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英++牟雅
(湖北大學,湖北 武漢430000)
摘要:目前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壯大,各種旅游活動層出不窮,節事旅游也伴隨著旅游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節事旅游隊旅游業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值得我們分析和探討。通過理論研究、文獻資料的考察分析節事旅游活動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并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節事活動;游客量;旅游地容量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80-02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戴光全認為狹義的節事活動包括各種傳統的節日及新時期創辦的現代節日,廣義的節是活動包括節日及特殊事件。節事活動類型有體育活動,某些社團活動,節日慶典、文化娛樂等[1]。在學術界節事活動概念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節事活動旅游是專指以某種節日慶典或習俗為主要旅游目的的旅游活動。如趙睿認為,節事旅游是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開發成旅游旅游產品的節慶活動的總和[2]。國外旅游節事活動的研究起步較早,且很少單獨研究節事,國外一般把節日和特殊事件放在一起稱為節事[3]。本文認為節事旅游活動是某一地區依據當地的習俗舉辦的儀式或是為了舉辦某種特定的活動,目的是依托當地特色的文化或是活動本身強大的號召力以吸引外來人員來參與進入活動中達到旅游目的的旅游活動。
二、節事旅游活動的分類
(一)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主要追溯傳統的歷史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反應地區獨特的文化及習俗。如端午節的劃龍舟,元宵節的賞花燈,另外還有少數民族的獨特的節慶活動如傣族的潑水節,壯族的三月三歌會等著名的傳統節日。
(二)紀念性的節日。
紀念性的節日主要是發生的歷史重大事件,值得后人去紀念和緬懷的節日。如國慶節,勞動節,兒童節,婦女節等。
(三)現代慶典活動。
現代慶典活動上主要是體現某一地域特色,由目前的旅游市場催生出來的節日活動,它如各地區的美食節,青島啤酒節,山東濰坊的風箏節等節事旅游活動。
三、節事旅活動的特點
(一)時間短暫。
節事旅游活動不同于鄉村旅游、度假旅游、主題公園等旅游形式,節事旅游較多體現人文精神,以文化為依托,以人的組織為載體的旅游形式。是在短時間向旅游者傳達某種思想意識、民俗風情的旅游形式。它主要的特點就是出現的時間較短,短時間內體驗和了解旅游地的文化。在節事活動舉辦期間,內心懷有對這種節事情懷的旅游者,在節事舉辦地親自參與進去才可以充分的體味節事的魅力,完成其內心對于節事情懷的訴求。一旦節事活動結束,旅游者就無法參與節事,也不能感受節事的魅力,由此節事旅游就無法開展。
(二)地域差異性。
節事作為歷史的產物,存在地域性的差異。不同地區由于風俗習慣,以及資源條件的差別會形成不同的節事活動。現代性節事這種表現更為明顯,節事活動被普遍作為地區形象的塑造者,如此就使節事要更能體現地方和資源的特色。換句話說,就是節事活動必須依托地域和資源的特色,只有這樣節事旅游才可以產生較強的吸引力。相對于南寧來說,武漢舉辦國際民歌藝術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樣在北京舉辦荊楚文化旅游節也是不現實的。
(三)外部環境敏感。
旅游業受外界的影響比較大,特別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經濟危機,政治動蕩,恐怖主義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但是旅游業不能夠改變這些影響,只能被動的接受外界影響所帶來的危機,在危機中尋找應對危機的對策,將影響轉到最小。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對我國旅游業造成的影響,2008年汶川地震等都對當地的旅游業產生極大的影響。
四、節事旅游活動對目的地影響
(一)節事旅游對旅游目的地的積極影響。
1.經濟影響。
旅游活動能夠增加舉辦地的旅游收入,旅游是一種高消費的活動形式,是一種環保產業,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旅游對于帶來外匯,發展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活動中伴隨著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者每一項活動都在進行消費,大量旅游者聚集能為大力的促進旅游目的地經濟收入。這些收入還可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促進旅游目的地的良性發展。
2.基礎設施影響。
在節慶期間眾多游客的到來需要大量的賓館設施和餐飲設備,為游客提供舒適的起居環境的旅游目的地才能吸引游客居。因此,旅游對于促進一個地區的餐飲業發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改變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環境、交通、餐飲、娛樂等基礎設施。
3.舉辦地知名度影響。
楊柳(2004)通過對成都的黃龍溪火龍節等知名的節慶活動分析,提出唱旅游戲,加強宣傳力度,注重同其他旅游產品結合產生規模效應,挖掘地方特色提高游客參與度等發展策略[5]。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開封清明文化節,開封發展以宋文化為主題,而清明文化節則是反映北宋時期京都百姓在清明時節的風貌,以現代的科技為依托,用舞臺方式或演繹方式來表現當時的文化習俗。清明文化節對宣傳宋文化有巨大的作用,對開封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宣傳作用。鄧明艷論述了節事促銷目的地,把推銷廣西旅游目的地的重任放在了節事活動身上,他認為節事活動可以整合旅游目的地形象要素[5]。
(二)節事活動對旅游發展的消極影響。
1.基礎設施的影響。
短期內大量游客涌入超出正常時間的旅游容量對旅游的接待設施產生巨大的挑戰。交通、飯店、火車站等地的游客會出現井噴之勢,使基礎設施超負荷運轉,造成一定程度的設施破壞。在節慶后,游客數量會急劇減少,使得一些基礎設施閑置,維護和保養這些基礎設施需要資金、人力和物力。如果不能妥善的解決這一問題就會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2.當地物價的影響。
大量游客涌入市區,增加的游客需要一些賓館設施的建設,而大規模的興建賓館飯店,拓寬城市交通,必然會對老城區已經形成的格局產生變化,造成老城區土地價格上漲甚至會造成嚴重的人地矛盾問題,造成土地價格提高。大量游客的消費也會使得當地物價提高。
3.對人文環境的影響。
環境污染,基礎設施破壞,交通擁擠,物價飛漲舉辦地的居民正常的生活產生影響造成本地居民對游客的反感。OSullivan和Jackson(2002)認為游客的大量涌入會導致當地社會基礎設施的變化,以滿足節慶的游客需求。伴隨著節慶發展的壯大本地與外界聯系越來越密切,當地企業家開始不滿,節慶對當地經濟效益越來越不顯著[6]。此外大量外來人口的短時居住引發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帶來淫穢產業的聚集。對舉辦地帶來消極的影響。
五、應對清明文化節消極影響的對策
(一)做好旅游接待工作。
由于節慶期間游客量超出旅游接待地正常的游客容量,使得旅游接待工作很難達到要求,首先反映在導游身上,導游的業務素質不高,專業能力不強。因此,應該加強對導游人員的培訓,讓導游人員對自己所講解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當地的生活習俗。其次,旅游的接待設施不完備,如火車站的接待能力弱,每到節慶期間,火車站都會出現人員擁堵現象,廁所排隊擁擠現象,交通堵塞現象,就餐排隊從而影響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政府應該注意這一問題,開設旅游專用窗口、增設自動取票機提升買票速度,增加旅游線路公交車的班次,在節慶期間采用限號方法的緩解交通壓力。在節慶期間增加可移動廁所,合理安排節事節目錯開游客用餐高峰從而緩解基礎設施不足帶來的壓力。
(二)資源循環利用。
基礎設施應該為綠色循環可再利用的,在文化節期間針對大量游客,把健身器材設計為可移動的,文化節結束之后,將這些桌椅或器材移至敬老院或者是學校等場所,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再節慶期間增設的基礎設施如公交車,可在清明節過后改為市內觀光游覽車這樣使得某些服務設施在節慶后實現變身。
(三)調控人流。
為避免對景區甚至是環境帶來的巨大破壞對景區人流進行合理的調控,可以在在之前,通過網上來預告節慶期間主要景點的預售門票數量,以及應經售出門票數量,實行限量售票。在節慶期間面對過多的人流可實行有組織的分流,將節慶會場分開不要聚集在一處,加快主會場內文化節節目的循環速度,增強分會場節目量使得游客能快速進行主會場的游覽,避免主會場擁堵是的分會場內也得到合理的運用和宣傳。
(四)整合旅游資源。
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而不是僅僅一兩個旅游景點具有吸引力,造成游客流動不均勻。發展多個旅游景點,減輕主景區的壓力。要實現旅游的目的地更高一層次的發展,就要發揮以目的地所有旅游景點的合力。不僅僅依靠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接納游客,要整合旅游資源,發揮各個景點的優勢,來提升旅游地吸引力。在旅游宣傳中,將這些景點組團宣傳,突出各個景點的特色和優勢,比如在開封翰園碑林的宣傳中應突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開封府的宣傳中應著重宣傳其府衙文化和包青天的清廉的作風。這樣各個景點不僅能各得其所,而且還能增加知名度,豐富旅游資源的種類。
參考文獻:
[1]戴廣全.節慶、節事及事件旅游[M].科學出版社2005:22-23.
[2]趙睿.上海旅游節成功之道分析[J].江蘇商論2001,9(6):941-42.
[3]戴廣全,保繼剛.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概念、內容、方法與啟發(上)[J].旅游學刊2009,4(5):23-26.
[4]楊柳.成都市周邊地區節慶活動發展之思考[J].樂山師范學院報2004,19(9):103-105.
[5]鄧明艷.培育節事活動營銷西部旅游目的[J].旅游學刊2002,6(17):2-35.
[6]Osullivan,Jackson.joum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J].戴廣全.2002,10(4):325-342.
作者簡介:石雪英(1989-),女,漢族,河南開封人,碩士,湖北大學,研究方向:人文地理。
牟雅,女,土家族,湖北恩施,碩士,湖北大學,研究方向: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