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勝利
【摘 要】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大力倡導合理而有效的批注式閱讀教學。順應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建構起的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閱讀作為人的個體存在的行為,注重學生內在精神與品質的構建,真正使閱讀活動本身成為個體生命活動的一種方式,真正實現“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關 鍵 詞】 閱讀;批注;小學語文;高年級
小學高年級是兒童思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極其有益。
批注式閱讀符合漢語言文字重感悟的特點,它強調閱讀者對文本的直接領悟,與《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不謀而合:“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它重在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充分對話,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方式,來完成從課內到課外的閱讀任務,具有極強的實踐性。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如何展開合理有效的批注?我認為要考慮學生的年段特點、教材的特點、課型的特點、批注的時段等方面的因素。就文本而言可以從領悟文本內容、文體特點,體驗人物情感,體會表達方式等方面尋找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批注的點。以下,本人就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不同時段,談談合理有效地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一些做法。
一、初讀全文時,就自己的發現與疑難展開批注
學生在預習或初讀全文時進行閱讀批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這個階段學生初次接觸課文,此時,他們的想法、感受、疑點最多,涉及面也最廣。諸如課文的內容,思想感情,精彩語句,標點,字詞句段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在預習時呈現出來的批注是豐富多彩的,他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的感受和收獲。讓學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給他們自主閱讀、自由表達的機會。但是課堂時間很緊張,如果不分輕重緩急地讓學生一一匯報,就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所以在交流預習閱讀的感受時,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梳理出在讀書時重要的發現,遇到的閱讀障礙,寫下的疑點和困惑。課堂上選擇性地組織學生探討、研究和解決。
二、深入學習文本時,圍繞重難點展開批注
由于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學重難點的不同,課堂學習中在實施批注式閱讀時要求和方法也有相應的變化,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具體落實。
課堂上,我們往往需要抓住文章中重點和難點來組織教學,教師就要引領學生圍繞中心問題或難點問題展開批注學習。找到文章中一些最令人感動或最精彩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是這篇課文的“亮點”或關鍵句。緊扣這些句子做賞析式批注,有助于對文本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會,對語言表達的學習等。如《傻二哥》的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在上一個課時初步感知了人物“傻靈傻靈”的形象后,針對“我們還能從哪里感受到傻二哥‘傻靈傻靈的特點?”這一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的4-6自然段,教師出示了這樣的學習提示:(1)邊讀邊想,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傻二哥“傻靈傻靈”的特點,用橫線畫出來。(2)用“△”標出句中的關鍵詞,品讀體會,批注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還明確了本節課批注學習的目標:通過品讀關鍵詞去批注感受人物形象。學生在閱讀、批注、交流中深入地感受傻二哥“傻靈傻靈”的特點。
在細讀品味文本時,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批注,讓他們切切實實地讀書,品嘗課文的原汁原味,并在書上寫上自己的點滴感悟、思考、疑惑與收獲等。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和思路的點撥,并不失時機地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意解讀和閃光點,促進全班學生閱讀的整體深入推進,提升閱讀的水平與質量。
三、總結或拓展學習時,就文本主題思想或留白處展開批注
學生在深入學習課文后,其思想、認識、情感比初讀時必然會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時批注,既是對原有批注的補充、修正、鞏固和提高,又能作適當的擴展,以檢驗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使學生的學習由課文內容、詞句的理解提升到文本主題、靈活運用的層次,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在《童年的小花狗》一文的教學中,當學習到課文的結尾時,老師引導學生進行了聯想式批注:“這不正是自己曾經朝思暮想的小花狗嗎?而今它就在自家的桌上。這個時候,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又看到了些什么,又想說些什么呢?”這樣批注點的選擇,讓學生在感悟人物品質的同時,想象能力得以極好的訓練。
學習完課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收獲或感悟。學生的批注,受歷史背景、欣賞者、個人閱歷、興趣愛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會形成不同的審美觀。但審美標準本身并不是統一的,“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大力倡導合理而有效的批注式閱讀教學。順應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建構起的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閱讀作為人的個體存在的行為,注重學生內在精神與品質的構建,真正使閱讀活動本身成為個體生命活動的一種方式,真正實現“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參考文獻】
[1] 徐春山. 批注式閱讀指導[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陸勝勇. 批注式閱讀的有效運用[J]. 廣西教育,2016(1).
[3] 彭雪娣. 批注式閱讀,讓“要我學”變“我要學”[J].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