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敬杰
抑郁癥在醫學上被稱為“精神感冒”,一是因為抑郁癥和感冒一樣患病人群較廣。資料顯示,全球約有4億抑郁癥患者,其中我國抑郁癥患者約1億左右。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加大,此類疾病較易發生。二是抑郁癥像感冒一樣好治,但前提要深入地“知郁”,提高對抑郁癥的敏感性,才能及時發現、治療。
首先要盡量減少致病誘因。產生情緒抑郁的原因非常復雜,但綜合來說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壓力過大。壓力過大,會直接導致心情高度緊張,大腦得不到休息,使人感到身心疲憊,久而久之便陷入遇到任何事情都緊張的怪圈。因此,在壓力大的環境中要想方設法緩解壓力,努力消除心情沉重的誘因。二是環境壓抑。單位工作環境緊張,大家容易產生較強的環境壓抑。有些人一時難以適應,遇事小心謹慎,說話瞻前顧后,此時對其要多做關心工作。三是重大變故。有的人遇到家庭變故、婚戀失敗、疾病災禍時,易情緒不穩定,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很容易造成精神疾病。要及時做好思想工作,幫助渡過難關。四是愿望落空。有的人實現不了自己的愿望,難免會產生各種想法,有的甚至會產生猜疑心理,而且期望值越高失落感越重,猜疑心也越重,進而產生抑郁情緒。這些,都需要耐心指導,幫助其正確認識愿望與實際的差距,正確對待心理落差,積極投身工作。

其次是準確把握病情表現。抑郁癥主要是以感情障礙為突出表現的心理疾病,要注意觀察周圍人群,掌握“懶、呆、變、憂、慮”等特征表現:懶——無緣無故變得懶散,整日疲倦不堪,感到工作學習是一種負擔,甚至是“壓床板”;呆——抑郁癥較嚴重時,精神活動全面受到抑制,遇事反應慢,行動不靈敏,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理解力也明顯減退;變——患病后性格明顯改變,前后判若兩人,自我感覺很差,精力、體力、腦力大不如前,工作缺乏動力;憂——情緒低落,憂郁悲觀,萬念俱灰,尋死覓活;慮——經常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擔憂。這都是抑郁癥的外在表現。當然,抑郁情緒和抑郁癥不能畫等號,抑郁是人們面對負性事件的正常情緒體驗,經過調整,大都能夠正常走出來。只有持續兩周以上、無原因處于抑郁狀態中,才可能是抑郁癥,應對此類人要格外注意,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診斷。
最后是積極協助患者治療。目前,抑郁癥的誤診率比較高。總體而言,通過系統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方式,大多數治療是可以取得療效的。因此,如果身邊有人患抑郁癥,一定要及時送到正規的大醫院進行診療。一旦確診,要積極配合專業醫生進行系統治療。一方面,決不能從道德角度評價抑郁癥狀,不能將疾病與思想問題、道德問題混為一談;要表達真誠的關心,并專人陪伴,給予充分關注,對于患者恢復自信、改善癥狀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視運動的作用,抑郁癥患者往往因癥狀影響不愿參與運動,身邊同事朋友的陪伴和鼓勵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當然,如果醫生認為需要進行隔離監護,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嚴密監護,照顧好病人,直到疾病高峰期和危險期安全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