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體育文化產業指的是與體育活動有關的,能夠給社會提供體育文化產品的經濟活動以及經濟部門的總和。中國的體育文化產業起步比較晚,而且發展速度比較慢,此外在發展領域以及發展規模方面具有很大的約束性。這篇文章根據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對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且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為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300-01
一、體育文化產業的含義
體育文化產業指的是給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種經濟活動的總和以及同一種經濟部門的全部。這里所說的體育文化產品主要包含體育用品以及體育服務兩方面。所謂的經濟部門指的是在中國當前時期不但包括生產體育產品的企業,還有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相關部門。總而言之,體育文化產業指的是體育文化還有有關產業所提供的體育文化產品。例如,圖書、音像CD等物品。體育文化活動、體育旅游景點、體育服務等。總而言之,體育文化產業不但給中國體育部門增加了活動經費,提高了一些部門的薪酬待遇,而且為社會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
二、中國體育產業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缺陷
(一) 體育市場發展對中國體育產業的約束。
體育產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可是伴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方面發展情況并不協調,造成了在當前環境下中國體育產業存在著一些缺陷。首先,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換句話來講,城鄉經濟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差別。這種情況也就造成了中國體育文化的發展存在不平穩性,約束了經濟的進一步提高。此外,因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比較低,在當前社會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當前,中國的體育產業發展水平比較低,體育市場建設相對比較落后,折舊造成了中國體育文化挖掘力度比較小,很難創建完善的體育文化品牌。
(二) 體育文化資源設置不科學。
中國國土面積十分大,人口數量巨大等優勢資源,使得中國在發展體育文化產業上具有很大的優勢。而且,最近幾年來中國對體育文化產業的關注度逐漸提高,這使得中國發展體育文化產業的優勢有了明顯的提高。可是,中國的體育文化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只局限于與體育行業有關的活動中。比如體育品牌、體育賽事等。可是體育旅游產業、體育商品等方面的開發建設力度比較小。當前,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因為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推動休閑性體育項目成為了城市生活的必需品。與國外體育旅游產業相比較中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比較落后。
三、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一) 創建中國體育品牌,健全體育產業市場。
自從步入到21世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經濟逐漸想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造成了中國傳統的經濟制度以及規章政策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市場環境中,我國的體育文化市場打充分的學習國外體育文化產業的先進經驗,并且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的進行改善,創造出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從而推動中國體育文化產業不斷的完善,從而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中國市場依托自身具有的優勢資源,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創建體育產業品牌,從而適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步伐。
(二) 開展體育旅游產業,進行體育資源合理配置。
中國應該把目前體育文化發展的情況與國情還有中國的自然狀況相聯合,逐步的創建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目標、發展方案以及發展對策。也就是科學、有效的利用每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以及文化資源優勢發展體育文化產業,進行體育文化產業的資源配置。要想有效的改變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局面,就需要政府給予中國體育文化產業足夠的重視。加大對體育文化產業的監督強度。此外,發展文化產業需要提高公眾體育產業以及休閑性體育產業的創建意識。思想需要逐步的解放,體育文化產業思想觀念需要逐步的革新。
(三) 發揮體育文化產業優點,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國家經濟基礎之上的,休閑性體育文化產業與國家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聯系性,并且影響的范圍比較廣,影響力度比較大。應該站在國際化的角度發展和推動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的創建,在內容、形式、技術與服務等多方面都需要達到創新性的要求,讓中國文化產業大力的發展自身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需要利用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傳媒行業、廣告行業、旅游業、娛樂產業、體育用品、交通運輸業等等產業的發展。通過體育文化產業制度的完善工作,推動和培養體育文化品牌的創建,讓中國的體育文化在世界上具有更強的影響力。為了將體育文化產業做的更大、更強、更完善,逐步的提高現代體育的綜合實力。
四、結語
體育文化產業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還推動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溝通,推動了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結構的模式轉變,進而促使中國體育文化產業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曉琳,胡安義.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區域差異的實證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01)
[2]任蓮香,袁音,鐘全宏.高校體育在體育文化事業與體育文化產業良性互動中的作用[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3]陳飛飛.體育文化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01)
作者簡介:王亞婷(1995.08-),女,漢族,河南許昌,大學本科,西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