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克爾·沙地克 帕麗旦·庫爾班
【摘要】目的 觀察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女性血清性腺激素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接受不孕治療患者39例作為研究對象,作為實驗組,另選取進行體檢的健康者39名與之進行研究比較,作為對照組,兩組均行化學發光免疫法實施檢測,對比分析兩組的檢測結果。結果 統計發現,實驗組促卵泡激素(14.26±5.29)mIU/mL、促黃體生成素(5.17±3.12)mIU/mL、睪酮(1.63±1.02)ng/dL、催乳素(54.29±30.23)ng/dL等水平高于對照組,雌二醇(17.26±26.01)pg/mL、孕酮(1.02±0.53)ng/dL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孕患者的血清性腺激素值變化在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等不同月經周期呈周期性特點。結論 在女性血清性腺激素檢測中運用化學發光免疫法實施檢測有助于保障結果的準確性,為早期診斷及治療內分泌疾病提供更加有力的臨床依據,適合臨床做出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化學發光免疫法;女性血清性腺激素;檢測意義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2..02
實踐證明,盡早檢查女性血清性腺激素,不僅能快速確定患者的病情,同時還能幫助醫生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案[1]。因此,采取何種方法進行檢測仍然是臨床上的研究熱點。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不孕患者39例與同期進行體檢的健康者39名展開了對比研究,主要探討了化學發光免疫法的運用效果,且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接受不孕治療患者39例作為研究對象,作為實驗組,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5.02±1.02)歲。另擇同一期間接受體檢的39名健康者與之進行對比研究,作為對照組,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4.69±2.01)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行化學發光免疫法進行血清性腺激素檢測,具體內容如:檢測前,血清標本于卵泡期完成采集,晨起空腹取患者4 mL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再將標本送檢。檢測內容總共包括6個方面,分別為促卵泡激素、促黃體生成素、睪酮、催乳素、雌二醇、孕酮等指標,操作程序與各項指標的測定標準均參照試劑盒說明書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分析兩組檢測后的血清性腺激素值
經統計得出,實驗組檢測后促卵泡激素為(14.26±5.29)mIU/mL、促黃體生成素為(40.26±6.02)mIU/mL、睪酮為(6.13±3.12)ng/dL、
催乳素為(210.46±61.23)ng/dL、雌二醇為(90.23±36.01)pg/mL、孕酮為(1.03±0.24)ng/dL。
對照組檢測后促卵泡激素為(7.32±2.12)mIU/mL、促黃體生成素為(8.37±5.11)mIU/mL、睪酮為(2.10±0.72)ng/dL、催乳素為(135.25±45.2)ng/dL、
雌二醇為(321.07±42.37)pg/mL、孕酮為(3.41±1.39)ng/dL.兩組比較后,實驗組促卵泡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黃體生成素、睪酮、催乳素等水平較對照組明顯較高,雌二醇、孕酮等指標水平較對照組明顯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t=2.24、8.90、2.21、2.07、10.60、10.21)。
2.2 觀察不孕患者血清性腺激素值在不同月經周期中的變化特點
卵泡期:促卵泡激素為(4.23±2.29)mIU/mL、促黃體生成素為(5.17±3.12)mIU/mL、睪酮為(1.63±1.02)ng/dL、催乳素(54.29±30.23)ng/dL、
雌二醇為(17.26±26.01)pg/mL、孕酮為(1.02±0.53)ng/dL。
排卵期:促卵泡激素為(4.69±3.02)mIU/mL、促黃體生成素為(6.23±4.67)mIU/mL、睪酮為(2.05±1.27)ng/dL、催乳素為(110.22±35.71)ng/dL、
雌二醇為(41.28±15.7)pg/mL、孕酮為(1.67±1.12)ng/dL。
黃體期:促卵泡激素為(3.69±4.26)mIU/mL、促黃體生成素為(3.28±2.97)mIU/mL、睪酮為(3.32±1.64)ng/dL、催乳素為(153.71±38.09)ng/dL、
雌二醇為(101.23±30.08)pg/mL、孕酮為(3.59±1.52)ng/dL。
綜上分析得出,不孕患者血清性腺激素值在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等不同月經周期中呈周期性特點變化。即促卵泡激素及促黃體生成素在卵泡期水平偏低,雌二醇值則隨卵泡發育不斷增長;促卵泡激素在排卵期增長不明顯,促黃體生長素則為快速增長;促卵泡激素及促黃體生成素在黃體期的水平值接近卵泡期中的水平。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及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導致女性不孕的現象逐年增多,嚴重影響了女性的身心健康[3-4]。不孕癥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其中內分泌失調是造成該疾病的主要因素,因而早期確診患者病情對預防內分泌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化學發光免疫法是一種新型的免疫測定技術,適用于各類抗體、激素、藥物等項目檢測中,具有高特異性及高靈敏度,目前被廣泛應用在女性血清性腺激素檢測工作中。結合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行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后,二者之間的血清性腺激素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實驗組促卵泡激素(14.26±5.29)mIU/mL、促黃體生成素(5.17±3.12)mIU/mL、睪酮(1.63±1.02)ng/dL、催乳素(54.29±30.23)ng/dL等水平高于對照組,雌二醇(17.26±26.01)pg/mL、孕酮(1.02±0.53)ng/dL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當雌二醇、孕酮水平低于健康者,提示女性卵泡發育不正常,會導致不孕、閉經等情況發生,當催乳素、促黃體生成素水平高于健康者,則表示該類患者的排卵功能、黃體功能出現異常。此外,結果顯示不孕患者的腺激素值在不同月經周期表現為周期性變化,因此可將排卵期的促黃體生成素、雌二醇、催乳素以及黃體期的促卵泡激素等指標的高低變化作為女性生殖系統功能的主要觀察指標[5]。
參考文獻
[1] 張 斕.電化學發光檢測血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5):74-75.
[2] 郭 輝.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性腺激素的臨床意義[J].黑龍江醫學,2014,38(04):453.
[3] 王志賢,馬 玲.膠體金試紙法與化學發光免疫法測定HCG的比較[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4):30-31.
[4] 高振霞,朱立梅.兩種方法聯合檢測β-HCG結果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5,9(07):227.
[5] 王 霞,劉金玲.化學發光檢測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鉤狀效應1例報道[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03):382-383.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