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戰軍
每個人從工作狀態轉入退休生活起,說明人生已步入老年,面對的也是個新現實。過好退休生活,完全可以演一出精彩的晚年生活。
經營好休閑慢節奏生活。“休閑”是退休生活的一種特權,也是安度晚年的一種福祉。這種卸下各種負擔、放棄思想壓力、自由支配時間、隨意安排活動的慢節奏是晚年生活的主旋律。在科學養生的基礎上,按自己喜歡的節奏,合理規置休閑計劃,讀書學習、健身娛樂巧安排,業余愛好自己選,力所能及做家務,助子女、參加公益活動量力而為。首先應確立“會休樂閑”的理念,生活節奏調配得當,就會過得輕松自如悠然自得。有人退休后身心并不輕松,過得很忙亂、身不由己,甚至感覺比上班還累。究其原因,有認識的誤區,有不懂選擇安排失當,也有自找的煩惱。總之,在人生轉折階段迷失了自我,主要是缺乏積極經營晚年的意識。
把握好為子女操心勞力的度。“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這是劇作家關漢卿極具哲理的詩。告誡人們,對子孫的事應順其自然,不必過分操心擔憂、包辦太多,自己勞神傷身,也未必對子女有利。而有些退而不休的人,不少是忙累在照看孫輩或為兒女操心不止上。不管是操心慣了不愿放手,還是子女依賴傍老不放,或是過于溺愛親情難舍,越俎代庖,不管多受累也未必能討好。“誰的孩子誰抱”是老理,況且時代進步有更多可選的新模式,只要轉變觀念,相信子女、借助社會,從兒孫事務羈絆中解脫出來是完全可能的。

設計好晚年圓夢的目標計劃。幾十年的工作忙碌,因崗位、時間、社會條件等局限,有些理想未實現,有些專長未發揮,有些才華未展示。退休后,有充裕時間保證,有深思熟慮的精力,有人生閱歷和經驗積累,可以開啟新的圓夢行動,追求希望完成夙愿。有人發揮余熱二次創業,嘗試到新的成功喜悅;有人酷愛書畫,深入研磨創出精品,展示出另類才藝;有人發揮寫作專長,完成曲折人生的回憶錄或出書的理想;或在夕陽之年,夫妻同行去看看祖國好山河,許多人還實現了去國外旅游的夢想;有些老年朋友重溫讀書學藝歲月,彌補自己沒上過大學的遺憾。當然,還有晚年婚戀、選擇宜居方式等等。圓夢目標就是人生希望,也是生活動力,參與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堅持好健康快樂的主基調。有位朋友告訴我《夕陽福一二三四五》口訣: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點,瀟灑一點,糊涂一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疾病,忘記恩怨;四有,有點錢,有個窩,有老伴兒,有朋友;五要,要跳,要笑,要俏,要好,要養。告訴我們晚年幸福生活的訣竅:要突出健康為本,要心態陽光率真坦然,不看不問閑雜事,要學會忘記,不做無謂的思慮憂傷,要珍惜親情友情滿足現狀,要動靜結合自找快樂,要堅守情趣做自己心儀之事,要會納福享受有品味的生活。真能如是,會感覺晚年生活很精彩,“黃昏頌”應唱:“雖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