次,要做到效能貢獻宏觀和微觀的有機結合,不僅要對典型的糧食生產項目進行分析,還要做到由點及面和由面到點,將宏觀和微觀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第三,要做到行業和區域時段進行結合,農業機械化對不同行業造成的影響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
1.2變量選取與數據采集效能貢獻測算結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所用變量的選取和數據采集的統一性、科學性和合理性。農業生產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大系統,其除了受土地、農業生產費用、勞動力等投入影響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對其生產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氣象、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測算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時,模型變量如何選取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測量結果的可靠性、科學性。以保證測算模型具有實用性和推廣性,對于本研究的數據采集,來源于《鹽池縣統計年鑒:1980- 2010》。
1.3數據的處理從《鹽池縣統計年鑒》上得到的數據,有些不能直接應用于測算模型,必須經過加工處理后方可使用,統計數據用年初和年末兩個點值的算術平均,近似代表全年的生產情況,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人為統計上的測算誤差,使測算結果更真實、可靠[5-6]。
糧食總產出選取糧食的總產量和總產值;土地的投入量用糧食的播種面積表示;勞動力投入選取農村勞動力;農業機械投入以總動力來代表農業機械投入量;化肥投入以當年化肥用量來表示;有效灌溉面積以當地水澆地面積來表示。本測算共需要上述 6 個指標,各指標數據如表 1 所示。
2.3 測算結果
2.3.1糧食產出各要素彈性計算。要測算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的貢獻率,必須先知道糧食生產中各要素的產出彈性。為確定各生產要素的產出彈性,筆者運用柯布-道格拉斯方程,根據上面選取的變量,確定生產函數模型如下:
Y=AX1a1X2a2X3a3X4a4…Xmam
式中:X1,X2,X3, …,Xm表示各種生產要素中的數值,a1,a2,a3,a4,…,am均為待定參數,A代表技術進步。結合1980~2010年的相關數據,運用 DPS進行計算函數模型得到 :
Y=27.041 1X10.232 8X20.243 9X30.249 9X40.178 7X50.178 3
從模型模擬結果來看,R2=0.843 1,解釋變量解釋了被解釋變量的 84.31%,F=26.872 9,模型整體效果較好,而且變量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播種面積產出彈性、勞動力產出彈性、農業機械產出彈性、有效灌溉面積產出彈性以及化肥產出彈性分別為 0.232 8、0.243 9、0.249 9、0.178 7、0.178 3,彈性系數均為正,表明各變量均對糧食生產狀況產生正向影響,這和實際情況是相符的,但是各變量的彈性系數存在一定差異,說明各自對糧食產量的影響作用不同。由彈性分析來看,糧食播種面積的產出彈性為0.232 8,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糧食播種面積每增加 1%,糧食產量將增加0.232 8%,糧食播種面積對糧食增產的作用明顯。勞動力產出彈性為 0.243 9,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農業勞動力每增加1%糧食增產0.232 8%,表明勞動力對糧食增產的作用不明顯,糧食生產對勞動力投入的依賴不大。農業機械產出彈性為 0.048 8,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農業機械投入每增加 1%, 糧食產量增長0.249 9%,對糧食增產的作用也不明顯。有效灌溉面積產出彈性以及化肥產出彈性分別為 0.178 7 和 0.178 3同樣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有效灌溉面積每增加 1%,糧食產量增產 0.178 7%,化肥投入每增加 1%,糧食增產 0.178 3%,由此可見,糧食產量增長對有效灌溉面積、糧食播種面積和化肥使用有較強的依賴性,而對農業勞動力和農業機械投入的依賴性較小。

表1 鹽池縣糧食生產與要素統計數據
2.3.2糧食產出各要素年均增長速度。對于增長率的計算,為了便于比較分析,筆者采用水平法和環比增長速度算術平均法2 種方法來計算年均增長速度,然后在此基礎之上計算1980~2010年鹽池縣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
2.3.2.1幾何平均數法。幾何平均數法,該方法定義的平均發展速度是各個環比發展速度的幾何平均數,最終決定于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3-7]。設y表示產出增長率,Y0,Y1,Y2,…,Yn表示各年的產出量,則有
糧食產出的增長率為
農業機械投入增長率為
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為
式中,a3為農業機械的產出彈性,m為農業機械投入的年均增長速度,y為糧食總產的年均增長速度。
2.3.2.2環比增長速度算術平均法。環比增長速度算術平均法,是先算得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再求它們的算術平均數,即:

先算得糧食產量及農業機械投入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然后再求它們的算術平均數,最終得到糧食產出的增長率為36.28%,農業機械投入增長率為 8.85%,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為:
由 2 種方法算出的貢獻率非常接近,可以取兩者的平均值,得到 1980~2010年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為 26.265%。
3.1播種面積彈性分析根據對各變量的生產彈性分析,可知糧食播種面積產出彈性為 0.232 8,也說明糧食產量增加同樣也依賴于土地,依賴于播種面積的大小。自 1980 年以來鹽池縣播種面積呈現上升的趨勢,糧食產量也在逐年上升。
3.2勞動力彈性分析勞動力投入的產出彈性為 0.243 9,可見勞動力投入對糧食增產的作用相當大。寧夏鹽池縣屬于旱地農業,在糧食播種面積逐年遞增的情況下,增加勞動力的投入所產生的也越大,勞動力的投入對精耕細作方面起到積極作用。y(糧食單產)= 26.01x(勞動力)+ 390.07,同樣說明了勞動力投入對于糧食增產的作用。
3.3農業機械彈性分析通過模型的模擬估計,農業機械化的產出彈性為 0.249 9。1980~2010年鹽池縣農業機械化投入以每年 8.50% 的速度遞增,充分說明了農業機械化所受到的重視,而且這期間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率為26.265%,作用也比較明顯。
3.4有效灌溉面積彈性分析有效灌溉面積產出彈性為 0.178 7,這表明鹽池縣糧食產出的增長對生產灌溉的依賴性不是很強,鹽池縣有效灌溉面積在2001年以前占播種面積比例不到10%,2001年以后最大比例才為25%。因此今后應加大對糧食生產的基礎設施投資,極力改善灌溉等生產條件,興修水利,保證糧食產量持續增長。
3.5化肥用量彈性分析化肥產出彈性為 0.178 3,在所有彈性中最小。化肥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地產出率,在糧食播種面積遞減的過程當中,化肥施用對于提高糧食單產的作用是明顯的。但是,由于鹽池縣養殖業比較大,農家肥的利用對對化肥的用量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次,由于旱作農業中主要是依靠降雨量,降雨量的多利于化肥的應用,相反化肥用量減少。
筆者就鹽池縣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作出的貢獻進行分析,通過測算和分析來說明鹽池縣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作出的貢獻。結果表明鹽池縣農業機械化可以有效提高糧食的產量,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8]。但農業生產既在保證技術管理水平高的同時,更應重視規模效益,只有規模化經營才能產生規模效應。因此應該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管理和生產,有效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這也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 張秋平.試論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的效能作用[J].吉林農業,2014(7):40.
[2] 王海波,楊斌.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糧食增產增收的影響[J].民營科技,2011(8):172.
[3] 張勁松,王雅鵬.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貢獻測算與分析[J].湖北農業機械化,2008(1):31-34.
[4] 胡健.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效能的貢獻探究[J].農家顧問,2015(6):146.
[5] 木合塔爾·米吉提,努爾夏提,帕提古麗·伊斯拉木.農業機械化對新疆種植業貢獻率的初步測算[J].新疆農機化,2006(3):34-36.
[6] 王福林.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產出增長中貢獻的測算方法[J].農業機械學報,1998,29(2):161-164.
[7] 揚邦杰,洪仁琥,賈栓祥.農業機械化對農業貢獻率測算方法的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0,16(3):50-53.
[8] 王紅飆,于海明.農業機械化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植業貢獻測算[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2,14(1):11-14.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o Grain Output Efficiency in Yanchi County
WEN Jian-jun
(Huamachi Town of Yanchi County,Yanchi,Ningxia 751500)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improve the economic income of farmers,and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n this research,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o grain output efficiency in Yanchi County was researched: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contribution to grain output efficiency was 26.265% in Yanchi County from 1980 to 2010,indicating that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grain output efficiency in Yanchi County.Therefore,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Grain; Efficiency
溫建軍(1971- ),男,寧夏鹽池人,農機工程師,從事農業機械及農業種植管理工作。
2016-07-13
S-9
A
0517-6611(2016)27-0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