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洪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劇協副主席、豫劇名家馬金鳳是20世紀中舞臺生涯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作家老舍在看完她的演出后,曾欣然贈詩:“大眾喜顏開,洛陽金鳳來。打朝嘲笑謔,掛帥奪風雷。歌舞全能手,悲歡百練材。長安春月夜,鼓板綻紅梅。”如今,馬老已步入94歲的高齡,但耳不聾,眼不花,且臉色紅潤,手腳利索,腰板硬朗,一眼望去和六七十歲的老人無異。馬老將她的養生歸結為三句話:多做好事,不生氣,不閑著。

多做好事有益于健康
馬老的人生哲理是:人要多做好事。這句話對于她來說,絕非紙上談兵。作為一名演員,馬老始終把觀眾放在首位。一次,有位教師從開封專程趕往洛陽,想看她的戲。適時,馬老的演出已經結束,得知此事后,特意把他從火車站接到自己家中,專門為他演唱了幾曲,還送給他一本自傳,并與他合影。她認為“人活著不能只為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要多為他人著想,在幫助他人中獲得自己心靈上的快樂”。
步入耄耋之年后,馬老仍隨團到各地演出,有的演出純屬公益性慰問。對此,馬老毫不計較,“要做好事就得少為自己考慮,多為別人著想。我的徒弟早就退休了,我還沒有退休,還堅持演戲,團里需要我,人民需要我,只要能唱,我就演下去……一個人不能把錢、權、名看得太重,要時常為他人想想,多為他人做些好事,多做好事有益健康。因為做了好事,心情就愉快,就踏實,怎能不長壽?”也許有人認為,馬老是大家,不缺錢。其實,熟悉馬老的人都知道,她現在住的還是團里的幾間舊房子,水泥地面、白粉墻,家中沒一件像樣的家具,看的是黑白電視機。
不生氣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在馬老眼里,養生的第一位是精神的修煉。她認為,人生不可能事事順心,處處如意,即便發生了不如意的事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理性地對待,不要生氣。百病生于氣,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人要健康長壽就要少生氣,不生氣,讓快樂伴隨自己。一家權威的醫學雜志指出:暴躁易怒的人心臟病發作或暴斃與冷靜、不易生氣的人相比,發生率在兩倍以上。所以,不生氣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文革”時,馬老不僅挨批,還被送去勞教。“那真是要多委屈有多委屈,要多受罪有多受罪。有不少人受不了委屈,想不開而走上了絕路。可我就不生氣!我始終相信,我是窮苦人出身,從小學戲唱戲,靠自己的勞動吃飯,這有什么罪?有了這種信念,什么溝溝坎坎都能過得去。”馬老說。
人的生命要像長河里的水
馬老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正如她所說的“人的生命要像長河里的水,不斷地流動,生命才會永不停歇。如果經常受阻,不流動,就會變成一潭死水,從而失去生命”。練功是她的必修課,每天她都要抽出一段時間,彎彎腰,壓壓腿,踢打騰躍一番,幾十年來天天如此,她說:“人就是要活動,我從6歲學戲到現在,從沒間斷過練功,每天不管演出多晚,我都要練功1個小時再睡,白天也要抽出時間練。我現在在臺上能蹦能跳,腿能踢過頭頂,就是因為沒停過練功的緣故。”馬老還有一個與同齡人不相稱的“時髦愛好”——玩電腦游戲,如蜘蛛紙牌、水晶連連看、空當接龍等。打開馬老的電腦,可以發現她經常玩的其實就是那些最基礎的電腦游戲,但她玩了好些年都不厭煩,每次都玩的不亦樂乎。馬老說:“我的小外孫給我買了一臺電腦后,就教會我在電腦上玩兒。學會了以后,我什么時候想玩就可以玩,方便得很呢!”別看馬老已經九十多歲了,可東西學得快,記性也好,操作起電腦來像模像樣,不亞于“電腦高手”。她說:“電腦這玩意能讓人動腦子、練眼神,怪不錯的。”
一天兩頓甜面湯
馬老不僅有著精湛的表演藝術,而且還練就了一副“金嗓子”,這副嗓子是她幾十年的苦練才得來的。正因如此,“我把嗓子看得比命還珍貴,因為嗓子就是我的武器”。當年,馬老唱戲把嗓子給唱啞了,幸好一位老中醫告訴她一個保養嗓子的偏方,這個偏方就是長期喝甜面湯。從此以后,馬老一直保持著一天喝兩頓甜面湯的習慣,無論是在外地演出,還是在家休息,天天如此,雷打不動,且一用就是幾十年。甜面湯的做法并不復雜:用一小碗面,加適量的水,用筷子攪拌約10分鐘,使其“上勁”。然后燒一鍋水,水開后,再把面慢慢倒入水中的同時,用筷子快速攪拌鍋中的水。大火燒開后,再用小火煮上幾分鐘,打上一個蛋花,就可以喝了(不加任何調味品)。
為了保護嗓子,馬老不吃任何辛辣刺激的食物,幾十年沒有喝過一滴酒。有一年,馬老舉辦壽宴,在壽宴上,她笑著說:“我很想知道葡萄酒是什么滋味,可我還是不能喝。”85歲那年,馬老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穆桂英掛帥》,依然字正腔圓,聲音清亮。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也不會想到,那竟是一位85歲的老人所演唱的。
多想一些高興的事
和其他健康老人一樣,馬老也有睡午覺的習慣,而且睡眠質量很好。據她的女兒說:“要是讓她敞開了睡,能睡3個小時呢!可是我們擔心她白天睡得多了,會影響夜間的睡眠,所以時間差不多了,就會打開電視機的戲曲頻道,只要一聽到戲,她就醒了。”晚餐后,老人看會兒電視,準時上床睡覺。她說:“以前還操心第二天的演出,偶爾會出現失眠。現在生活平靜了,睡得可香了。”馬老這一輩子,除了操心演戲,就沒操心過其他事。她經常告誡自己:在舞臺上,必須是高高興興的。慢慢習慣成了自然。曾有人問她:如果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會怎樣排解?馬老說:“啥時候你遇見不高興的事了,就多想一些高興的事來排解它。對演員來說,你站在舞臺上,必須是高興的。舞臺上你不能想那些不高興的事,在舞臺上表演,你一不高興,觀眾就看出來了。”原來“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是馬老排除郁悶的一個“法寶”!難怪在豫西,會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看看馬金風,一輩子不生病。”看來,這種“心理排除法”也是馬老高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