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梅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于小兒水痘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水痘患兒86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數字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3例。參照組單獨給予阿昔洛偉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研究組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進行干預。對兩組患兒的療效、癥狀改善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 研究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水痘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療法對于小兒水痘具有較高的治療療效,能夠快速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疾病康復。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療法;小兒水痘;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5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2..02
感染水痘病毒之后主要臨床表現為斑丘疹以及水皰等,部分患兒可能伴隨有發熱癥狀,由于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感染之后需要進行隔離治療[1],對患兒的日常生活及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針對水痘,臨床中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西醫大多采取抗病毒治療,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癥狀,但是療程較長。隨著中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的豐富,中醫藥治療水痘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能夠顯著改善療效、縮短患兒的病程。本文中回顧性分析86例患兒的資料,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現將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水痘患兒86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數字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3例。所有患兒均滿足水痘的診斷標準[2],未出現嚴重全身癥狀或并發癥,并征求得到患兒家屬的同意。研究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4.3±1.4)歲;發病到就診的時間為1~4天,平均為(1.8±0.6)天。參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4.1±1.7)歲;發病到就診的時間為1~3天,平均為(1.3±0.4)天。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在入院之后均采取降溫、隔離、臥床休息以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措施,參照組單獨給予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具體為:將5 mg阿昔洛韋與10 mg呋喃西林混合后加入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給藥2次/d,皮損部位使用呋喃西林洗液進行擦拭。對于存在嚴重搔癢癥狀的患者使用氯苯那敏進行抗過敏治療,合并其他感染的患兒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研究組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進行干預,處方構成為:升麻10 g、紫草6 g、水牛角6 g、丹皮6 g、浮萍10 g、牛蒡子10 g、葛根10 g、知母10 g、山楂12 g、石膏15 g、甘草6 g。結合患兒的實際癥狀加減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療效:治愈:治療后患兒的水皰結痂,高熱患兒的體溫恢復到正常水平,治療期間未出現感染癥狀;有效:水皰明顯消失,范圍縮小,可能出現感染;無效:治療后斑丘疹和水皰并未得到明顯的改善,甚至出現皮損擴大的現象[3]。對比研究組和參照組患兒的水皰消退時間、住院時間指標差異。觀察治療幾天兩組患兒出現胃腸道不適、蛋白尿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43例患兒中,通過治療評價為治愈的有29例、評價為有效的有12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參照組43例患兒中,評價為治愈的有25例、有效患兒10例、無效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1.40%。兩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的治療指標對比
研究組43例患兒的平均水皰消失時間為(5.8±1.2)天、平均住院時間為(7.0±1.6)天;參照組43例患兒的平均皰消失時間為(7.7±2.2)天、平均住院時間為(8.5±2.3)天。研究組患兒的治療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43例患兒中有2例胃腸道不適,主要表現為惡心和嘔吐,另有2例蛋白尿,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參照組43例中有3例胃腸道不適和2例蛋白尿,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63%。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水痘是由于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而引發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發病季節為冬春季[4],在兒童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中醫學中,水痘又稱之為“水皰”、“水赤豆”等,中醫認為該病的發病機制在于外感病毒、內蘊濕熱而引發的[5]。西醫的抗病毒治療能夠抑制病毒鳥苷酸合成,從而阻斷病毒DNA復制,但是單一藥物治療療效不佳。聯合中醫藥,使用具有清熱涼血、祛濕解讀功效的升麻、水牛角、紫草、葛根等藥物,與西藥之間優勢互補。最終聯合中西醫治療的患兒有效率更高、治療時間更短,且不會誘發其他不良反應,具有非常理想的治療療效,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宋建蓉,劉維益,童渝眉,等.刁本恕主任醫師內服外洗治療小兒水痘臨證經驗辨析[J].新疆中醫藥,2013,31(5):60-62.
[2] 李紅蓮.中西醫結合分階段治療重癥水痘合并肺炎5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5):72-73.
[3] 周君武,石 宇,王曉燕,等.阿昔洛韋、普濟消毒飲聯合三黃洗劑治療水痘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1):47-49.
[4] 趙華芳,鞏祥勝.以急性聲帶麻痹為首發癥狀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1例報告[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26(5):343.
[5] 胡根彪.銀翹散合六一散加減治療水痘112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8):574.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