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級社浙江分社 呂奇偉 朱同文
議棄船演習
中國船級社浙江分社 呂奇偉 朱同文
重點探討切合實際的棄船演習方案,并以最典型的重力倒臂式救生艇、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和救助艇為例,對實船演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提出切合實際的演習方案,以幫助公司及船長等開展行之有效的棄船“實戰”演習。
棄船演習;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重力倒臂式救生艇;救助艇
雖然《SOLAS公約》要求每名船員每月至少參加1次棄船演習,客船為每周應舉行一次,但是由于現場棄船演習模擬的場景相對單一,久而久之,船員會有一種走過場的心理。在聽到演習警報后,船員緊張不起來,不是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不是想緊急情況下應該怎么辦,而是想反正是演習,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到現場報個到,做個動作就行了。這使得船舶在接受PSC檢查時不能滿意地完成棄船演習而遭滯留,更不用說在真正發生緊急情況時能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并能沉穩、熟練地操作,做到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順利完成棄船。
公約要求演習應盡實際可能做到如真實發生了緊急情況,為使演習接地氣、針對性強,棄船演習前,船長應首先模擬一種可能的遇險場景,如不同區域的火勢無法控制、不同艙室破損進水、不明原因的船舶快速傾斜等。每次棄船演習應盡可能模擬不同的遇險場景,以使船員真正熟知不同的遇險場景可采取的不同應急措施,如由于船舶失火或橫傾嚴重只能釋放另一舷救生艇或甚至只能釋放救助艇和救生筏等。
(1)船長一般作為演習的總負責人在駕駛室指揮,船長通過船上通用報警系統發布棄船信號(發出的7個或以上的短聲繼以一長聲),并用公共廣播系統向船員和乘客宣布演習要求、模擬的緊急情況并發布棄船命令;值班駕駛員打開全船應急照明開關并模擬向港口海事管理當局、周圍船只和公司發送遇險信號。
(2)船員迅速穿好救生衣,攜帶浸水保溫服和應變部署表中指定的各自所負責的物品迅速有序地到集合站報到。如是客船,負有集合乘客職責的船員應指揮乘客穿戴好救生衣并按擬定的路線有序地將乘客撤離到各集合站。注意攜帶浸水保溫服并非公約強制要求,為防止次生風險建議演習時攜帶保溫服,特別是在寒冷的天氣中。此外,需要提醒各船員平時多練習穿著浸水保溫服,以及注意浸水保溫服的尺寸是否適合自己,避免因過大或過小在應急情況下無法使用。
由于航海日志及各種無線電救生設備都是存放在駕駛室或其附近,棄船時如由不同船員負責攜帶,經常會發生遺漏導致被開出缺陷。為避免此類問題,建議參考下述操作:在駕駛室準備一個足夠大且結實的帆布袋,并將棄船時應該攜帶的物品(如雷達應答器、雙向無線電話、應急示位標和航海日志等)以醒目的字體和顏色列一個清單貼在這個儲物袋上,駕駛室的值班船員(或其他指定人員)負責將這個清單所列物品放入上述儲物袋中
(見圖1),到達集合站后,直接放進救生艇即可。

圖1 儲物袋
(3)現場指揮集合并清點人數,同時,艇長檢查乘客和船員穿著是否合適,救生衣穿著是否正確,確定人員是否已全部到齊并向船長報告。對于客船還應按程序要求模擬搜救幾位被困于客艙中的乘客。
(4)船長或通過現場指揮下達指令:“準備放艇、檢查艇機、檢查應急照明。”負有救生艇筏的準備和降落職責的船員做好放艇前的準備工作,其他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協助。很多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在尾部設有固定保護裝置,在做準備工作時,應將其脫開,并將救生艇的充電插頭拔掉,如圖2所示,確認除了釋放裝置外無任何妨礙降落的障礙物。

圖2 放艇前準備
操艇人員進入救生艇啟動并操縱救生艇發動機和轉向機構(正倒車和操舵試驗),電機員(或其他指定人員)負責檢查集合站、登乘位置的應急照明和救生艇筏的舷邊應急照海燈。現場演習中,經常發現這兩處或者其中一處的應急照明沒有測試。
(5)對于重力倒臂式救生艇,每次演習時至少降放一艘救生艇,不同救生艇應盡可能輪流降放。值得注意的是,公約要求每艘救生艇應在棄船演習中每3個月至少有一次乘載被指派的操艇船員降落下水并在水上進行操縱,建議救生艇在無人員情況下先下降并回收一次,驗證降落和回收裝置完好后,操艇人員再登艇并隨艇降落下水或在艇降落下水后操艇人員再登艇(由船長根據救生艇存放高度、干舷高度和當時環境等實際情況評估風險后決定)。
對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每3個月至少有一次船員登上救生艇,在其座位中正確系固,并講解救生艇釋放程序和放艇安全須知。對于船上配備的非氣脹式救生衣,由于穿著救生衣使得船員頸部和頭部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撐,在自由降落時產生的沖擊會對脊柱造成嚴重傷害,因此演習人員在進入救生艇前或放艇前應將救生衣脫下,為防止次生風險可將浸水保溫服攜帶進入救生艇,特別在寒冷天氣(見圖3)。

圖3 船員登艇
(6)操作降落救生筏所用的吊筏架(當設有時),即操作釋放可吊筏的單臂吊。實船演習往往遺漏此操作。
(7)如船上配備海上撤離系統,演習還應講解該系統的布放程序。
(8)現場指揮講解雷達應答器、雙向無線電話、應急示位標等無線電救生設備的使用方法。
(9)最后對演習過程進行點評,特別應指出演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糾正。
無論是演習還是真正的棄船,指揮者的責任心和決策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從“COSTA”郵輪和“歲月號”的事故調查中發現,兩位船長都存在嚴重失職的情況,關鍵時刻不但不組織撤離和救援,反而自己先逃離,釀成了慘重后果。
對于2006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散貨船均強制要求配備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由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在船上安裝位置優勢其也被廣泛應用于集裝箱和液貨船等船型中。由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在演習中的釋放要求完全不同于重力倒臂式救生艇,在船上檢查中經常被發現缺陷。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在棄船演習中每3個月至少有一次船員應登上救生艇,在其座位中正確系固,講解救生艇釋放程序和放艇時的安全須知。隨后,救生艇應僅搭載所要求的操艇船員自由降落下水,或用輔助降落裝置搭載操艇船員降放至水面或用輔助降落裝置不搭載操艇船員降放至水面后,操艇船員再登艇(由船長根據救生艇存放高度、干舷高度和當時環境等實際情況評估風險后決定)。在這兩種情況下,救生艇均應由操艇船員在水中操縱。
此外,救生艇應按不超過六個月的間隔,僅搭載操艇船員自由降落下水,或按本組織制定的指南MSC.1/Circ.1206/Rev.1進行模擬降落下水,并在水中操縱。
所謂模擬降落下水,將輔助降落裝置的吊鉤掛在救生艇的兩個吊環上(注意保留一定的松弛度,以確保救生艇能在其軌道上向下滑行適當距離),脫開救生艇釋放鉤,使救生艇在軌道上向下滑行一段距離,然后利用輔助降落裝置降落下水(見圖4)。

圖4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輔助降落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每3個月應下水操縱一次,每次都可以按上述模擬降落方式下水或以自由降落方式下水;或按一次輔助降落、一次模擬降落的間隔降落下水。
對于配備尾拋艇、非兼作救生艇的救助艇和可吊筏(可吊筏和救助艇共用降落裝置)的船舶,棄船演習還應關注救助艇筏及其降落裝置處于隨時可用狀態。在PSC檢查中多艘船舶被開出“船員不能進行令人滿意的救助艇演習”而被滯留。《SOLAS公約》要求每次棄船演習應包括“操作降落救生筏所用的吊筏架”,這就要求每月進行棄船演習時,需要操作可吊筏的吊筏架(單臂吊)。《公約》也要求在棄船演習時,“除兼作救生艇的救助艇外,其他救助艇均應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圍內,每個月搭載指定的船員降落下水并在水上進行操縱。在任何情況下,應至少每3個月按此要求進行一次”。雖然大部分船舶對救助艇的降落下水操縱是結合每3個月一次的營救落水人員演習進行的,但是船長應清楚救助艇的下水操縱是棄船演習的一部分,且要求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圍內,每個月搭載指定的船員降落下水并在水上進行操縱(見圖5)。

圖5 救助艇降落下水
棄船演習中對救助艇的操作注意事項主要包括:救助艇的存放應持續處于準備使用狀態,不超過5分鐘即可降落,如果為充氣式,隨時處于充足氣狀態;對救助艇的降落裝置進行操作應包括使用蓄能器或手動進行操作(失電狀態);雖然《公約》對救助艇應能在該船于平靜水域前進速度達5節時降落,但是在船舶以5節速度行進時降放救助艇的要求是最大設計參數而不是培訓或演習的要求,所以對救助艇的演習應盡可能在具有經驗的高級船員的監督下,于風平浪靜、水面無障礙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可行的話,在降落和回收艇以及當艇靠近船舶時,應采取措施確保船舶的推進器不再轉動;由于船舶遇到需要救助海上遇險人員情況的可能性遠大于棄船情況的可能性,為保證救助艇可以隨時用于海上遇險人員,平時將艇筏吊臂置于救助艇上方是合理的。為了滿足2名船員能在不到5分鐘內完成登乘和降落準備工作,每艘救生艇筏的存放應持續處于準備就緒狀態。
我們在ISM審核中發現棄船演習問題,如指揮和組織不到位,演習不切實際,很多船員職責不清,演習內容不能覆蓋《SOLAS公約》要求的元素,參加演習人員拖拉、不夠嚴謹等,這都是不夠重視平時演習引起的。其實,棄船演習相對簡單,不存在多大的變數,只要指揮得當,每位船員清楚自己的職責并態度認真,就能順利地完成演習。
在應對PSC檢查時,船長首先要和PSC檢查官進行有效溝通,清楚PSC檢查官需要演習做到何種程度,是救生艇只要稍微下放就行,或者需要救生艇入水,還是需要入水后在水上操縱。演習前總指揮可與現場指揮以及放艇和操艇等關鍵人員就演習的關鍵流程進行協商和溝通。
總指揮和現場指揮要非常熟悉演習流程,特別是在應對PSC檢查時,出現問題不要慌亂,盡可能當場指出并糾正后流暢完成。每次演習時總指揮應評估現場的演習步驟是否切合實際以及各種聯絡,指揮是否有效,現場指揮除記錄現場演習進程外,還應記錄每一人員執行命令是否快速準確、動作是否到位,是否有人職責不清在旁觀望,是否存在應急照明沒有打開、救生衣穿著不正確、未啟動和操作艇機、未對救助艇和救生筏的吊艇架進行操作等。
演習結束后,總指揮和現場指揮進行點評時應指出所有存在的不足,還可讓所有人員互相點評,針對不足進行正確的演示糾正(《公約》內容),千萬不要因帶“病”草草收場而被PSC檢查官判定組織不力、演習失效等而被滯留,還可主動請PSC檢查官進行點評以進一步幫助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每次演習讓每個船員得到煅煉,從每一個不足中得到提高,進而做到沉著應對各類檢查,在緊急狀況發生時也不至于手足無措。

10.16176/j.cnki.21-1284.2016.10.005
呂奇偉(1983—),男,碩士,驗船師,審核員,E-mail: qwlv@cc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