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榮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胃腸道息肉經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中西醫護理的方法與護理效果。方法 挑選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執行高頻電凝電切術消化道息肉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中西醫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癥狀消失時間與不良反應臨率。結果 對比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胃腸息肉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對比不良反應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執行內鏡下經高頻電凝電切的胃腸道息肉患者,采用中西醫護理效果顯著,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關鍵詞】胃腸道息肉;內鏡;高頻電凝電切;中西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2..02
胃腸道息肉是消化道常見疾病之一,有癌變的可能。所以,有效治療息肉,可以減少消化道癌癥發生機率。當前,內鏡下治療成為胃腸道息肉的首選手段[1]。本次研究挑選我院所收治的行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的消化道息肉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了中西醫護理與常規護理,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執行高頻電凝電切術消化道息肉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39.4±2.7)歲,病程4~24個月,平均病程(8.1±0.5)月,包括:胃息肉34例,結腸息肉21例。觀察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25~85歲,平均年齡(46.2±2.9)歲,病程3~28個月,平均病程(7.9±0.7)月,包括胃息肉32例,結腸息肉23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檢測、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用藥護理、疼痛護理等。
觀察組實施中西醫照顧。(1)手術之前。做好手術前各項檢查,開展針對性護理。細心向患者說明內鏡介入治療的方法,重點介紹介入治療的優勢,并向患者說明手術當中與手術結束后注意事項,獲取患者支持與配合。(2)手術當中。確保設備正常運轉,準確傳遞各類器械,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3)手術結束。①日常護理。叮囑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忌發火或出現煩躁憂郁,否則會至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盡量減少做腹壓動作,避免久立、久坐或過度勞累。養成按時大便習慣,大便呈稀糊狀為好,讓術后大便保持通暢。用沖泡適量番瀉葉替代茶飲用,用拇指各按2 min天樞、足三里、中脘、豐隆等穴位,3次/d。手術后盡量避免行房,過多房事致腸粘膜充血,出血就會加重[2]。②飲食調護。根據患者情況遵醫囑嚴禁進食,恢復腸蠕動、肛門排氣后可吃流食,之后吃半流食,接下來可吃消化快無渣普食,以緩解腸道負擔,促進傷口愈合。直腸息肉手術后,多吃可以清除腸熱,滋潤營養粘膜且通便止血的食品,如胡蘿卜、苦瓜、荸薺汁、茄子、菠菜、黑芝麻、蘋果等。為避免因人工肛門而產生大便出現惡臭,患者多吃酸奶、藕粉等,忌食辛熱油膩、多渣的食品及蒜、蔥,忌飲酒與咖啡[3]。③不良反應護理。緊密觀測患者是否出現腹痛或血便,觀測血壓與脈搏變化情況,防止出血或發生感染、若出現異常立刻上報醫生,及時處置。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息肉癥狀完全消失時間、護理服務模式滿意度、不良反應出現的情況。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護理滿意度分為三個等級: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對比
對照組滿意14例,基本滿意26例,不滿意15例,護理總滿意率為72.7%。觀察組滿意36例,基本滿18例意,不滿意1例,護理總滿意率為98.2%。對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34,P<0.05)。
2.2 兩組胃腸息肉癥狀完全消失時間對比
通過手術治療后,對照組胃腸道息肉癥狀完全消失時間(7.9±2.4)天,觀察組胃腸道息肉癥狀完全消失時間(4.9±1.5)天,對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86,P<0.05)。
2.3 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10例,不良反應率為18.2%。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2例,不良反應率為3.6%。對比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99,P<0.05)。
3 討 論
消化道常見病多發病就是胃腸道息肉,它屬于消化道增生性病癥,可誘發消化道出血。一些比較大的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可導致癌變。息肉體積增大,同時息肉數量增加,都會增加癌變機率。早期癥狀沒有明顯特異性,一般診斷是通過胃腸鏡檢測方式,若發現息肉就要及時進行切除[4]。
臨床上大多使用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進行治療。中西醫護理旨在把中醫理論實踐與現代臨床護理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一套既滿足臨床護理實際要求,又能體現中醫特色的護理模式[5]。本次研究對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患者實施了中西醫護理與常規護理,通過對比發現,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癥狀消失時間及出現不良反應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行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胃腸息肉患者,中西醫護理可獲得更加明顯的療效,研究結果與彭靖皎等[5]具有相似性。
綜上所述,針對執行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胃腸道息肉的患者,采用中西醫護理,可以取得較好效果,可減少手術后不良反應出現機率,利于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 巧.無痛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胃腸息肉的護理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11):151-152.
[2] 王 芳.對行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的胃腸道息肉患者進行中醫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
13(21):102-103.
[3] 吳小紅,王 霞,何淑波.無痛苦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胃腸息肉的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23(2):203-204.
[4] 李 巧.無痛苦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胃腸息肉的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7(11):822.
[5] 彭靖皎,藍寶華,藍麗紅.胃腸道息肉經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中西醫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6):141-14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