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新,徐國齊,尹 婧
(河北省南皮縣人民醫院,河北南皮061500)
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評價
張志新,徐國齊,尹 婧
(河北省南皮縣人民醫院,河北南皮061500)
目的:評價舒適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所發揮的效果,分析其對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河北省南皮縣人民醫院2013-08/2015-08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918例作為研究對象,據患者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研究組(n=459)和對照組(n=459),研究組在一般臨床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臨床護理價值,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可以在臨床護理中推廣.
舒適護理干預;冠心病介入治療;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影響
在冠心病的治療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發揮了很好的效果,但其屬于創傷性治療,會令患者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且患者在治療后需要臥床休息,并容易出現腰酸、背痛、失眠、穿刺部位疼痛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介入治療后需要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及時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生活質量[1].舒適護理干預是臨床新型的人性化護理模式,通過減少影響患者不適的因素,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讓患者的心理、生活質量均達到最佳的狀態,降低不適的感覺[2].本研究分析了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心理、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省南皮縣人民醫院2013-08/2015-08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91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研究組(n=459)和對照組(n=459),患者均接受了冠心病介入治療,其中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540例,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術378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31例,女性患者228例,年齡35~60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30例,女性患者229例,年齡34~62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研究組采用舒適護理干預,以患者為護理中心,充分滿足患者的護理需要,從而讓患者在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等均達到最佳感受[3].首先是環境舒適護理,患者在完成介入治療后需要在冠心病重癥監護病區(coronary care unit,CCU)進行檢測,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凈、整潔,床單要干燥、舒適,定期更換,病房要定期通風,空氣清新,控制病房內的溫度和光線.病房內的治療儀器要簡化,避免過多治療儀器產生的噪聲增加患者的煩躁.減少探視,保證患者的足夠休息,避免患者接受外界刺激.隨時觀察患者的狀態,若患者出現了心絞痛、足背動脈搏動等情況要安撫患者,可以適當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來讓患者身心放松[4].其次是疼痛護理,在介入治療后,患者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痛感,護士要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對疼痛的忍受能力,比如可以讓患者通過呻吟的方式來舒緩疼痛.在患者疼痛時要握住患者的手,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若患者疼痛過于嚴重難以忍受,則要及時進行藥物鎮痛,避免患者在過度疼痛的情況下出現心理、生理反應,給術后恢復帶來影響.生活護理: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為患者選擇高纖維、高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水,保持患者排便的通暢.部分患者難以自主排泄,需要在病床上排便,此時要保護患者的隱私,用布簾遮擋,從而減少患者的焦慮心理.睡眠護理:患者在治療后需要有高質量的睡眠,緩解患者的治療疲勞,為疾病恢復奠定基礎[5].患者在睡眠時嚴禁打擾,調整病房的光線.對患者進行各項治療時,需要在患者睡前、睡后進行,從而保證患者有足夠的休息.心理護理:在疾病影響下,患者會出現焦慮、恐慌、抑郁等負面情緒,輕則會導致患者抵觸治療,重則會導致患者的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加重心肌缺氧、缺血,影響治療恢復,因此在舒適干預護理中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6].主動安慰患者,理解患者出現的各種疾病感受,為患者提供感情支持,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在進行各項護理工作時要保持微笑,用溫和的語氣與患者溝通.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臨床護理,根據臨床護理規范來開展護理工作.
1.3護理效果評價 本次護理效果評價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來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睡眠狀態、社會功能、飲食評價,心理狀態主要有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和恐懼評分,采用百分制表示,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狀態越好[7].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x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459,x±s)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n=459,x±s)
冠心病的治療原則是保護患者的心功能,緩解患者發病后的各項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介入治療是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其屬于微創手術,能從根本上治療患者的疾病.在治療后需要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從而減少患者在治療中出現的負面心理情緒,改善生活質量[8].
舒適干預護理要以患者為護理中心,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生理、情緒等變化,及時了解患者的需要[9].在本次護理中發現,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舒適干預護理的效果好于常規護理.患者在治療后嚴格臥床,對于穿刺的肢體要予以適當束縛,制動24 h左右,避免患者亂動導致穿刺口的出血.患者在長時間的制動下會出現很多的不適,因此可以幫助患者翻身,提高臥位等,在不影響傷口的情況下讓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患者的不安、焦慮等情緒[10].定期對病房通風,減少病房中的藥物氣味,保持空氣的新鮮.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這樣可以拉近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護士及時掌握患者的護理需要,同時患者也可以說出心理的負面情緒,讓護士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舒緩.
綜上所述,選擇舒適干預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有著積極的臨床護理價值.
[1]梁 丹,梁慧心,溫利方.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33):133-134.
[2]劉 琦,張奇軍.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3):68-71.
[3]史風琴,王克梅.觀察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6): 84-85.
[4]沈 麗,湯柳麗,黃 鶯,等.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10):140-141.
[5]王曉燕.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內科,2014,9(6):761-763.
[6]鄭 梅,梁曉梅,蘇曉瑩,等.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16):138-139.
[7]許曉云,劉麗敏.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9):70-71.
[8]李曉燕.舒適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0,16(11):221-222.
[9]謝亞利.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 11-13.
[10]柯月蘭,黎觀妹,孫小霞.系統護理干預和介入治療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3-4.
R5
A
2095-6894(2016)08-80-02
2016-07-20;接受日期:2016-08-05
張志新.本科,主管護師,臨床護理.0317-8566368 E-mail: zhx2016@163.com