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泉鈞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于小兒肺炎伴心衰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伴心衰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病情改善時間:觀察組患者的心衰糾正時間為(33.2±2.1)h,對照組患者的心衰糾正時間為(49.0±6.9)h,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2±1.0)天,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1.7±2.1)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對于小兒肺炎伴心衰具有積極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本次護理措施具有可行性,可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肺炎伴心衰;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2..02
小兒肺炎是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若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還可導致患者心臟功能受損,誘發心力衰竭,威脅患者生命[2]。除了基本治療外,優質的臨床護理在小兒肺炎伴心衰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本次調查中,筆者將分析護理干預對于小兒肺炎伴心衰的應用效果,并作下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伴心衰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9歲,平均年齡(4.5±1.0)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4.8±1.0)歲。兩組患者病程均在1~7天,平均病程(3.2±0.2)天。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如下。
1.2.1 基礎護理
保持患者病房內安靜的環境,告知患者盡量的臥床休息,不要總是透支體力。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指導患者采取坐位或半臥位休息,改善患者困難癥狀。飲食上以易于消化的食物為主,不要過多的攝入鹽、辛辣的食物。
1.2.2 健康教育
對患者及其家屬一同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與疾病相關的病癥知識,不要總是對病情進行猜測。在日常休息時,讓患者家屬與患者一起進行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但在外出運動時,避免人群密集的場所,保持空氣清新。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
1.2.3 藥物護理
對于心衰的兒童患者,常用的藥物為西地蘭,給藥劑量維持在0.03 mg/kg。在給藥過程中,需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率變化,一旦出現心律不齊等癥狀,需立即暫停用藥。此外,對于口服藥物,在給藥后需密切觀察是否發生不良反應,一旦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需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不要使得患者過分的難受。由于患者年齡較小,口服藥物依從性不高,護理人員需進行積極的開導。
1.2.4 排便護理
許多患兒在院期間進食不規律,其排便也不規律。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多飲水、多攝入新鮮的瓜果蔬菜,以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排便情況。必要時使用開塞露,并每次在患者排便后對肛門及會陰部位進行清洗。
1.3 觀察指標
本次觀察指標包括兩項,分別為患者的心衰糾正時間與住院改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心衰糾正時間為(33.2±2.1)h,對照組患者的心衰糾正時間為(49.0±6.9)h,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085,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2±1.0)天,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1.7±2.1)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557,P<0.05)。
3 討 論
肺炎是臨床上的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因兒童年齡小、耐受性弱,是肺炎的高發人群。大多數患者感染肺炎后,其毛細支氣管與肺泡受到一定的損傷,同時分泌物增加,堵塞呼吸道,使得患者存在呼吸障礙[3]。此外,小兒肺炎誘發心衰,威脅性較高。而患者因語言表露不清楚,常常無法正確表述自身的問題,因此不論在治療還是護理上,均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傳統的護理措施,因缺乏針對性及主動性等原因,效果不佳[4]。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在治療及護理方面均獲得了相應的改善。尤其對于兒童患者的護理上,更加引起重視。
在本次調查中,我院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較好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在心衰糾正時間及住院時間上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提示,通過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積極控制病癥發展,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同時通過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拉近護理人員及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距離。使得患者家屬也共同參與至護理過程中,并從心理、生理等多個方面對患兒進行改善[5]。而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等多個方面的指導,使得護理措施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具有細節性。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于小兒肺炎伴心衰具有積極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該種護理模式可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程光磊.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8):329-330.
[2] 沈淑芬.小兒肺炎合并心衰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5):94-95.
[3] 苗永玲,梁小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合并心衰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9):180-181.
[4] 謝志才.小兒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8):66,68.
[5] 李招蘭,阮曉玲,李香秀,等.小兒肺炎并心衰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外醫療,2012,31(16):143.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