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
湖北省大冶市安監局監察大隊副大隊長熊海剛,在安監崗位上工作了15年。15年,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責任心。他自從事安全監管工作以來,時刻想著特殊危險崗位勞動者的安全,不斷創新管理機制。2013年,熊海剛獲得了湖北省最美基層安全衛士稱號。2015年,他被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評為了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個人。
保安全 練內功
大冶,因礦而生,因礦得名,是中國礦冶名城。現有煤炭企業8家;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中,露天69家、地下57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17家;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8家;民用爆破物品生產企業1家;冶金冶煉企業28家;水泥生產企業3家及其他監管生產企業共840余家。
2001年,大冶市安監局成立,原本在當地勞動局工作的熊海剛就被調到了安監局。“當年的大冶市,安全生產條件非常惡劣,煤礦多,小煤礦更多,三天兩頭出事故。”談起剛入職時,熊海剛仍然印象深刻,“常常是一個電話就把我們叫到事故現場。那時候下井挺讓人害怕的,一方面是感覺生命就在眼前突然消失了,另一方面,井下也確實非常危險。”由于當時煤礦企業安全條件差,監管人員的安全也很難有保障。有一次,熊海剛去檢查一個已經停產的工作面,剛一進工作面,他就感覺到頭頂上面掉煤渣,“當時感覺那個工作面的木支護有問題,有可能馬上垮塌,趕緊叫上大家一起往外跑。”當熊海剛帶著大家剛跑出井口沒幾分鐘,就發生了垮塌。這一經歷到現在還令他心有余悸。
大冶市經過多年開采,形成了大規模的采空區,“有的幾十米深,一眼看不到底。”大冶市的安監人員要經常檢查這些采空區有沒有變化:地壓有沒有沉淀、會不會坍塌、礦柱有沒有變化……“有的時候檢查的途中就會有石頭掉下來,走慢點就砸頭上了。所以危險是經常存在的,第一要為企業查隱患,第二要學會保護自己,確實不安全的地方不能盲目進入現場,有些設備不懂的情況下不能盲目接觸。”為此,熊海剛深知只有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才能真正干好安監工作,為企業消除隱患。
“剛成立的時候,全局才十來個人。我來的時候對于安監工作完全是陌生的,一片白紙。”由于那時候沒有“安全生產”這個專業,大冶市安監工作的技術知識主要涉及采礦、地質測量等。一同調入安監局的,有原來從事采礦、地質等工作的老同志,熊海剛就跟著他們學,再通過實踐慢慢摸索,后來還自學通過了采礦中級職稱,逐漸成為了安全生產中的行家里手。
摸規律 抓重點
2011—2015年,熊海剛負責分管非煤礦山的安全監管工作,剛接手的時候每年有十多起事故。經過分析,熊海剛發現80%以上的事故發生在周六日或是晚上,正是企業管理人員放假、管理松懈的時候。“摸清了這個規律,我就研究制定了夜間、節假日巡查制度。”夜間或節假日,熊海剛帶著安監人員到仍在作業的企業巡查,檢查帶班領導是否在場,安全管理人員是否到崗。“最初實行這一檢查制度時,我們發現有的夜間帶班礦長、班長睡覺,下面的工人自己做事。通過處罰和教育,這些違規現象逐漸減少了。”通過夜間和節假日加強檢查,倒逼企業做好管理,企業的現場管理有了明顯改善。
此外,熊海剛通過事故調查發現企業現場管理存在很多漏洞,現場隱患發現不及時,職工的“三違”行為得不到制止,由此對企業提出了痕跡管理的要求。熊海剛介紹:“我們要求帶班礦長到了哪個工作面檢查、處理了哪些問題、發現了哪些隱患,都要留下痕跡、留下記錄。避免帶班礦長沒有實際起到督促管理的作用,敷衍了事。”從2012年開始推行到現在,大冶市礦山企業的痕跡管理已經形成了常態化。通過痕跡管理,企業現場管理得到加強,事故大幅下降。
對于礦山工人的安全教育,熊海剛也頗費了一番腦筋:“我們這里礦工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的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常規的安全培訓他們往往都聽不懂,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把這種全員培訓改變形式,變成班前會的警示教育,在入井的地方安裝電視,播放事故案例、規程、標準等,通過視頻播放鮮活的生命、血淋淋的場面,讓他們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重服務 重實效
原先,大冶市非煤礦山斜井運輸材料和人員,都是使用不符合標準的、自制的架子車,沒有聲光信號裝置、沒有頂棚。從2008年開始,大冶市就計劃淘汰這些架子車,更換符合標準的斜井人車(礦山斜井運送人員的安全設備。若發生斷繩或意外能自行制動或人工操作制動),但是由于更換標準的人車后井砼尺寸普遍達不到要求,要重新打井砼,投入至少需要上千萬。企業負責人不接受,當時遇到的阻力很大,導致這一計劃3年都沒有進展。
2011年,熊海剛接手非煤礦山安全監管之后,考察了當地企業的現場情況和實際困難,想出了一個點子。他與湖北省有資質的廠家聯系,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大冶市的實際情況,請他們到大冶市實地考察,為當地的企業量身訂制一些小型的、符合標準的人車。
“人車訂制出來以后,經過實驗發現效果很好,原來標準的人車坐12個人,我們訂制坐4個人、8個人的,一樣也有頂棚和信號,能夠保證安全,尺寸又比較小,適合原先的井砼尺寸。大大節省了改造投入的資金,多的二十多萬,少的十幾萬就可以完成。原來一個礦山負責人對我們的這個改造抵觸情緒非常大,但是經過我們給他訂制人車改造之后,他自己坐了人車下一次井,感慨說:熊隊長,你這個事做得確實好。現在坐著下去多舒服啊,關鍵是很安全,我自己也不用提心吊膽了。”熊海剛說。
通過訂制人車的方式,大冶市非煤礦山斜井運輸設備從2012年開始進行整治,到2012年底就全部整治完成,所有非煤礦山都更換成了符合標準的人車。
對“三違”“心狠手辣”
2007—2011年,熊海剛分管煙花爆竹企業,將大冶市的17家煙花爆竹企業,從家庭作坊向合股企業引導,經過幾次升級改造,使其全部達到了標準。2016年,隨著礦山企業逐步關停,大冶市的監管重點轉為了煙花爆竹企業,于是安監局領導又將這一重擔交給了熊海剛。
大冶市的17家煙花爆竹企業,有14家集中在一個鄉里,企業職工都是當地村民,素質低、不服管,“三違”現象屢禁不止。“企業管理人員如果管得狠了,村民就罷工鬧事,或是跑到鄉里其他煙花爆竹企業繼續工作,更有甚者還帶走好多工人。”這已經成為了大冶市煙花爆竹安全的一大隱患。于是,熊海剛在2016年主張推行了“黑名單制度”,“凡是不服從管理的職工,‘三違屢教不改的,就報到安監局,納入黑名單,所有企業禁止錄用,整個鄉沒有廠敢用他。包括管理人員,違規指揮或發現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發現兩次以上就吊銷管理資格證書,不能再任管理人員。今年這一制度實施之后,就有兩人進入黑名單,一下就把整個行業震懾住了。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違現象得到了遏制。”
2016年,熊海剛再一次分管煙花爆竹后,僅半年就立案查處了八九起,比以往5年加起來的立案數量都多。被罰的人背后都說他“心狠手辣”。而大冶市監察大隊二中隊隊長王鋼說起熊大隊長,印象最深的就是“一臉苦相,成天就黑著一張臉,像個‘黑臉包公,什么時候都沒見他笑過。”但熊海剛卻說:“在法律面前不能嬉皮笑臉。如果不狠一點,就是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縱容,長此以往總有一天要出事故。”
如今,在熊海剛等安監人的努力下,大冶市高危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11年之前,大冶市一年有十幾起事故,死亡人數最高有四五十人。現在通過這么多年的管控,事故降下來了,去年只有1起。”說到這里,熊海剛嚴肅的臉上露出欣慰。
“又救活了3條人命,
一切都值了!”
2006年的一天,原大冶市汪仁鎮四棵一井煤礦采煤工作面發生冒頂,致使掘進工作面的3名礦工被困在了里面。那一年,熊海剛正擔任大冶市安監局煤礦科的副科長。發生事故之后,熊海剛和科長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當時該礦已經停產,困在里面的3個人都是礦里的管理人員,是到礦里檢查通風、透水情況的。”熊海剛到現場之后,發現垮塌地點情況非常復雜,位置在一個火區,煤發生自燃著火。熊海剛回憶:“我們下到井下之后,根據現場情況分析里面的被困人員應該沒有事,里面還有一百多米的空間,還有通風的地方,氧氣是足夠的,經過檢測,瓦斯毒氣沒有超標。但是垮塌地點條件非常差,溫度達到40℃,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再次垮塌。我和科長怕救援人員再出事,所以必須留在井下指揮他們慢慢把通道挖通,每挖1 m都要做好1 m的支護,并隨時監測,防止瓦斯和有害氣體聚集。”
那一次,熊海剛在井下一待就是四十多個小時,一直都沒上來。經過兩天一夜,終于把3個被困人員成功救出,而熊海剛卻已經累得只能靠別人攙扶著上來了。走出礦井的他一身煤灰,整個人都是黑的,只能看到牙齒和眼睛,“連我們局長都不認識我了。”但當他當看到獲救的被困工人與家屬相擁而泣,一種使命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又救活了3條人命,一切都值了!”當人們還在為成功救援而歡呼,熊海剛卻已經累得在現場的簡易工棚里睡著了……
說起這些年的付出,熊海剛卻很淡然:“搞工作就是這樣,沒有責任心什么工作都做不好。”熊海剛的妻子有時也忍不住埋怨:“你怎么就沒有放松的時候,回到家也一直都在想工作上的事。”十幾年來,熊海剛很難和家人一起過一個輕松的假期,夜間、假日經常都在巡查中。就連女兒的學業自己也沒有時間去管,為此他對于家人也充滿了愧疚。但熊海剛卻認為,干了安監這份工作,就要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繃緊神經。因為安全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
編輯 趙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