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林
2016年7月27日起,《生產安全事故統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施行。其實,2015年底,以規范性文件形式印發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管理辦法(暫行)》(安監總廳統計〔2015〕111號)(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已經揭開了生產安全事故統計體系改革的大幕。
為了適應新的報送形式和要求,確保改革工作取得實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通過廣泛征求各地意見和建議,召開了2次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會議,對《暫行辦法》進行了修改完善,并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政法司審查后,形成了新的《辦法》。
正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孫華山在2015年全國安全生產統計工作會上強調的,近年來,隨著安全生產形勢的發展變化,開展安全生產統計改革已成為各方共識,這需要上下努力推進。要積極轉變考核觀念,逐步改變以事故考核為關鍵指標的思路,不斷增強考核的科學性、合理性,更好地體現預防為主的根本目標以及重點工作的落實過程。各單位要加強事故信息統計分析,提高預測預警能力;要充分認識大數據、“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發展大勢,提高事故信息統計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增強統計分析的針對性、預測性和預警性,更好地把握安全生產規律。
改革核心
2016年1月1日起,改革后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體系正式實施。作為生產安全事故統計體系改革的配套措施——“生產安全事故統計聯網直報系統”也于當日正式上線運行。
此次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改革,明確了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原則上由縣級安全監管部門歸口直報,目的是減少中間環節,強化屬地責任,提高統計效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改革:一是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分類,逐步實現與國際統計指標接軌;二是按照強化工作過程考核、弱化事故絕對指標、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的思路,改革安全生產工作考核方式;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統計范圍;建設生產安全事故統計直報系統。
《辦法》重點內容解讀
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在《辦法》的解讀中,進一步明確了其中的重點內容。
《辦法》明確規定,生產安全事故原則上由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歸口統計、聯網直報。個別跨縣級行政區域的特殊行業領域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有關行業領域主管部門確定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通報形式,實行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歸口直報。
《辦法》明確要求,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按照GB/T 4754-2011《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分類統計生產安全事故。對符合核銷條件的生產安全事故應經過公示、備案后,才能核銷。根據《辦法》,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確保統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對本行政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辦法》指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修正制度,采用多種統計調查方法對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進行核查、修正,并對外公布。
與此前的暫行辦法相比,《辦法》主要有以下修訂:
第一,明確適用范圍。強調《辦法》不涉及事故報告和事故調查處理,避免與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混淆,影響執行。
第二,明確生產安全事故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歸口直報的統計信息報送形式。為保持與上述《通知》等有關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改革配套文件的一致性,《辦法》規定,生產安全事故原則上實行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歸口直報,跨縣級行政區域的特殊行業領域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實行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歸口直報。
第三,完善了統計工作的要求。將《暫行辦法》中“及時、準確依據本辦法進行統計”的表述,按照《統計法》第一條的表述修改為“真實、準確、完整、及時進行統計”。
第四,將《暫行辦法》第四條中生產安全事故分為“法人單位事故”和“非法人單位事故”的統計分類方式移至《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中,并修改為:生產安全事故分為“依法登記注冊單位事故”和“其他事故”。
第五,明確了生產安全事故的統計分類方式和統計范圍。
第六,完善了統計原則。將統計原則修改為“先行填報、調查認定、信息公開、統計核銷”;對可以核銷情形的語言表述進行了簡化。
第七,修改了核銷流程。生產安全事故核銷延續了《暫行辦法》中“同級調查、同級核銷”的規定。針對部分基層單位隨意核銷、不及時備案等情況,核銷流程修改為:對符合核銷條件的生產安全事故應經過公示、備案后,才能核銷。
第八,增加了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進行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督促填報單位及時補充完善或修正已填報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二是及時補報經查實的瞞報、謊報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三是及時排查遺漏、錯誤或重復填報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
第九,明確了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機制的要求和監督檢查的權力。明確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建立完善本行政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歸口直報工作機制的要求,對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的權力。
第十,明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建立健全統計修正制度,提高統計數據準確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修正制度,采用多種統計調查方法對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進行核查、修正,并對外公布。
第十一,強調了統計信息和統計的公開。《辦法》按照《統計法》二十六條有關要求,明確:定期在本級政府(或部門)網站或相關媒體上公布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和統計資料,接受社會監督。
五部委《通知》重點內容解讀
為進一步做好生產安全事故由縣級以上安全監管部門歸口統計和聯網直報工作,早在《辦法》出臺前的6月30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安部、農業部、質檢總局、民航局等5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歸口直報工作的通知》(安監總統計〔2016〕70號)(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印發。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通知》重點內容的解讀中,突出了9項內容。
第一,《通知》明確了生產安全事故歸口直報的統計工作方式。各有關部門在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報告事故的基礎上,即時完成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并由安全監管部門歸口統計和聯網直報。
第二,明確生產經營單位要認真履行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的主體責任。各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隱瞞不報、謊報以及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等違法行為。
第三,明確24 h內報送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的時限,及傷亡人員變化需補報的時限。
第四,明確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歸口直報,原則上實行縣級安全監管部門直報的報送原則。部分重點行業領域因管轄級別、區域不同,存在跨縣級行政區域情況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按要求實行上級安全監管部門直報。
第五,明確重點行業領域主管部門的報送方式。其中,公安機關消防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農業部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實行縣級直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高速公路及部分事故由設區的市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民航企事業單位實行縣級以上統計直報;民航各安全監督管理局實行省級直報。
第六,明確火災事故統計方式,即由縣級安全監管部門接到公安機關消防部門通報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后,按照事故發生單位在GB/T 4754-2011《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分類,納入各行業領域統計。
第七,明確道路運輸事故統計范圍,即公路客運、公交客運、出租客運、網絡約車、旅游客運、租賃、教練、貨運、危化品運輸、工程救險、校車,包括企業通勤車在內的其他營運性車輛或其他生產經營性車輛等12類道路運輸車輛,在從事相應運輸活動中發生人員傷亡的事故納入統計。
第八,明確《通知》下發后,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牽頭建立完善本行政區域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歸口統計制度。要根據各地實際,與有關行業領域主管部門會商,進一步明確本行政區域內各行業領域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通報的方式、內容、時間等具體要求。
第九,明確安全監管部門做好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管理的工作職責。安全監管部門接到生產經營單位上報和有關部門通報的事故信息后,要按規定要求錄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聯網直報系統”,避免遺漏、錯誤或重復統計。
(本文作者單位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統計司)
編輯 包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